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县令属于几品官?

如题所述

古代的县令属于五品官。

县令:官名,指的是一县之长。县令之名,起于战国。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程凤金、狄仁杰、秦锡琈等。

战国时三晋(魏、赵、韩)和秦已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秦商鞅变法,并诸小乡为县,置令及职责。县令本直隶于国君,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县属于郡,县令成为郡守的下属。秦、汉法令规定,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县官称县令,秩六百石至千石;万户以下的称长,秩三百石至五百石。

汉以后放宽尺宽,《晋令》县令所辖户数不及汉制十分之一。南朝县,户数一般很少,而《宋书·州郡志》所载,大多为令。后遂一律称令。《隋书·百官志》只说陈五千户以上县令与五千户以下县令,不提县长。北齐县分九等,县官一律称令。

扩展资料

影视作品中的清朝县令形象隋、唐因之,只以县的等第,分定县官品秩,唐县令,京县、畿县正五品上有与正六品上,余自从六品上至从七品下,宋县令只存虚名,以京朝官任其职,称知某县事,因而有知县的名称。元为县尹。

明、清以知县为正式官名。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称县知事;国民党统治时期称县长, 中共执政后,县长低于市长(地级市)而高于乡长。县长是一个县的第二把手(仅次于中共县委书记),一般也是该县的中共县委副书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县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3
战国时三晋(魏、赵、韩)和秦已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秦商鞅变法,并诸小乡为县,置令及职责。县令本直隶于国君,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县属于郡,县令成为郡守的下属。秦、汉法令规定,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县官称县令,秩六百石至千石;万户以下的称长,秩三百石至五百石。汉以后放宽尺宽,《晋令》云:“县千户已上,州郡治五百已上,皆为令;不满此为长。”(见《北堂书钞》七十八)所辖户数不及汉制十分之一。南朝县,户数一般很少,而《宋书·州郡志》所载,大多为令。后遂一律称令。《隋书·百官志》只说陈五千户以上县令与五千户以下县令,不提县长。北齐县分九等,县官一律称令。隋、唐因之,只以县的等第,分定县官品秩,唐县令,京县、畿县正五品上有与正六品上,余自从六品上至从七品下,宋县令只存虚名,以京朝官任其职,称知某县事,因而有知县的名称。元为县尹。明、清以知县为正式官名。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称县知事;国民党统治时期称县长,新中国成立后,县长低于市长(地级市)而高于乡长。县长是一个县的第二把手(仅次于县委书记),一般也是该县的县委副书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9-11
京畿的县可能是正六品,一般的县是正七品;
县里有县令,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管审案和缉捕,即我们说的九品芝麻官。
第3个回答  2022-11-12
县令是七品官。
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但实际权力要比今天的县委书记大。留守和推官应该是两种不同的官名,但欧阳修例外,他有过留守推官的官衔。在一县当中,除了县令以外,还会有县丞和主簿这两种官员,这两种都是有品级的官员。
第4个回答  2018-03-04
修身,齐家,安国,平天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