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析这两句话: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如题所述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在做什么。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意思是:如果这个人可以造就,有发展前途,就创造条件让他自由的发展,否则,就只让他明白一般的道理就行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14
 关于此句,不同的学者作出了不同的结论。
释义一:
  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此解读为"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类似观点有:“下民可以驱使他们工作(由字本意与农田,庄稼有关,这里应该指“井田制”的耕作[原创研究?][来源请求]),却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目的。” ;“人民能做的事,由他们去做;不能做的事,要让他们知道不能做的原因。”   何晏的《论语集释》、邢昺的《论语疏》、杨伯峻的《论语译注》采用了这个观点。   反对意见:如果孔子的本义是下民可以驱使他们工作,却不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目的,明显这样的解释是违背孔子提倡的仁义精神的。但是这样以讹传讹,居然成为了“标准答案”。   基于此释义的评价:该理论是来自奴役人民的统治论,是过时的理论,现代社会是倡导平等民主的时代,权力应该来自人民,民的义务与责任要共所周知,同时人民的劳动是以劳有所获,劳要有所值来体现社会的公平。
释义二:
  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此解读为:“对于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知之。”类似观点还有:”舆论所可者则使共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共知之。“【宦懋庸,《〈论语〉稽》】
释义三:
  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应为:诗 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那就是好事,应该让他们发挥,如果人民还没有掌握的话,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刘默,《史上被封杀的幕后真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