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文化的异同,谁有日文方面的资料啊~~

如题所述

茶及饮茶的起源

我国是栽种茶树最早的国家,茶树主要产于我国的南部。饮茶之风据说源于西周时期。然而唐代之前,中国还没有“茶”这个字。在《诗经》、《礼记》及《楚辞》等先秦古籍中只有“荼”的记载。如《诗·邶风》载:“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礼乐志》载:“颜如荼兆逐靡”,《正字通》解:“茶之始,其字为荼”,《尔雅》郝懿行义疏:“今‘茶’字古作‘荼’”。……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茶经》述茶的古名:“一曰荼,二曰槚,三曰 ,四曰茗,五曰 ”。

不过,在汉代之前的中国人主要是发现了茶根的医疗作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其功效叙述最为详尽,“味干苦,微寒无毒,主治瘘疮,利小便,去疾热,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悦志,清头目。”直到东汉,人们才开始饮用茶叶。三国曹魏人张辑所撰《广雅》首次具体记载了当时的饮茶方法。饮茶成为习俗始于陈末隋初,至唐兴盛。制茶业也应运而生,并始征茶税。随着饮茶风的兴起,茶叶的消费量也大量增加。江西的景德镇、浙江的湖州成为当时著名的茶叶集散地。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离别,月前浮梁卖茶去”充分道出了茶的销售情况。唐代饮酒风虽盛,但茶叶制造和饮用方法更为讲究。煮茶时加盐、葱、姜、桔皮、薄荷等。但陆羽认为这无法品尝到茶的质味,他批评这种茶汤“斯沟渠间弃水耳”。到宋代以后,煮茶才开始必为泡茶。将干茶叶辗成细沫,冲入开水,用细竹帚轻搅拌。这种泡茶的清洁工,由日本荣西禅师带回日本,并写了《吃茶养生记》。后来再有明惠上人、圣一禅师、大应禅师将当时流行的茶晏,斗茶的习俗带回日本,经过演变以后就成为今日日本的茶道。

中国的茶文化

自古以来,茶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陆羽的《茶经》是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详细论述茶的性质、品质、产地、采制烹饮方法及用具等,并把茶提高到“经”的地位,陆羽也因之被尊为“茶圣”。继《茶经》之后,古代茶书有蔡襄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到00多种。以茶为主的茶宴、茶会在饮酒风日盛的唐代与日俱增是兴盛一时。这种以茶代酒的茶宴不公雅,还可以“不令人醉,微觉清思”。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说就“三月三日,上锲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受庭阴,清风逐人,日以留兴,卧借青霭……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玉露仙浆,无复加也”。古人品茶有所谓“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唐代柳宗元、刘禹锡的好友卢仝深得其神,他的《饮茶歌》就品出了不同的境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桔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手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灵仙;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仙;在何玉川子乘此风清风俗归!”卢仝隐在少室山,自号玉川子,台北故宫博物院现今还藏有宋代钱选绘的《卢仝烹茶图》。陆羽的好友僧释皎然写有《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一饮倏昏寝,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保须苦心破烦恼。”唐代的名士已从饮茶中探索到另外一个禅意境界。宋代把佳茗比作佳人的苏东坡,也有脍炙人口的咏茶佳作。他的《汲江煎茶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情。大瓢贮月是姑春翁,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脚处,松风忽作泻时声。桔肠未易禁三碗,卧听荒城长短更。”

自宋以后,茶与中办的生活和文化更是息息相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到了近代茶馆业的兴起,与日俱增是将饮茶与文化联系在一起,有评书茶馆、京剧茶馆和曲艺茶馆。老舍还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特点,创造出不朽剧作《茶馆》,揭示出20世纪中国的生活场景。

茶是我国国饮,以茶敬客,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习俗。茶对于人类型来说,一可让人啜英咀华,尽享茶之美味;二可醒神明目,有益健康;三可陶冶性情,为人修身养性,四可聚集亲情,有融洽感情之功能。茶文化已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茶道的由来与发展

茶道,顾名思义,即品茶之道。是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之一。据日本《奥仪抄》载:“天平元年(729)四月,召百僧于禁庭赐茶。”这是日本文献中有关茶的最早记事。另据中国史书记载,公元805年,日本空海和尚来中国留学,从中国带回茶种,种于近江国台麓(今滋贺),是日本种茶之始。公元815年,嵯峨天皇下令畿内及周边地区植茶,每年献进,从这时起,茶才真正在日本国土扎下根来。但是茶还只是作为一种药品和高级饮料,仅限于贵族和僧侣之间使用。饮茶法也不是日本今天的煎茶法,而是唐代的砌茶法。日本镰仓时代,南枕头饮茶习俗随禅宗东渐日本,入宋僧荣西的传播禅宗的同时,带回了南宋的新茶种,并首次输入现行的抹茶法,写了类似中国陆羽《茶经》的《吃茶养生记》,献给了幕府将军源实朝。因此,荣西禅师被尊为日本茶祖,其《吃茶养生记》也被誉为日本的《茶经》。

把饮茶作为一种交谊手段,在日本古代有一种称为“茶娄寄”的茶会,不过这仅是日本 上层统治者用以交际的地方。同时利用这种场合比富夸豪,齐集聚赌。而在普通百姓中有一种被称为“茶寄合”的形式,大家到一起饮茶叙谊。在日本的僧侣之间,则利用茶会讲经布道,幽雅品茗,参禅悟道。15世纪初,奈良称名寺和尚村田珠光,马当时上层社会的“茶数寄”和较普及的“茶寄合”揉合起来,创造了形式简单、品茗尝茶、欣尝茶具、交友联谊的“茶道”。这时茶道所用茶叶,已是日本式抹茶和浓茶,所用茶具也不是中国的搪瓷,而是日本自己制造的陶瓷茶具了。

茶道的流派很多,最具胡代表性的是千得休嫡传的“三千家”。千利休是握有自治权的商人之一,后致力于茶道的改革和普及,他主张“茶汤的真正精神在草庵”。今天日本茶道的“三千家”是指“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千利休死后,其子少庵继承他的事业,但不久就隐退而由千利休的孙子千宗旦承袭。由三千家滋生的这种家元制度,作为封建世袭的师徒关系,以艺道的研习为中介集合茶人,逐渐演化成可授与茶道段位的特权集才。作为流派来说,以这三千家为中心,产生了薮内家、远州流、宗偏流等众多流派。在这些流派之中,组织淡交会的里千家,战后迅速地将茶道推向世界,对茶道的国际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于。

茶道规则为“四远规七则”。所谓“四规”为和、敬、清、寂,“七则”指用于接待客人时的准备工作:“茶要提前准备好;炭要提前放好;茶室要科暖夏凉;室内插花要像野花一样自然;遵守规定时间;即使不下雨也要准备好雨具;一切为管人着想。”

茶道的内涵和精神

中日茶文化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中的“道”。道在日语中含有艺术、礼仪、习俗、情趣等多方面的涵义,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是茶道的精髓,它同我国佛教中的“禅”有其密切的关系。“和”:品茶叙情,使人际关系更加融合、亲和,调整人们的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古人云:“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敬”:相敬如宾,互致友情,形成精神文明之风尚。“清”“:清目、清心、清神。”寂“:六根清静,调节情绪,使你产生一种涵养,从日常生活中的烦念中解脱出来。在今天的日本,高层建筑鳞次栉比。现代化工业的浪潮时刻冲击着每一角落、每个人的神经,为了寻求精神上安定,必然需要一个静谧的世界,而茶道的和、敬、清、寂之中,回复自我,以获取明天的生命活力,这就是日本茶道的内涵和精神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26
中日韩3カ国の専门家、东洋の茶文化圏について讨论
http://www.fmprc.gov.cn/ce/cejp/jpn/whjl/t378006.htm

中国の茶文化
http://view.chinawave.co.jp/detail/200.html

茶文化、日本文化、伝统文化 /school.cha-cafe.jp/
横浜文化教室
http://www10.ocn.ne.jp/~cha/kyousitu/

中国茶文化そぞろ歩き①
http://www.peoplechina.com.cn/maindoc/html/200701/24tea.htm

都是日文资料,至于比较你就得自己来做了赫赫~~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