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大学

如题所述

大学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现在的大学毕业典礼

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大学还包括高等专科(高职)学校。

大学是一种概念,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或者说是一个学历证书能够代表的。只有真正能够学到实用技术的地方,才能够被称为大学。很多人,特别是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没有大学文凭会很丢脸,觉得一定要有一个文凭才能获得认可。但是其实现实社会是一个很残酷的社会,出生和实际社会地位,群众往往只能看到后者,即使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假设你没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没有一份令人羡慕的薪资,你照样还只是一个失败者。

真正的大学,不是学历,不是证书,而是技能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很多家长无需要为了一个名称过于的执着,你需要选择的是真的适合自己孩子的,真的能够让孩子以后学有所用的“大学”。

“考大学的目的就是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但随着经济转型和高校扩招,如今学历不等于好工作啊。所以,我觉得与其高考成绩不理想,去读一些三流的大学或者选择三流的专业,浪费几年大好时光,还不如去学习一门实用的技术呢!”这是现在很多刚毕业的二三流大学生的心声,因为他们在找工作时,学历并没有起到关键的作用,反而那些有一首好技能的学生更受企业青睐。“学历不等于能力,更不等于好工作。相比一些同学在大学里浪费时间学习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或者大把时间花在谈恋爱和游戏上,还真的不如去学门技术呢!不得不说,现在实用性技术在就业市场上比大学毕业生更吃香。”这是走访各大招聘市场经常能听到的感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16

大学有三个定义:

1、 一般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并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学院、学院、综合性大学等。

2、 它指的是一所多学科大学,通常拥有哲学和社会科学(文科)和自然科学(科学和工程)的各种专业。比如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

3、 太学。《礼记·王制》:“小学在宫南面的左边,大学在郊区。”《礼记·宝福》说:“大学在宫东面,大学被称为成年儿童。”《礼记·乐记》:“古代国王以教育为主要任务,建立了一所大学在乡村教书,并建立了城市改造的秩序。”

古代和封建时代

“大学”一词“不仅指儒家四大经典之一的大学,还指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学习和传播先进领域知识的机构。据文献记载,大学作为一所具有高等教育功能的学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的城君、上乡;董仲舒:“五帝名校说成军,喻阳就在附近。”。虞舜创建上象时,上象的意思是“大学”;郑选:“上乡是皇城西郊的一所大学。”后来,夏朝的东序、商朝的关帝和周朝的毕庸是当时首都最高的大学。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1
大学的释义有三:
一、泛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综合性大学等。
二、特指多科系的高等学校,一般设有哲学社会科学(文科)和自然科学(理科、工科)方面的各种专业。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三、 太学。《礼记·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蓺焉,履大节焉。” 卢辩 注:“大学,王宫之东者。束发,谓成童。”《汉书·礼乐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

上古和封建时代
“大学”一词除了指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外,还指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根据文献记载,大学作为一种具有高等教育职能的机构,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的成均和上庠;董仲舒:“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则虞痒近是也”。虞舜时成立上庠,“上庠”即“高等学校”的意思;郑玄:“上庠为大学,在王城西郊。”以后夏朝的东序,商朝的瞽宗,周朝的辟雍,是当时位于京师的最高学府。
皇朝帝国时代
北京国子监辟雍殿
到了汉朝,中央设立太学,为最高学府,而地方也开始设立郡学、州学、府学、县学等供同龄学生学习的的地方官办高等学校,相当于不同阶级的公立大学,低阶大学学业出色的学生可以进至高阶大学学习。隋唐以后太学改为国子监,唐朝以后出现书院。书院可以分为大学部、小学部,有些并不严格区分,有官办,有私立,不少是私办官助。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都是著名书院的代表。中国传统的学校以培养公共政治服务的官员仕人以及从事文化教育的文人为主,偏重儒学人文教育。另外,还有专门学科部或者专科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南朝宋时设有儒学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合并后分儒、道、文、史、阴阳五部学。唐朝的国子监设有律学馆、书学馆、算学馆。明朝时设有专门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四夷馆。此外还有兼具人才培养功能的专门性的科研及应用服务机构,如医学领域的太医馆等,天文历法领域的司天监或者钦天监等。还出现过综合性的学术研究机构,如南朝之宋朝设立的华林学省,相当于后来的中央研究院。
近现代
清朝时武汉大学的学堂教室
到了清末,随着近代科学技术从西方传入中国,开始出现以近代科技教育为主的新式学校。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后,中国开始大量兴办新式学堂,初期主要借鉴日本,“大学”的现代意思则是由此而来,不少师资也直接从日本聘来。旧式学校或废止,或改为新式学堂。高等综合学堂名称先后统一称为“大学堂”、“大学校”,民国以后称为“大学”。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多学者从欧美大学留学归国后在国内大学任教,因此更多直接借鉴欧美大学。北洋政府时期制定了壬戌学制。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体现大学的综合性,曾一度规定具有三个以上学院的高校才能称为“大学”。
北洋大学堂是第一所称为“大学堂”的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国立西式大学。而在澳门的圣保罗书院则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所西式高校,建于明末。戊戌变法中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在北洋政府时其改称为北京大学,而香港大学亦以大学为名,自此"大学"便成为高校的名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实行苏联式教育体制,进行了院系调整。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一方面有些方面恢复到院系调整前的特征,另一方面又有新的发展。如今,既有专门性的大学,也有综合性的大学,既有公立大学,也有民办大学。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1-28

大学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本词条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学院,[1]是一种功能独特的组织,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它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还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2]大学从产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起初,主要是从德国、英国等国家最早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大学源起于西方,现代西方大学又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英国大学、德国大学再到美国大学这样逐渐演化过来的。无论哪一个时代的大学都是以前大学的创造性继承而不是否定。[3]“ 大学 ”一词源自拉丁文的 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它的大致意思是“教师和学者的社区”。现代大学制度已在欧根中世纪的大学,这是在意大利建立和演变而来大教堂学校的神职人员期间中世纪盛期。[4][5]中文名大学外文名University、College别名普通高等学校释义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源自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相关视频查看更多快速导航全球最佳大学排名2021 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球最佳大学全球最佳大学 - 前 10 名1. 哈佛大学(美国)2. 麻省理工学院(美国)3. 斯坦福大学(美国)4.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5. 牛津大学(英国)6.哥伦比亚大学(美国)7. 加州理工学院(美国)8. 华盛顿大学(美国)9. 剑桥大学(英国)10.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非洲 – 前 3 名1. 开普敦大学(南非)2. 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南非)3. 斯泰伦博斯大学(南非)亚洲 – 前三名1. 清华大学(中国)2. 新加坡国立大学3. 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 – 前 3 名1. 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2. 悉尼大学3.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欧洲 – 前 3 名1. 牛津大学(英国)2. 剑桥大学(英国)3. 伦敦大学学院拉丁美洲 – 前 3 名1. 圣保罗大学(巴西)2. 坎皮纳斯州立大学(巴西)3. 智利天主教大学[17]历史近现代大学直接起源于12、13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大学

第4个回答  2022-12-24

大学(University、College)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学院,是一种功能独特的组织,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它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还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近代大学直接起源于12、13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古代的埃及、印度、中国等都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古希腊、罗马、拜占庭及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较完善和发达的高等教育体制。虽然许多教育史家把上述地方的高等学府也称之为大学、但严格地说,它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1088年,意大利建立了第一所正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它是欧洲最著名的罗马法研究中心(也被称为“母大学”,是一所学生大学)。随后,欧洲各地相继出现了大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