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国企的派遣员工很难转正?

如题所述

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先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国企所谓的派遣员工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合同工,而是由国企的外包单位派遣而来的。换句话说,员工本身就与国企没有任何关系,除非十分优秀,否则国企根本不会考虑隔着个外包单位来把一个员工转正。

一.责任外包,开源节流省成本

早年间,国企一度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铁饭碗。但随着民营企业复苏以及外企的入驻。部分国企渐渐在营收上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国企本身人员系统庞大,且一旦签订正式合同就能终身无需担心被解约(正式合同工解约的赔偿几乎可以称作天文数字)。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员工的不作为让国企逐渐被员工所拖垮。甩又甩不掉、用还用不好,成了国企员工的现状。

 

于是,大多国企痛定思痛,决定启用合同工或外包团队来负责公司的部分事宜。这样,一方面工作量比较好衡量,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可能出现的靠“铁饭碗”度日的混子型员工。但是,这样做也就导致,合同工大多很难转正,国企已经吃过一次合同工的亏了,又怎么可能还轻易上当?更何况国企的合同工本来就是一种较为迂腐的制度,在如今优胜劣汰的职场当中早已不适用。不转正也是国企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再加上派遣员工又是外包单位以雇佣的形式向国企派发的员工,国企只是代发工资,连基本合同都是外包单位与派遣员工签的,国企又怎么可能多此一举的将派遣员工转正呢?

 

二.派遣员工保障难寻

其实作为派遣员工,除了转正好似天方夜谭一般。其本身作为外包单位的非正式员工,在拿着国企代发工资的同时,自身也很难有相对应的一系列保障。举个简单的例子,以这种身份被开除的,连仲裁都很难提供相对应的资料。像仲裁需要的工资流水证明,这类员工要先证明国企所代发的工资是替外包单位发放的,才能让仲裁本身成立,而且状告外包单位还是国企本身,也常常让这类员工的权益难以得到伸张。

 

所以,在应聘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看好招人的公司是代招还是以第三方的身份为国企输送员工,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签合同的时候也要看仔细,到底是与国企签订合同还是与外包单位签订的合同。千万别小看这小小的一个细节,一旦忽略,牵扯甚多。

总而言之,如今国企已经基本取消了编制,合同工也大多以3年期为主,与正常的民营企业类似,像那种动辄数十年、终身的合同,怕是要在江湖上销声匿迹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