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为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如题所述

大家都知道,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著有《红高粱》等优秀作品。但是就这样一个大文豪,却只有小学文凭。很多接受过高等文学教育的博士、教授都没有获过奖,学历平平的莫言为什么能获奖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3

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1992年,莫言作品的第一部英译本中短篇小说集《爆炸》(Explosions and other stories)在美国出版,由Janice Wickeri和Duncan Hewitt翻译。美国重量级文学评论杂志《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价说:“有如福克纳,莫言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想象力鲜活丰富、圆满自足的世界。”

1993年,由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英译本在欧美出版,引起热烈回响,被《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为“1993年全球最佳小说”。《纽约时报》评论说:“通过《红高粱》这部小说,莫言把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2000年,莫言凭借《酒国》获得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同年,《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18位)。

2001年,莫言的《红高粱》成为唯一入选《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的75年(1927-2001)40部世界顶尖文学名著的中文小说。2003年,莫言的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在美国出版,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遗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02

1、凭借作品《蛙》问鼎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瑞典文学院解释:从局内人的角度描绘了一个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接触的世界。他原是农家子弟,出生在农民家庭,干农活一直到18岁。他用讽刺、诙谐的笔触表现了20世纪某些阶段中国社会的阴暗面。

3、80年代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红高粱》,获得西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这是中国作家真正走向世界的标志。

4、莫言是八五八六年寻根文学的主将,他的革命性在后来的两年被余华格非孙甘露等先锋文学所暂时掩盖.

但江南的这几个才子革命性到1992年之后就妥协了,唯独莫言把这种革命性坚持下来,坚持的非常彻底。西方认为20世纪的小说在描述技术的革命性莫言成为一面旗帜。

5、三部长篇《天堂蒜薹之歌》《酒国》《生死疲劳》是具有超越意义的。

扩展资料

作品特色: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3月,莫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福克纳大叔,你好吗?》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

正是受到福克纳的启示,莫言将“高密东北乡”写到了稿纸上,莫言表示:“我也下决心要写我的故乡那块像邮票那样大的地方。”

于是从1985年《白狗秋千架》开始,莫言高举起了‘高密东北乡’的大旗,如同一个草莽英雄现世,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

正如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英格兰南部的“威塞克斯”地方,或加西亚·马尔克斯所描写的南美乡镇马孔多。

通过对自己故乡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状况的描写,传达了某种带普遍性的人性内容和人类生存状况,将一般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发现。

这样就使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一般“乡土文学”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而达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莫言

第3个回答  2019-10-01
先说一下莫言为什么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其实我觉得,莫言获奖多少是有一些运气成分存在的。首先,我们知道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者主要是瑞典文学院的院士,这些院士中了解中文的寥寥无几,更别说看中文著作了,所以只能看英文版或者瑞典文的翻译版。莫言作品的译者是陈安娜,她的翻译水平非常高超,尽最大可能保持了莫言作品原汁原味的特色。
第二,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会注意到,近些年的文学奖大多数都颁给了非西方国家的作家。比如,加拿大作家门罗、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日本作家石黑一雄等。为什么诺奖越来越重视非西方国家呢?一方面是诺贝尔奖的评委希望诺贝奖能够更加世界化,扩大诺贝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人们的关注点已经逐渐从西方文化上转移,而更多的开始关注非西方国家的声音。
第三,诺贝尔文学奖开始更加注重作品中的社会问题,精神问题。莫言出身于山东高密农村,他对中国的土地、传统、习俗有着切身的体会。他的作品也主要是围绕这些因素来展开。此外,他的很多作品中,还书写了中国乡土中野蛮、原始的冲动。
这些内容是西方人喜欢看的,西方人对中国不了解,通过小说的描述,以及对小说的电影化改编,满足了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好奇。同时也通过对中国农村存在的一些愚昧、落后的内容的描写,让西方人越发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文明。这一点可以从早些年由莫言的小说改编的《红高粱》电影,在柏林获得最佳故事片金熊奖中看出。当时看完电影后,很多西方人真的就认为中国还是这么愚昧和落后。
第4个回答  2019-10-01
莫言那本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来答
阿沾z
来自百度知道认证团队 2019-04-07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具体的某一部作品。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凭借他的写作理念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得的是终身成就奖。
2006年7月,《生死疲劳》入围首届“曼布克亚洲文学奖”;并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06年度小说排行榜”(榜首),并被评为亚洲周刊“2006年十大好书”2007年获得“‘福星惠誉杯《十月》“优秀作品奖”。
2007年获得“福星惠誉杯”《十月》优秀作品奖,2008年荣获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