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发病环境因素分析及干预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它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旦得病就很难逆转。这种疾病的诱发已经被证实与环境因素,包括气温和湿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对脑卒中的发病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进行疾病的风险评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能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也让尚未得病的健康人,或者亚健康人了解自己得脑卒中风险程度,进行自我保护。同时,通过数据模型的建立,掌握疾病发病率的规律,对于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合理调配医务力量、改善就诊治疗环境、配置床位和医疗药物等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数据(见Appendix-C1)来源于中国某城市各家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脑卒中发病病例信息以及相应期间当地的逐日气象资料(Appendix-C2)。请你们根据题目提供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病人基本信息,对发病人群进行统计描述。
2.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脑卒中发病率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间的关系。
3.查阅和搜集文献中有关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重要特征和关键指标,结合1、2中所得结论,对高危人群提出预警和干预的建议方案。

1、 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
  2、 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
  3、 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 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
  6、吸烟与酗酒;
  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9、 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09
我们的建议
增强危机意识,提高预警机制
在神舟的大地上一颗恶魔般的种子无声无息出现——脑卒中,至今它仍浸蚀中华儿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其治疗难度仅次于癌症,它给我们一代一代敲响警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和进行自我保护刻不容缓。
科学的防治不仅仅是个口号,更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的一项工作,事实证明,合理的建立脑卒中发病率与环境因素的数学模型,可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社会卫生部门应采取严格的措施,扩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脑卒中认识和防范意识。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相关数学模型,来定量分析、描述脑卒中的发展趋势,可帮助卫生部门采取措施,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脑卒中发病的特点、危害以及影响,可对以后的脑卒中的病情控制起关键性作用。
另一方面,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可以指导和检验防御与控制传染病的策略,通过定量的比较分析,同时也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脑卒中的预防与治疗,选择确定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或多大的干预力度是最有效的,对防治脑卒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样,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和防治脑卒中的发展趋势,这样能够减少整个社会包括个人产生的恐慌程度,对社会的正常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提高全社会对脑卒中的危机意识以及卫生部门的预警机制。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脑卒中发病的范围广,针对对对象多。
通过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此病的防治意识,使脑卒中的三高现象、广范围、对象多降低和减少。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定量描述脑卒中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我们利用脑卒中的自身特点,来控制发病率,改善人们的生活态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