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所说的六根,六识,六知是指的什么?

如题所述

  六识各以眼、耳、鼻、舌、身、意等
  六根为所依,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产生见、闻、嗅、味、触、知之了别作用,此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种心识。
  喻如‘六窗一猿’,六识之体为一,而起作用之门户则六,概系六识说最初之意义。六识中,第六之意识称为第六识,后世更赋予六识、意识、分别事识、四住识、攀缘识、巡旧识、波浪识、人我识、烦恼障识、分段死识等十名,称为六识十名。
除以上六识外,唯识宗另举末那识与阿赖耶识(即阿梨耶识),成立八识说。其中从眼识至身识之五识(与六识说相同),总称为前五识。至第六意识,称为前六识。至第七末那识(即第七识,或单称七识),称为前七识(或单称七识)。前七识以阿赖耶识为所依,而缘各境转起,故称为七转识或转识。而前六识能清晰识别对象,故称为了别境识。第七末那识称思量识,第八阿赖耶识称异熟识。据护法之唯识说,八识中第六与第七识具有执着虚妄之对象为我或为法之遍计性,故称‘六七能遍计’。而前五识与第八阿赖耶识因无我、法之执着,故称此为‘五八无执’。复次,印度之无相唯识派认为八识之体性皆同,故主张八识体一之说。但有相唯识派及唯识宗则谓其体性各别,而主张八识体别说;且二识乃至八识同时并起,同时转起(俱转),称为八识俱转。然而,小乘有部宗等不主张二识并起,异于前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7
六识各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为所依,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产生见、闻、嗅、味、触、知之了别作用,此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种心识。喻如‘六窗一猿’,六识之体为一,而起作用之门户则六,概系六识说最初之意义。六识中,第六之意识称为第六识,后世更赋予六识、意识、分别事识、四住识、攀缘识、巡旧识、波浪识、人我识、烦恼障识、分段死识等十名,称为六识十名。
除以上六识外,唯识宗另举末那识与阿赖耶识(即阿梨耶识),成立八识说。其中从眼识至身识之五识(与六识说相同),总称为前五识。至第六意识,称为前六识。至第七末那识(即第七识,或单称七识),称为前七识(或单称七识)。前七识以阿赖耶识为所依,而缘各境转起,故称为七转识或转识。而前六识能清晰识别对象,故称为了别境识。第七末那识称思量识,第八阿赖耶识称异熟识。据护法之唯识说,八识中第六与第七识具有执着虚妄之对象为我或为法之遍计性,故称‘六七能遍计’。而前五识与第八阿赖耶识因无我、法之执着,故称此为‘五八无执’。复次,印度之无相唯识派认为八识之体性皆同,故主张八识体一之说。但有相唯识派及唯识宗则谓其体性各别,而主张八识体别说;且二识乃至八识同时并起,同时转起(俱转),称为八识俱转。然而,小乘有部宗等不主张二识并起,异于前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