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什么?

如题所述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蛙》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初版于2009年。莫言在2011年“莫言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蛙》研讨会”上曾表示,《蛙》这部小说从2005年开始写作,中途因没有最终确定好结构问题而一度搁置,在完成《生死疲劳》之后,又重新开始创作该作品,历时四年,三易其稿才得以完成。

《蛙》选择的是乡村医生与计划生育题材,这不是莫言特意要写这个敏感的题材。莫言是被他姑姑接生到人间,所以他总想有一天把姑姑写到小说里,而写姑姑的从医经历必然涉及到在中国推行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

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8年10月13日—10月21日,莫言的首度书法个展《笔墨生活——莫言墨迹展》在北京博物馆展览,近百幅书法作品展示莫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书写实践。

2019年4月,创作的《等待摩西》获得第15届十月文学奖短篇小说奖;6月12日,英国牛津大学摄政公园学月院授予莫言荣誉院士称号,并宣布成立以莫言命名的国际写作中心。7月31日,被秘鲁天主教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8月6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获得迭戈·波塔莱斯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1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章是《蛙》。

主要内容: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60年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矛盾与懦弱。莫言说“蛙”其实是一个图腾,是作为繁衍的象征。小说中,“蛙”和“娃”有着许多关联。

扩展资料

这部小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在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

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进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全书由4封长信和一部9幕话剧组成,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结构新颖,节奏鲜明,笔触细腻,文字朴实,富有意味和张力。

全书以“蛙”为名,寓意深刻。首先“蛙”音同“娃”,计划生育本身就是要控制“娃”的出生率,所以说这也是一篇描写有关“娃”的一部小说。其次,“蛙”跟“哇”同音,“哇”是娃娃的哭声,计划生育扼杀了那些娃娃的生命,到处回荡着那凄惨的“哇哇”哭声。

也是对那种惨无人道的非法引产的一种有力的控诉。再就是“蛙”跟“娲”同音,女娲是造人的女神,然而计划生育却要扼杀那些所造的人,也是对当时那个时代的严肃拷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蛙

第2个回答  2018-07-05

《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蛙》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参考资料

中华语文网:http://www.zhyww.cn/Article/201108/49456.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7-11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凭借《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话剧融合为一体,塑造了一个乡村女医生的形象,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近60年的农村生育史。

莫言能获诺贝尔奖的原因:

一是他的作品从题材到语言都非常有特色;二是莫言的作品被大量翻译成世界各种语言。
莫言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拥有广泛的读者,他描述人权状况的方式是诺贝尔委员会非常愿意看到的。
第4个回答  2017-07-11
《蛙》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重要作品,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蛙》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