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我们认为,在大班进行幼小衔接工作时,首先要让幼儿的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等各方面慢慢成熟起来。因此,老师应该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从而培养其独立性、自觉性和自信心,为其顺利从幼儿园迈向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

在父母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宝贝。孩子虽小,但他们天生就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一味包办代替,其实是剥夺了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对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是进餐。幼儿吃饭是个大问题,不会吃饭就会饿肚子,老师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个幼儿。到了大班,用餐时则把勺子换成筷子,开始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也是为进入小学做准备。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使用筷子,可以利用游戏锻炼幼儿的能力,在区域中玩筷子夹弹珠的游戏,从易到难,这样会使幼儿用筷子的动作越来越熟练。

二是穿脱衣服。热了脱衣服,冷了穿衣服,睡前脱衣服,起床穿衣服,对于大班的部分孩子依然是个难题,特别是冬天穿衣服多的时候,更是存在困难。因此,幼儿园可以每天在离园前十分钟给孩子增加一堂生活游戏课,如穿脱衣服比赛、“我来帮你穿”等游戏活动,专门用来练习穿脱技能。经过长期的锻炼,幼儿穿脱衣服会越来越熟练,再多的衣服也能轻松穿好。

三是性别教育。每个人都有如厕需要,大班的幼儿经过几年的幼儿园生活,已经对性别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些都为幼儿升入小学分性别如厕做好前期准备。大班幼儿可以做一次分性别如厕的认知经验普及,比如组织集体活动,“男生女生”认识男厕女厕的标志。另外,幼儿进入小学后,厕所是全校公共的,老师不可能有组织带领去上厕所,因此要教会幼儿自己上厕所,并懂得在课间休息才能上厕所。

二、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幼儿生活在群体中,在他们的身边有一群小伙伴。当幼儿进入大班后,除了要学会自理,还应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参与管理班级内各项事务,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一是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我们常强调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那么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就必须要唤醒幼儿的自我意识,创设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让幼儿产生主体意识,慢慢独立、自制。如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区角,自己寻找同伴,让幼儿得到内在需要的满足与快乐,把自主还给儿童,让幼儿快乐游戏。

二是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为了保证集体学习生活有序、安全地进行,有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和秩序。以往这些规则都是由老师制定,但往往有部分孩子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所以应该让孩子通过讨论自己制定规则:“每个环节可以做什么?”孩子自己制定活动的规则,如:排队、如厕、进餐、午睡、物品的分发、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等。只有幼儿参与建立的规则,他们才能真正接受并服从规则,在他们自己建立的规则中进行自我管理。

三是让幼儿参与管理班级事务。第一,物品分发。在活动中、进餐前后,可以挑选表现最佳的幼儿担任,以此激励幼儿以优异的表现来赢得此项光荣的任务,起到示范作用。第二,物品管理。让孩子自己管理好物品,在物品柜中贴好标记,让孩子知道标记的意义,采用谁用谁整理。每天选一名幼儿做班长,检查哪里没有整理好就督促相关幼儿去整理。第三,书包管理。上学后,每个幼儿都会有自己的书包,到大班下学期可以让幼儿每天早上背书包去幼儿园,书包里放好学习用品和一些自己喜欢的图书,背书包来园既可以让孩子感受马上要进入小学的自豪,又可以开展一些活动。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幸福的种子”,播下行为,收获习惯,形成性格。通过各种“幼小衔接”活动的实施,幼儿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养成并得到提升,为幼儿顺利成为一名优秀自信的小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9
要从头开始,让他学会自己吃饭了,自己的整理玩具,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慢慢的就习惯了,就独立了,就会自己照顾自己了。
第2个回答  2020-10-29
应该让幼儿从小就学会治我管理,从小培养他自己动手自己学习,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慢慢的就养成了自我管理自己自己学习的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