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语序的规律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多层定语从远到近的顺序一般是: 表领属关系(谁的) 表示时间、处所(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表指代或数量 (多少) 表动词性词语、主谓短语 (怎样的) 表形容词性短语 (什么样的) 表性质、类别或范围 (什么) 二、多层定语的排列还遵循以下的规律:1、带“的”的定语一般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只能说“蓝色的呢子大衣”,不能说“呢子蓝色的大衣”。其中,不带“的”动词直接作定语修饰中心语,在形容词和名词之后,例如“一顿丰盛的烤羊肉”、“新型取暖设备”。 2、结构复杂的定语一般放在结构简单的定语之前。例如“刚从国外进口的教学用的数码录音设备”,一般不能说成“教学用的刚从国外进口的数码录音设备”。 这是从两个角度上看到的所遵循的规律,基本上首先遵循规律一,然后遵循规律二,因为规律二有着规律一的类属嘛。当然,这是一般规律,不一定无例外,呵呵,只要在语句上通顺,即逻辑语法事理等方面通顺,也没什么不可。毕竟,语言的规律,约定俗成而已,只要社会大众都接受,就没什么不对的。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30
(定+)主语(+状)+动语+宾语(+补语)
第2个回答  2012-07-06
1、从句子整体的角度说,是主语在前,谓语在中,宾语在后。
2、从修饰和限制的角度说,定语在主语和宾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补语在谓语之后。
3、从多层定语的角度说,语序排列一般是: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 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即:范围(领属)+数量+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中心词。例如:国家队里/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4、从多重状语的角度说,排列顺序一般是:离中心词最远的应该是表示时间的或表示原因、目的的词语;接着是形容词或一般副词;再次是表示地点或方向的词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即: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中心词。例如:这个名字早已/在他心里/深深地/留下了痕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