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的历史由来是什么?

如题所述

你说的应该是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31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千古才女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最为脍炙人口,千载之下读来兀自凛然生威。然而,我之所谓“夏日绝句”,却别有一层意义,与原作无涉。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人说“心静自然凉”,受此启迪忽发奇想,何不从诗中觅得清凉佳句作解暑妙方?吟“夏日绝句”,冥思诗中意境,令暑热两忘,正如嗜好旅游者,面对一帧地图亦能跋山涉水、神游天下。

  然而,可充任“夏日绝句”拿来所用者委实不多。但既是夏日,那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便首先跃然于脑海“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旖旎西湖,晨光熹微,清净禅寺,莫逆知交,更有那接天莲叶、映日荷花,都仿佛教人沐浴在湖上荡漾的清凉晨风,伸手即可撷取一掬碧绿荷叶上滚动的晶莹露珠……“六月”,如此酷热的意象在诗人的描绘中毫无一丝焦灼和炎酷,而是充盈着凉爽与平和。

  若说“夏日绝句”必得应时即景却也不尽然。夏日灼热,不免气盛烦躁,而秋天主“肃杀”,最能收敛心神、凛然生凉。“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嘴里噙着如此苍凉的诗句,即使汗流浃背,恐怕也会“心惊胆寒”,足下生凉吧。万里长江、萧瑟秋风、漫山黄叶空间的寥廓和景物的萧然,不啻一副绝佳的“清凉剂”,带来无尽的寒意与怅惘。思接千载的益处是浑然忘却身边的繁琐与困苦,一径在那沧桑的长江漫游,一任那独舞的黄叶飘落……

  可要说相生相克、以毒攻毒,还是冬天最为相宜。“寒来暑往”,大抵天时之常;以冬御夏,效果彰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这首《江雪》,当推为“夏日绝句”之首。无论其孤绝至极的境界,还是刻意营造的刺骨寒冷的氛围,都臻于无以复加的程度。每回闭着眼再三吟咏,悄蔫动容,盛夏的淫威也要为之减损几分仿佛对如此绝妙好诗也不得不表示一分尊崇与敬意!

   只是以春天为主旨的诗断断入选不得夏日绝句,因为即便春寒料峭,毕竟代表大地回暖,而像“热”、“温”、“暖”之类字眼,一概为夏日苦挨的人所恶视恶听。当然,“六月无君子”的信奉者或许对上述“夏日绝句”不以为然,讥为“雅得泛酸”。境界之不同,那也实在无话可说了
第2个回答  2012-07-31
古诗最早起源于《诗经》《诗经》原本叫《诗三百》后来被儒家学派当做课本。当然宋朝也有诗,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09
据载: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
《夏日绝句》书法作品图
,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