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三方协议但没签劳动合同想违约

如题所述

劳动者签了三方协议没签合同不想干了是可以的,三方协议只是学生与用人单位关于聘用的初步的协议,而非真正的劳动合同,并且,就算是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辞职前的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离职,如果是正式员工的,那么在离职前的三十天书面同时单位即可。

一、劳动者签了三方协议没签合同不想干了可以吗?
      可以,并且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违约金,因为三方协议只是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初步约定,而非正式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但是如果在三方协议中的用人单位工作的,签了三方协议毕业后还要签劳动合同的,个人如果不签订的,是不能保障用人单位按约定履行承诺,求职者权益难以保障。
      在单位招聘中部分单位认为签订了就业协议就可以不签劳动合同,或者以签订就业协议拒绝签订劳动合同,这都是不合法的。
      理由:
      1、三方协议仅限于应届毕业生在求职阶段与拟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效力仅限于取得毕业证以前;
      2、三方协议的目的是约束应届毕业生毕业后进入拟用人单位工作,同时要求拟用人单位在毕业生毕业后与该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如果用人单位与应届毕业生签定了正式的劳动合同,则三方协议的效力自然解除;
      3、正式劳动合同可以约定的违约条款仅局限于涉及保密条款和设定服务期的合同,其他任何情形都不得为劳动者设定违约金。三方协议的违约条款仅针对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未进入用人单位,在正式劳动合同签订后,该违约条款所需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所以违约条款当然不可能顺延至正式劳动合同中;
      4、三方协议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过渡期间的产物,对于三方协议没有准确的法律予以规定,但是正式工作以后,可以参见《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
二、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的区别是什么?
      1、签订时间不同。三方协议是学生在校期间签订的,而劳动合同是在毕业生毕业离校后到单位正式报到后签订的。
      2、主体不同。三方协议的主体是三方,即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而劳动合同的主体是两方,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3、内容不同。三方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收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方案;而劳动合同是记载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是劳动关系确立的法律凭证。
      4、目的不同。三方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是编制毕业生就业方案和将来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的依据。而劳动合同主要是劳动关系确立后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
      5、适用的法律不同。三方协议的制定、发生争议后的解决主要依据是《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规定》、《民法》、《合同法》等,而劳动合同的订立以及发生争议后主要是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来解决。
      应届毕业生在离校前参加校内的正式的招聘会的,一般就会订立三方协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三方协议并不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只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两方当事人,而三方协议中则多了一方,就表明三方协议只是一种不正式的录用合同,其并不具有劳动合同的效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