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如果你把玉给我,我们两人都失去了各自的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

这句话出自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的《左传·襄公十五年》。

一、原文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二、译文

春秋时期宋国的司城(即司空,主管建筑工程)子罕在百姓中素有德望,当时,有人得到一块宝玉,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找行家鉴定过这块宝玉,行家说这块玉是个宝贝,所以我才敢献给您”。

子罕说:“我的宝物是‘不贪’,你的宝物是这块宝玉,如果我接受了这块宝玉,那你和我就都失去了自己珍爱的宝物,还是让我们都保留属于自己的宝物吧。”

扩展资料

《左传·襄公十五年》启示: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子罕的故事启示我们,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持身立事之宝,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

时刻用党章党规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慎独慎微、自重自警,不仅要主动接受监督,更应该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守住底线,才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16

如果你将宝玉给了我,那我们就都失去了自己的珍宝,还不如我们各自保存着自己的珍宝。

出自春秋左邱明《左传·襄公十五年》:

原文: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我将自己的不贪婪视为珍宝,而你将自己的宝玉视为珍宝,如果你将宝玉给了我,那我们就都失去了自己的珍宝,还不如我们各自保存着自己的珍宝。

主义:形容高尚的品质比玉石更为宝贵。

扩展资料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其中本文选自的是《襄公》,主要记录的是襄公3(公元前572年——前542年)间发生的事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20-03-13
你如果把这块玉(好像是玉,这个故事,忘的差不多了)送给了我,那么我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宝贝(我以不贪为宝)。还不如我们都保存着自己的宝贝。(你保存着你的玉,不送给我,我保存我不贪的美德,不要你的玉)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2-09
我以‘不贪’这个品德为宝,而你以这块玉为宝。你要是把这块玉给了我,那我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了。我们都还是继续各自拥有自己的宝物吧。
第4个回答  2020-08-26
如果你把玉给我,我们两人都失去了各自的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