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有哪些

如题所述

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我们认为,在大班进行幼小衔接工作时,首先要让幼儿的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等各方面慢慢成熟起来。因此,老师应该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从而培养其独立性、自觉性和自信心,为其顺利从幼儿园迈向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
在父母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宝贝。孩子虽小,但他们天生就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一味包办代替,其实是剥夺了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对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是进餐。幼儿吃饭是个大问题,不会吃饭就会饿肚子,老师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个幼儿。到了大班,用餐时则把勺子换成筷子,开始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也是为进入小学做准备。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使用筷子,可以利用游戏锻炼幼儿的能力,在区域中玩筷子夹弹珠的游戏,从易到难,这样会使幼儿用筷子的动作越来越熟练。
二是穿脱衣服。热了脱衣服,冷了穿衣服,睡前脱衣服,起床穿衣服,对于大班的部分孩子依然是个难题,特别是冬天穿衣服多的时候,更是存在困难。因此,幼儿园可以每天在离园前十分钟给孩子增加一堂生活游戏课,如穿脱衣服比赛、“我来帮你穿”等游戏活动,专门用来练习穿脱技能。经过长期的锻炼,幼儿穿脱衣服会越来越熟练,再多的衣服也能轻松穿好。
三是性别教育。每个人都有如厕需要,大班的幼儿经过几年的幼儿园生活,已经对性别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些都为幼儿升入小学分性别如厕做好前期准备。大班幼儿可以做一次分性别如厕的认知经验普及,比如组织集体活动,“男生女生”认识男厕女厕的标志。另外,幼儿进入小学后,厕所是全校公共的,老师不可能有组织带领去上厕所,因此要教会幼儿自己上厕所,并懂得在课间休息才能上厕所。
二、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幼儿生活在群体中,在他们的身边有一群小伙伴。当幼儿进入大班后,除了要学会自理,还应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参与管理班级内各项事务,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一是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我们常强调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那么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就必须要唤醒幼儿的自我意识,创设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让幼儿产生主体意识,慢慢独立、自制。如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区角,自己寻找同伴,让幼儿得到内在需要的满足与快乐,把自主还给儿童,让幼儿快乐游戏。
二是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为了保证集体学习生活有序、安全地进行,有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和秩序。以往这些规则都是由老师制定,但往往有部分孩子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所以应该让孩子通过讨论自己制定规则:“每个环节可以做什么?”孩子自己制定活动的规则,如:排队、如厕、进餐、午睡、物品的分发、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等。只有幼儿参与建立的规则,他们才能真正接受并服从规则,在他们自己建立的规则中进行自我管理。
三是让幼儿参与管理班级事务。第一,物品分发。在活动中、进餐前后,可以挑选表现最佳的幼儿担任,以此激励幼儿以优异的表现来赢得此项光荣的任务,起到示范作用。第二,物品管理。让孩子自己管理好物品,在物品柜中贴好标记,让孩子知道标记的意义,采用谁用谁整理。每天选一名幼儿做班长,检查哪里没有整理好就督促相关幼儿去整理。第三,书包管理。上学后,每个幼儿都会有自己的书包,到大班下学期可以让幼儿每天早上背书包去幼儿园,书包里放好学习用品和一些自己喜欢的图书,背书包来园既可以让孩子感受马上要进入小学的自豪,又可以开展一些活动。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幸福的种子”,播下行为,收获习惯,形成性格。通过各种“幼小衔接”活动的实施,幼儿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养成并得到提升,为幼儿顺利成为一名优秀自信的小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0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由于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不一样,年幼的孩子变换了环境适应力差,所以幼小衔接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幼儿园,孩子是出于被照顾的地位,而且幼儿园教学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孩子会比较轻松。而小学教育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小学生活更加程序化,秩序性更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在面对突然变换的环境往往有不适应感,也会形成一种焦虑,对孩子影响较大,因此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在幼儿园最后一学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进入大班后 ,孩子们虽然各方面的能力明显增强,自理能力提高,集体意识、竞争意识也有了。但是,我发现,有许多孩子还缺乏一定的责任意识。也许现代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了指挥别人,习惯了别人照顾自己,而不知道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应对自己负责。本学期,我试着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物品和行为进而试着管理自己的任务,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使孩子在主观意识上做好进入小学生活的准备。

一、自我物品管理

学期开始,孩子们升入大班,作为幼儿园最大的哥哥姐姐,他们心里充满了自豪感。我要求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一个小布包,把自己的玩具、操作材料、跳绳等等放到里面。一开始,孩子们一股脑儿全放了进去。我便告诉孩子应把物品分类摆放,整理好,并要求孩子每天都要保持。可有许多孩子常常忘掉整理书包,我便采用了以下方法来教育孩子:

1. 教师以身作则

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既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又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因此,我和搭班老师每天整理办公室和教室物品,邀请小朋友参观,告诉他们一些物品摆放的方法和原因。比如玩具柜里积木摆放有序,书柜上书本分类摆放,利于小朋友使用;电视柜里摆放教学常用教具,利于老师随手拿放;易碎的装饰品靠墙壁放,比较安全……

2. 同伴之间互相比赛

每当自由活动时,孩子们常常把书包里的东西翻出来玩,玩好后不整理。当我翻看他们的书包时,里面乱七八糟。于是我告诉孩子,我将进行不定期的比赛,评出“最整洁书包”。第一次突击比赛,大多数孩子的书包很乱,我便给书包整洁的孩子发了自制的大奖牌,又在全班讲道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东西整理好取放时才方便。第二次比赛,为了让孩子亲身体会这个道理,我出示了两个小朋友的书包,第一个书包里的物品放得整整齐齐,第二个书包里的物品乱得一团糟。然后,我请两个孩子分别站在书包的旁边,当我要求孩子拿出一样的物品时,有个孩子很快就拿出来了,而另一个孩子翻了半天才找到,我请孩子讲讲这是为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第一个书包里的物品放得很整齐。这件事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孩子们都能自觉地整理书包里的物品,没事时就把书包拉出来看看,没用的东西及时清除,有用的就分类分层放好。后来我又不定期地举行了几次比赛,每一次比赛都有孩子进步。到今天为止我班已有一大半的孩子养成了习惯,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

3.“上”学“下”赏

结合主题活动,在参观小学的时候,我特别请几位小学生将书包展示给孩子们看,让他们向小学生学习。而在与小班孩子互动时,我建议孩子们把自己的小书包展示给弟弟妹妹看,这对那些屡次忘记整理书包的孩子,很有督促作用。孩子们都想让自己成为榜样,因此还出现了互相帮助的现象:墨墨不是不整理,而是不会整理,便有能干的孩子手把手教他,教了几次就学会了。文文会整理但却常常忘记,有小朋友主动提醒,互相督促,进步很快。

孩子们学会整理物品的同时也学会了清点物品的数量。有的孩子就会跑来告诉老师,我的玩具不见了,我的图书不知被谁破坏了。我便引导孩子学会保管自己的物品。怎样保管物品,使物品不至于丢失或破坏呢?和孩子们讨论一番后,得出结论:①记清自己的物品或在自己的物品上做标记;②不随便翻别人的书包;③借别人的东西要征得主人的同意,借完要还,而且要原封不动地还给人家。我要求孩子们牢牢记住这三点。在生活中,我注意观察这些孩子的行为,发现了就立即进行教育。孩子们的脑海里已经有了保管自己物品的意识,而且大多数孩子保管得很好。

二、自我行为管理

当孩子们学会管理自己物品时,我便试着让他们学会管自己。管自己就是能自己约束自己。比如:别人说话时,不可随便插嘴,能坚持做完一件事,即使有外界影响,也能用意志控制住自己的行为等等。有自我约束能力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人际关系也很好,也懂得什么有所为,什么有所不为。一个六岁的孩子,如果让他达到以上要求,困难可想而知,但我相信孩子是可塑的,关键是靠方法。于是在实际工作中,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做事有始有终,初具时间观念。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玩耍是孩子的本能。大班的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很强,他们很乐意去做事,特别是老师请他们做时,他们非常积极。可是孩子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或畏难情绪而半途而废。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孩子们讲“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鼓励他们坚持再坚持。墨墨做事时易受别人的影响,做了一会儿就不做了。有一次画“漂亮的小伞”,还没涂好色,就不见他的人影了。我在讲评的时候举办“卖伞”活动,结果由于墨墨没画完,没人买他的伞,他沮丧极了。这时给他讲道理他很容易就接受,并改正了。经过几次自然后果的教育后,墨墨就能有始有终地做完一件事。这说明孩子已能控制住自己的某些思想、某些行为,这不正是学会管自己的表现吗?

2、建立规则意识,提高自律能力。

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的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而幼儿园的小朋友虽然也不断地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但主要还是以兴趣为主,以需要为主。本学期,我园课题活动《儿童公共秩序的培养》中让孩子争做“文明小天使”,我便和孩子们一起制定“文明小天使”的行为标准,并将标准公示在墙,让孩子们签下同意书,互相提醒、互相监督。

3. 正确自我评价,建立是非观念

虽说“人之初,性本善”,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会受到环境或社会的影响,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观念和行为的。我常常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和孩子一起开展自我肯定和自我批评的活动,问问孩子这段时间里有什么收获和进步,哪里做错了,准备怎样改正。这样,我不仅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和情况,同样也使孩子正确认识了自己。韩韩是个个性强的小朋友,事事都要占上风,而且轻易不肯承认错误。自从开展自我批评活动以来,当韩韩和同伴发生争执时,韩韩都能先找出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批评并改正。

三、自我任务管理

刚入小学的孩子们经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生活一下子多出来许多任务:读背古诗、抄写作业、自带材料等等。任务的增多使孩子感受到压力的增大。如果经常完不成任务,孩子会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因此,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应有意识地为幼儿增加任务概念,使之提高任务意识。

幼儿园:多种形式的作业、做值日生、种植园地的管理

“小小值日生”“小小播报员”以及“小小故事大王”等活动的开展,让孩子学会了完成一项任务。可到了大班,我们的要求逐步提升,分别让孩子互相观摩评比,评出“星级”值日生、播报员和故事大王。这样,孩子有了竞赛的动力,更加有了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家庭:搜集资料、整理自己的房间、完成一件家务事

完成一件家务事,是我对孩子提出的任务之一。比如剥豆、叠衣服、拖地等,我总是让孩子先回家完成,再在集体前展示。事实证明,适当地做家务,既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辛苦。

社会实践:发文明宣传单、植树活动、劝导不文明行为

结合主题活动,我们经常会布置孩子完成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文明月”中,我要求孩子向陌生人发放文明宣传单。孩子在发放过程中,必定在传单内容、语言交流等方面进行自我管理和鼓励。事后,很多家长都反应,孩子一开始有些羞涩和胆怯,可是,尝试之后,他们都很乐意去完成这样的任务。

孩子们一天天地长大,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正在逐步提高,责任意识也一天天增强。将这种责任意识坚持渗透下去,会使孩子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化,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
第2个回答  2020-10-10
对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是进餐。幼儿吃饭是个大问题,不会吃饭就会饿肚子,老师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个幼儿。到了大班,用餐时则把勺子换成筷子,开始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也是为进入小学做准备。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使用筷子,可以利用游戏锻炼幼儿的能力,在区域中玩筷子夹弹珠的游戏,从易到难,这样会使幼儿用筷子的动作越来越熟练。

二是穿脱衣服。热了脱衣服,冷了穿衣服,睡前脱衣服,起床穿衣服,对于大班的部分孩子依然是个难题,特别是冬天穿衣服多的时候,更是存在困难。因此,幼儿园可以每天在离园前十分钟给孩子增加一堂生活游戏课,如穿脱衣服比赛、“我来帮你穿”等游戏活动,专门用来练习穿脱技能。经过长期的锻炼,幼儿穿脱衣服会越来越熟练,再多的衣服也能轻松穿好。

三是性别教育。每个人都有如厕需要,大班的幼儿经过几年的幼儿园生活,已经对性别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些都为幼儿升入小学分性别如厕做好前期准备。大班幼儿可以做一次分性别如厕的认知经验普及,比如组织集体活动,“男生女生”认识男厕女厕的标志。另外,幼儿进入小学后,厕所是全校公共的,老师不可能有组织带领去上厕所,因此要教会幼儿自己上厕所,并懂得在课间休息才能上厕所。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幼儿生活在群体中,在他们的身边有一群小伙伴。当幼儿进入大班后,除了要学会自理,还应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参与管理班级内各项事务,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一是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我们常强调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那么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就必须要唤醒幼儿的自我意识,创设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让幼儿产生主体意识,慢慢独立、自制。如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区角,自己寻找同伴,让幼儿得到内在需要的满足与快乐,把自主还给儿童,让幼儿快乐游戏。

二是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为了保证集体学习生活有序、安全地进行,有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和秩序。以往这些规则都是由老师制定,但往往有部分孩子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所以应该让孩子通过讨论自己制定规则:“每个环节可以做什么?”孩子自己制定活动的规则,如:排队、如厕、进餐、午睡、物品的分发、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等。只有幼儿参与建立的规则,他们才能真正接受并服从规则,在他们自己建立的规则中进行自我管理。

三是让幼儿参与管理班级事务。第一,物品分发。在活动中、进餐前后,可以挑选表现最佳的幼儿担任,以此激励幼儿以优异的表现来赢得此项光荣的任务,起到示范作用。第二,物品管理。让孩子自己管理好物品,在物品柜中贴好标记,让孩子知道标记的意义,采用谁用谁整理。每天选一名幼儿做班长,检查哪里没有整理好就督促相关幼儿去整理。第三,书包管理。上学后,每个幼儿都会有自己的书包,到大班下学期可以让幼儿每天早上背书包去幼儿园,书包里放好学习用品和一些自己喜欢的图书,背书包来园既可以让孩子感受马上要进入小学的自豪,又可以开展一些活动
第3个回答  2020-10-10
一、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

在父母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宝贝。孩子虽小,但他们天生就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一味包办代替,其实是剥夺了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对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是进餐。幼儿吃饭是个大问题,不会吃饭就会饿肚子,老师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个幼儿。到了大班,用餐时则把勺子换成筷子,开始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也是为进入小学做准备。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使用筷子,可以利用游戏锻炼幼儿的能力,在区域中玩筷子夹弹珠的游戏,从易到难,这样会使幼儿用筷子的动作越来越熟练。

二是穿脱衣服。热了脱衣服,冷了穿衣服,睡前脱衣服,起床穿衣服,对于大班的部分孩子依然是个难题,特别是冬天穿衣服多的时候,更是存在困难。因此,幼儿园可以每天在离园前十分钟给孩子增加一堂生活游戏课,如穿脱衣服比赛、“我来帮你穿”等游戏活动,专门用来练习穿脱技能。经过长期的锻炼,幼儿穿脱衣服会越来越熟练,再多的衣服也能轻松穿好。

三是性别教育。每个人都有如厕需要,大班的幼儿经过几年的幼儿园生活,已经对性别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些都为幼儿升入小学分性别如厕做好前期准备。大班幼儿可以做一次分性别如厕的认知经验普及,比如组织集体活动,“男生女生”认识男厕女厕的标志。另外,幼儿进入小学后,厕所是全校公共的,老师不可能有组织带领去上厕所,因此要教会幼儿自己上厕所,并懂得在课间休息才能上厕所。

二、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幼儿生活在群体中,在他们的身边有一群小伙伴。当幼儿进入大班后,除了要学会自理,还应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参与管理班级内各项事务,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一是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我们常强调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那么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就必须要唤醒幼儿的自我意识,创设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让幼儿产生主体意识,慢慢独立、自制。如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区角,自己寻找同伴,让幼儿得到内在需要的满足与快乐,把自主还给儿童,让幼儿快乐游戏。

二是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为了保证集体学习生活有序、安全地进行,有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和秩序。以往这些规则都是由老师制定,但往往有部分孩子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所以应该让孩子通过讨论自己制定规则:“每个环节可以做什么?”孩子自己制定活动的规则,如:排队、如厕、进餐、午睡、物品的分发、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等。只有幼儿参与建立的规则,他们才能真正接受并服从规则,在他们自己建立的规则中进行自我管理。

三是让幼儿参与管理班级事务。第一,物品分发。在活动中、进餐前后,可以挑选表现最佳的幼儿担任,以此激励幼儿以优异的表现来赢得此项光荣的任务,起到示范作用。第二,物品管理。让孩子自己管理好物品,在物品柜中贴好标记,让孩子知道标记的意义,采用谁用谁整理。每天选一名幼儿做班长,检查哪里没有整理好就督促相关幼儿去整理。第三,书包管理。上学后,每个幼儿都会有自己的书包,到大班下学期可以让幼儿每天早上背书包去幼儿园,书包里放好学习用品和一些自己喜欢的图书,背书包来园既可以让孩子感受马上要进入小学的自豪,又可以开展一些活动。
第4个回答  2020-10-10
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我们认为,在大班进行幼小衔接工作时,首先要让幼儿的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等各方面慢慢成熟起来。因此,老师应该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从而培养其独立性、自觉性和自信心,为其顺利从幼儿园迈向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
在父母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宝贝。孩子虽小,但他们天生就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一味包办代替,其实是剥夺了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对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是进餐。幼儿吃饭是个大问题,不会吃饭就会饿肚子,老师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个幼儿。到了大班,用餐时则把勺子换成筷子,开始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也是为进入小学做准备。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使用筷子,可以利用游戏锻炼幼儿的能力,在区域中玩筷子夹弹珠的游戏,从易到难,这样会使幼儿用筷子的动作越来越熟练。
二是穿脱衣服。热了脱衣服,冷了穿衣服,睡前脱衣服,起床穿衣服,对于大班的部分孩子依然是个难题,特别是冬天穿衣服多的时候,更是存在困难。因此,幼儿园可以每天在离园前十分钟给孩子增加一堂生活游戏课,如穿脱衣服比赛、“我来帮你穿”等游戏活动,专门用来练习穿脱技能。经过长期的锻炼,幼儿穿脱衣服会越来越熟练,再多的衣服也能轻松穿好。
三是性别教育。每个人都有如厕需要,大班的幼儿经过几年的幼儿园生活,已经对性别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些都为幼儿升入小学分性别如厕做好前期准备。大班幼儿可以做一次分性别如厕的认知经验普及,比如组织集体活动,“男生女生”认识男厕女厕的标志。另外,幼儿进入小学后,厕所是全校公共的,老师不可能有组织带领去上厕所,因此要教会幼儿自己上厕所,并懂得在课间休息才能上厕所。
二、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幼儿生活在群体中,在他们的身边有一群小伙伴。当幼儿进入大班后,除了要学会自理,还应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参与管理班级内各项事务,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一是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我们常强调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那么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就必须要唤醒幼儿的自我意识,创设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让幼儿产生主体意识,慢慢独立、自制。如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区角,自己寻找同伴,让幼儿得到内在需要的满足与快乐,把自主还给儿童,让幼儿快乐游戏。
二是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为了保证集体学习生活有序、安全地进行,有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和秩序。以往这些规则都是由老师制定,但往往有部分孩子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所以应该让孩子通过讨论自己制定规则:“每个环节可以做什么?”孩子自己制定活动的规则,如:排队、如厕、进餐、午睡、物品的分发、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等。只有幼儿参与建立的规则,他们才能真正接受并服从规则,在他们自己建立的规则中进行自我管理。
三是让幼儿参与管理班级事务。第一,物品分发。在活动中、进餐前后,可以挑选表现最佳的幼儿担任,以此激励幼儿以优异的表现来赢得此项光荣的任务,起到示范作用。第二,物品管理。让孩子自己管理好物品,在物品柜中贴好标记,让孩子知道标记的意义,采用谁用谁整理。每天选一名幼儿做班长,检查哪里没有整理好就督促相关幼儿去整理。第三,书包管理。上学后,每个幼儿都会有自己的书包,到大班下学期可以让幼儿每天早上背书包去幼儿园,书包里放好学习用品和一些自己喜欢的图书,背书包来园既可以让孩子感受马上要进入小学的自豪,又可以开展一些活动。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幸福的种子”,播下行为,收获习惯,形成性格。通过各种“幼小衔接”活动的实施,幼儿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养成并得到提升,为幼儿顺利成为一名优秀自信的小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