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只想玩手机,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3-07
1.喜欢玩电脑、玩手机,就是不爱学习;
2.每天玩游戏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劝不动
3.上课走神,精神不集中,贪玩,懒惰,做事拖拉;
4.逃课叛逆,成为老师心中的问题孩子;
5.不听父母话,我行我素,亲子关系恶化;

有以上情况,说明你的孩子急需要好好管教了!!

我孩子今年上初三,小学还是挺让我们自豪的,成绩好还乖巧,小提琴过了9级。但自从上初中后,在班上一些坏同学的影响下,他迷上了打游戏,每天不去玩上几个钟头就浑身难受,在网吧过夜成了“家常便饭”。

逃课、偷钱、泡网吧、不回家睡觉……原来的乖孩子成了“问题孩子”,他的反常行径让我们十分焦急,虽然规劝训斥多次,但仍然改变不了他对网游的一片“痴心”。多次训斥无效后,他跟我们经常发生激烈争吵,脾气也变得十分暴躁。

我们也管过他骂过他,可他完全听不进去,他爸爸也打过很多次,没用!越这样他越叛逆,还经常逃课上网,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在班上调皮捣蛋惹是生非。软的硬的都试过了,就差跪下求他了,可他就是改不掉!

看到他变成这样,我真的快绝望了,没想到我的孩子有一天会变成这个样子,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我跟丈夫更加严格地规范他,可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已经没办法让他改正半分了!
第2个回答  2019-03-07
我不知道您的孩子到底多大年龄了? 在上哪一级学校? 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 虽然在现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人们是离不开手机。但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手机是危害他们的一种毒品。家长们自己都知道,手机看的时间长对人不利,有很多危害,但是也离不开它。大人都难控制自己,你要怎么教育孩子呢?家长应该给孩子作表率,多买点课外书读一读。有时间带孩子一起去户外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如果沉迷玩手机,作为家长必须要重视。不要听信什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常言道: 十七零三岁,还带孩子气。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大部分孩子是不会轻易明白。所以必须立有规矩,一旦犯错必须接受惩罚。惩罚能够锻炼孩子的毅力,一味的夸赞孩子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孩子失去自己的本真,会变得骄傲,女孩子就会慢慢的有公主病。只要告诉孩子做人的道理和底线,什么时候可以玩一玩手机,什么时候应该看书做题,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家长只要给孩子做好积极向上,务实干好每一件事的榜样,你的孩子绝对不会差。希望你能把你自己和孩子的心态尽快调整过来,和孩子面对未来。祝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
第3个回答  2019-03-07
孩子喜欢玩手机和喜欢上网,都能上瘾,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无论大人孩子都很迷恋手机,2.向孩子讲述手机的危害,让他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认识沉迷于手机的危害,明确这个时期学习才是首要任务,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果家长觉得直面与孩子沟通效果不大,可以通过书信、微信等方式,与孩子倾诉彼此的想法。3.与孩子协商使用手机的时间、次数。让孩子一下子就戒掉手机,这种方法是不行的,家长可以先跟孩子规定使用手机的时间,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之后,可以适当的玩手机。比如写完作业后可以玩一到两个小时的手机,双方要遵守规则,如果不遵守规则是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慢慢会好的。再一个问题,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一定注意。
第4个回答  2019-03-07
父母要做好榜样。
有的家庭是因为父母每天下班回家后即便陪伴孩子,也是手机不离手,这会让孩子错误的以为玩手机是非常吸引人的,所以就有样学样。要想让孩子戒掉手机,父母就应该先做好榜样。

02
跟孩子协商时间。
想要让孩子一点都不玩手机,那是比较不切实际的想法,我们能做的就是直接跟孩子商量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大概是多久,而且家长要做好监督工作,这样长时间坚持下去的话,孩子自然会养成好习惯的。

03
陪伴孩子做事情。
有的时候孩子之所以会觉得玩手机比较吸引人,是因为家长不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尽量改变以往的相处模式,多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让孩子发现做其他的事情也是挺有乐趣的。

04
让孩子多交朋友。
有的时候孩子之所以老是玩手机,是因为他没有太多的小伙伴可以一起玩耍,因此我们可以制造机会让孩子可以多交往一些同龄的小伙伴。这样有小朋友一起玩耍了,就不会总想着玩手机了。
第5个回答  2019-03-07
您的孩子其实是在青春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这个时期家长首先要了解其原因,当他不对抗你们的时候,厌学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这过程中也许会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下面的分析是取自米兰心理咨询官方网站,希望帮到你
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1)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2)好奇心理。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看的目的。
(3)对立心理。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的态度,也会对他的观点、行为持否定态度。比如老师对后进学生总是批评,后进学生就可能对老师说的话都听不进去而产生逆反情绪。
(4)偏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