发生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最多见的月份是? A:1-3月 B:3-5月 C:5-7月 D:7-9月

如题所述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

(一)几种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进食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肉、蛋、鱼、奶类及其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2-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进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的呕吐(严重者呈喷射状)、腹痛、腹泻等。一般在1-3天痊愈,很少死亡。

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尘埃、昆虫中。进食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呕吐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预后较好。

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5)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6)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8)蜡样芽孢杆菌在15 oC以下不繁殖,剩饭剩菜应低温保藏。该菌污染的食品一般无腐败变质的异味,不易被察觉,因此,剩饭剩菜一定要在餐前彻底高温加热。

(9)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

(10)储存食品要在5oC以下。若做到避光、断氧,效果更佳。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毒鼠强中毒:又名没鼠命、四二四、三步倒、闻到死。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亚硝酸盐中毒:俗称“工业用盐”。摄入亚硝酸盐0.2-0.5克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克可导致死亡。发病急,中毒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快等。

预防措施:

(1)严禁将有害化学物与食品一处放置。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

(2)不随便使用来源不明的食品或容器。

(3)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节精)溶液浸泡30分钟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或从市场上购回的蔬菜要用清水短时间浸泡、反复冲洗。一般要洗三遍,温水效果更好)。

(4)水果宜洗净后削皮食用。

(5)手接触化学物后要彻底洗手。

(6)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或碱面食用。

(7)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8)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厨房、食品加工间和仓库要经常上锁,防止坏人投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23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

(一)几种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进食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肉、蛋、鱼、奶类及其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2-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进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的呕吐(严重者呈喷射状)、腹痛、腹泻等。一般在1-3天痊愈,很少死亡。

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尘埃、昆虫中。进食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呕吐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预后较好。

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5)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6)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8)蜡样芽孢杆菌在15 oC以下不繁殖,剩饭剩菜应低温保藏。该菌污染的食品一般无腐败变质的异味,不易被察觉,因此,剩饭剩菜一定要在餐前彻底高温加热。

(9)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

(10)储存食品要在5oC以下。若做到避光、断氧,效果更佳。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毒鼠强中毒:又名没鼠命、四二四、三步倒、闻到死。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亚硝酸盐中毒:俗称“工业用盐”。摄入亚硝酸盐0.2-0.5克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克可导致死亡。发病急,中毒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快等。

预防措施:

(1)严禁将有害化学物与食品一处放置。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

(2)不随便使用来源不明的食品或容器。

(3)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节精)溶液浸泡30分钟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或从市场上购回的蔬菜要用清水短时间浸泡、反复冲洗。一般要洗三遍,温水效果更好)。

(4)水果宜洗净后削皮食用。

(5)手接触化学物后要彻底洗手。

(6)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或碱面食用。

(7)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8)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厨房、食品加工间和仓库要经常上锁,防止坏人投毒
第2个回答  2011-09-23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

(一)几种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进食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肉、蛋、鱼、奶类及其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2-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进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的呕吐(严重者呈喷射状)、腹痛、腹泻等。一般在1-3天痊愈,很少死亡。

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尘埃、昆虫中。进食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呕吐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预后较好。

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5)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6)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8)蜡样芽孢杆菌在15 oC以下不繁殖,剩饭剩菜应低温保藏。该菌污染的食品一般无腐败变质的异味,不易被察觉,因此,剩饭剩菜一定要在餐前彻底高温加热。

(9)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

(10)储存食品要在5oC以下。若做到避光、断氧,效果更佳。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毒鼠强中毒:又名没鼠命、四二四、三步倒、闻到死。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亚硝酸盐中毒:俗称“工业用盐”。摄入亚硝酸盐0.2-0.5克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克可导致死亡。发病急,中毒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快等。

预防措施:

(1)严禁将有害化学物与食品一处放置。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

(2)不随便使用来源不明的食品或容器。

(3)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节精)溶液浸泡30分钟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或从市场上购回的蔬菜要用清水短时间浸泡、反复冲洗。一般要洗三遍,温水效果更好)。

(4)水果宜洗净后削皮食用。

(5)手接触化学物后要彻底洗手。

(6)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或碱面食用。

(7)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8)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厨房、食品加工间和仓库要经常上锁,防止坏人投毒
第3个回答  2012-05-04
c
在夏天,发生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占食物中毒总数的一半左右。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这是由于气温高,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另一方面人体肠道的防御机能下降,易感性增强。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我国每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占食物中毒事件总数的30%~90%,中毒人数占食物中毒总人数的60%~90%。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低。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但在夏秋季节发生较多,主要由于气温较高,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而且在此时期内人体防御机能往往有所降低,易感性增高,因此最易发生。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为动物性食物,例如肉、鱼、奶、蛋等及其制品,植物性食品如剩饭、糯米冰糕、豆制品、面类发酵食品也曾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往往是由于食品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后,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和营养条件下,微生物急剧大量繁殖,食品在食用前不经加热和加热不彻底;或熟食品又受到病原菌的严重污染并在较高室温下存放;或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经过一定时间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使食品含有大量活的致病菌或其产生的毒素,以致食用后引起中毒。

  防夏季食物中毒要管好你的嘴

  在炎热的夏秋季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率很高,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必须严把几关。

  一是把好原料关。千万不要选择不新鲜食物,更不能食用病死的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

  二是把好贮存关。贮存成品,一定要放在干燥、通风、温度较低的地方,搁置时间不能太长。冰箱并非保险箱,贮存食物也不能过久。

  三是把好烹调关。制作凉菜所选的原料必须非常新鲜、卫生,所用的刀及砧板必须彻底洗烫干净,现做现吃。彻底消灭可能污染食物的细菌,不要过分追求生鲜。

  四是把好剩饭剩菜关。剩饭剩菜要重新加热煮透后,存放在冰箱内或凉爽处,食前还要加热煮透。

  五是把好自制发酵酱类关。自制发酵酱类时,盐量要达到14%以上,并提高发酵温度,酱要经常日晒,充分搅拌,使氧气供应充足,抑制厌氧的肉毒梭菌生长,以防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六是把好酵米面和银耳的质量关。不用霉变的玉米等制备酵米面;勿食用变质的银耳,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摘除银耳的基底部,以防椰毒假单孢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
第4个回答  2011-09-23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

(一)几种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进食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肉、蛋、鱼、奶类及其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2-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进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的呕吐(严重者呈喷射状)、腹痛、腹泻等。一般在1-3天痊愈,很少死亡。

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尘埃、昆虫中。进食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呕吐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预后较好。

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5)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6)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8)蜡样芽孢杆菌在15 oC以下不繁殖,剩饭剩菜应低温保藏。该菌污染的食品一般无腐败变质的异味,不易被察觉,因此,剩饭剩菜一定要在餐前彻底高温加热。

(9)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

(10)储存食品要在5oC以下。若做到避光、断氧,效果更佳。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毒鼠强中毒:又名没鼠命、四二四、三步倒、闻到死。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亚硝酸盐中毒:俗称“工业用盐”。摄入亚硝酸盐0.2-0.5克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克可导致死亡。发病急,中毒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快等。

预防措施:

(1)严禁将有害化学物与食品一处放置。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

(2)不随便使用来源不明的食品或容器。

(3)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节精)溶液浸泡30分钟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或从市场上购回的蔬菜要用清水短时间浸泡、反复冲洗。一般要洗三遍,温水效果更好)。

(4)水果宜洗净后削皮食用。

(5)手接触化学物后要彻底洗手。

(6)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或碱面食用。

(7)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8)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厨房、食品加工间和仓库要经常上锁,防止坏人投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