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忙翻译一段古文,谢谢谢谢

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阐述办法宗旨时云:“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科举取士久矣,名儒巨公,皆由此出。今为士者,固不能免此,然科举之得失,顾其技与有司好恶如何耳,非所以为君子小人之辨也。然终日从事者,虽日圣贤之书,而要其志之所向,则有与圣贤背道而驰者矣。推而上之,则又唯官资崇卑,禄厚厚薄是计,岂能悉心于国事民隐,以无负于任使之者哉?”

学者做学问的目的,是一定要弄明白的。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的方式已经实行很久了,那些有学问的名人官宦,都是用过科举考试得来的。今天的读书人,也是不能避开科举考试的,但是,要要讨论科举的利弊,就要考虑到读书人的志向技能和有关部门的好恶情绪关系是什么样的,并不是要区分什么是君子和小人的标准。然而,那些终日以科举为要事的读书人,虽然说是每天都在读圣贤之书,但是,说到他们的读书目的,其实恰恰是与圣贤的真正意志是完全相反的。假设真的通过科举而登庙堂,就只计较官品的高低,俸禄的多少了,又怎么能全心全意的关心国家大事黎民疾苦,以无愧于自己的肩负的责任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31
学者的志向,是一定要弄明白的。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已经实行很久了,那些有学问的名人官宦,都是用过科举考试得来的。今天的读书人,固然不能避开科举考试的,但是,科举取士的利弊,就要考虑到读书人的志向技能和有关部门的好恶情绪关系是什么样的,并不是要区分什么是君子和小人的标准。然而,那些终日以科举为要事的读书人,虽然说是每天都在读圣贤之书,但是,说到他们的读书目的,其实恰恰是与圣贤的真正意志是完全相反的。假设真的通过科举而登庙堂,就只计较官品的高低,俸禄的多少了,又怎么能全心全意的关心国家大事黎民疾苦,以无愧于自己的肩负的责任呢?
第2个回答  2012-01-07
学者的志向,是一定要弄明白的。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已经实行很久了,那些有学问的名人官宦,都是用过科举考试得来的。今天的读书人,固然不能避开科举考试的,但是,科举取士的利弊,就要考虑到读书人的志向技能和有关部门的好恶情绪关系是什么样的,并不是要区分什么是君子和小人的标准。然而,那些终日以科举为要事的读书人,虽然说是每天都在读圣贤之书,但是,说到他们的读书目的,其实恰恰是与圣贤的真正意志是完全相反的。假设真的通过科举而登庙堂,就只计较官品的高低,俸禄的多少了,又怎么能全心全意的关心国家大事黎民疾苦,以无愧于自己的肩负的责任呢?
第3个回答  2011-12-30
我靠,你也太轴了吧,这么简单的翻译都不行。意思是说,有学问的人的志向,不可能不明辨(是非)呀,以科举来选拔有学问的人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大学问和当大官的人,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今天身为有识之士的人,因此也不能避免方式选拔出来,然而科举考试的得与失。。。。。。下面再请教高人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