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圈地运动

如题所述

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感于网友黑星人在博客中发表一个东北女孩鉴于自家土地被圈占,无以为生,给国务院总理的信件,撰写此文。以为天下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求索未来。

“圈地运动”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源自于十七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地主和大资本所有者为了尽快地以毛纺织业和新型农场(养羊业)为龙头,发展商品经济,迅速暴富,利用他们拥有的君主立宪制的政权,以国会法令的形式(通过2208项圈地法令),在1700-1801年这100年的时间内,共圈占农民土地三百四十九万英亩。而后四十年圈占的土地竟然达前60年的十倍。圈地使大量农民破产,成为没有生产资料的廉价的劳动力,也为新型资本工业提供了广泛的国内市场。虽然,这一过程是强制性的,甚至是血腥的。但是为早期老牌英帝国的强盛却的确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也为海外殖民地掠夺提供了兵源和人力。

但是,世界历史上真正的“圈地运动”却不始于英帝国,而是肇始于蒙古帝国,蒙古族是公元十三世纪,漠北的少数民族,以居住在贝加尔湖畔和华木克河流域的森林部落,和居住在额尔济纳河到也儿的石河之间广袤地带的草原部落为主体,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称谓的新民族。由于原游牧民族惯于狩猎和游牧,以部落画地居住放牧,大致狩猎和游牧各自遵循着约定俗成的路线和地界,只有战争和武力掠夺,才可能改变这种祖宗延续下来的状态。所以,最初的蒙古部族便以圈地为识别自己权益和土地、草场、山泽、森林的基本方式。公元1206年,达颜部的铁木真,在多年征战以后,以武力统一了蒙古各部,在美丽的斡难河畔的草场上召开的部落联盟会议上,被尊奉为成吉思汗(蒙语海洋),他草创了蒙古国家。开始了由草原向外扩张的征程。依照旧制,凡是统兵将领攻略的新城池土地,原则上归该将领所有。也即各将按照军令攻城略地,大致,新占领地域,放骏马跑一天圈占的范围,就归执行军令的将领所有。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蒙古军南下攻略金与大宋时才得到纠正。

公元1312年,成吉思汗乘秋高马肥,挥师进略中原,其目的是视中原为蒙古财富取之不尽的永久宝库,并定期予以劫掠。他帐下“四狗”之一的勇将忽必来建议道:攻拔中原,赶走居民,将广阔的山野平原辟为牧场。成吉思汗的两个弟弟别勒古台,哈撒尔则干脆建议将中原居民尽数驱为奴隶,为其放牧牛羊。于是成吉思汗以下蒙古诸将皆大欢喜。两年以后,蒙古大军攻克金中都城(古燕京),得寓居该城的契丹名士耶律楚材。为其风采,识见,气度所慑服,成吉思汗西征时用其为大汗书记官,司星相天文,占卜,佩服其才具,才信任有加。1227年成吉思汗病危时,嘱咐次子窝阔台,后日应委耶律楚材以治国大事。自此,耶律楚材以其卓越的才干,在窝阔台统治时期,主持蒙古对中原地区的治理,使蒙古统治者由游牧文明向着农业文明迈进了一大步。扭转了蒙古人以烧杀和掠夺来索取财政收入,支持战争的野蛮举措。以非暴力的赋税征收和严格有序的政治制度和以文治国的方略,辅助蒙古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老大帝国。

1228年,窝阔台继位后,遣大军南下进攻迁都汴梁已达二十年的金国。诸将一路圈地,滥杀无辜。贵族别迭建第见中原人多,建议,干脆一律杀光,放任土地长草,以为蒙古牧场。耶律楚材进谏窝阔台:广有人民,耕织生产,蒙古将有取之不竭的赋税,以满足军需和奢侈生活的需求。于是,想到父亲遗言的窝阔台下令,采纳其建议,编制中原户籍,军民分户,各归其属,复设地方官管理民事,征收赋税,才禁绝了蒙古军泛滥的烧杀和圈地。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圈地高潮是八旗入关以后。中原肥美的土地,丰饶的出产,使大清贵族无不垂涎。摄政王多尔衮以“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无处安置”(清世祖实录卷12)为由,唆使顺治于其继位之年(1644年)十二月颁诏:规定:近京各州县汉人无主荒地全部予以圈占,于是八旗贵族,勋戚各自在自己势力管辖范围内放马圈占京畿土地。顺治四年,顺治八年,又两次颁诏,圈地令涉及范围自京畿各州县至河间、滦州、遵化等府州县,后又扩展至顺天、保定、易州、永平等四十二府。随着八旗兵驻防各地军事要冲和首府,圈地范围,由直隶省扩大到山东济南、德州、临清、江北徐州、山西太原、潞安、平阳、蒲州,陕西、江苏、宁夏等地。据统计,这个时期由皇室、满洲贵族和各旗王公圈占的土地约有2万2千余倾(卷5),八旗兵圈占的土地竟高达14万余顷(卷21)。清人姚文燮在《圈占记》中描述当时情形说,“所至村庄,相度畎亩,两骑前后,牵部颁绳索,以记周四围,而总积之。每圈共得几百十晌”,而且“圈一定,则庐舍,场圃悉皆屯有”(卷31), “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内所有皆其有也。妻孥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①。清室入关的首功之臣多尔衮,皇亲多铎,济尔哈朗,猛将鳌拜等,几乎霸占了京畿一带最为肥沃的土地。直到康熙计赚鳌拜,清算其与追随者和仆从的罪恶,才陆续把他们圈占的土地归还民间。至康熙二十四年,又发布了“嗣后永不许圈地”的谕旨,才告这一历史的结束。

无论蒙古还是大清,他们由落后的游牧民族,或者半农半猎的落后民族,借中原纲纪崩溃,统治阶级腐朽堕落之际,凭籍强大的武力入主中原。因为战争和武力劫夺是他们祖宗流传下来的基本的聚敛财富的方式。所以,他们从骨子里是轻视农耕文明,并不以积极的建设为治国和富国的最佳途径。所以他们建立的国家无论怎样强大,最终仍免不了覆灭。他们用武力征服过欧亚民族,但是,这些国家的人民,却最后以文明同化和驱逐了他们。这就是以工业革命为先导,以发展生产力为原动力,以商业贸易,开拓进取为富国之本的英国的圈地运动和蒙古,大清圈地运动不同历史结果的根本原因。

历史发展到改革开放之际,为了吸引外资,扩大城市规模,兴建广场道路,一窝蜂地搞经济开发,全国各地,大至京畿省会,小至县城乡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伊始,开始了在城郊,乃至风景绝佳区域,交通通衢地域新的圈地高潮。据统计:我国规划开发区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未审批无手续的地域和交通占地),约折合2331万亩,假如以人均土地为1亩计算,这3.5万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就使2330万农民失去了土地。从农业用地高潮的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如今,我国平均每年损失耕地大约为400万亩。自80年代至今,工业用地和城市商居用地至少已使上亿亩的耕地化为乌有。按照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审慎地使用土地的要求 ,全国各地曾经清查非法占有和撂荒闲置的土地,仅广东一地就清理出8000公顷的违规开发区,面积为2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大县的行政区划面积。回想2006年底开始的物价飞涨,始于粮食和农产品供应的不足,供求关系紧张,导致物价波动。因为大量耕地被侵占,强劳力外出务工,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下降,粮食年人均占有量从1996年的414公斤下降到2003年的333公斤。由于粮食生产锐减,每年形成0.25亿吨至0.35亿吨的缺口需要以进口粮食来填充。假如,识者有心到各城市近郊去走一走,就可以看到,原先寸土不荒的城郊蔬菜基地,起码有10%的可耕地被不愿意劳作,转而经商和务工的郊区农民撂荒,这和近郊土地被圈占用于开发,共同构成了城市蔬菜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作者没有意思否定工业,旅游交通占有耕地的举措。但是,全国一县一镇不顾资源,交通,市场实际,纷纷强制性圈占农民土地,还有多少亩地没有实业仍然被撂荒?还有多少剥夺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行径引起的法律诉讼没有下文?还有多少因失去土地的“无地,无工作,无社会保障”的“三无”农民不知有无明天?历史上的强权曾经以暴力和血腥掠夺过农民的土地。我们难道以国有为借口,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圈占耕地,使十三亿中国人赖以生存的良田日渐减少,靠进口来维持粮食供应的平衡?

占用耕地要有利有度,适可而止,要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产生真正的社会效益。不要把我们民族赖以延续繁衍的土地都侵占或污染成不可耕地,那我们会贻害子孙。说不定碰到天灾人祸,就会自食其恶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22
元朝
第2个回答  2012-04-20
最早是元朝开始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