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橘子上火而橘子皮败火?

为什么

桔子中含有大量糖分,吃1千克桔子能产生1400卡热量。当过多吃桔子后产生的大量热量不能及时转化为脂肪贮存,人体活动的需求又消耗不掉时,就会造成体内热量供过于求的状况,引起肌体功能的紊乱而出现舌干燥、咽喉痛、便秘等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多吃桔子会上火"。另外,吃桔子过多,对儿童的口腔、牙齿、胃粘膜也有危害。 小儿若过量食用桔子,所产生的热量即不能转化为脂肪贮存在体内,又不能及时消耗掉,便会由积聚引起“上火”,表现为口腔炎、牙周炎、咽喉炎和便秘等。热性水果,比如荔枝、橘子、菠萝、桂圆、石榴等。食品中的葱、姜、蒜、辣椒、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四川的麻辣烫等都是容易上火的。

橘子皮败火是因为橘子皮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香精油,这些物质是能 清火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28
橘和柑自古并称。因为柑橘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它比其他水果包括的广泛,橘子、柑子、柚子。橙子、柠檬都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它们不仅是同族的姐妹,而且还由于在外形上又十分相近,正如孪生同胞一样。尽管它们相似,可还是各有自己的特征,只要稍加留意,便可把橘、柑分开。

橘,又名黄橘、福橘、朱橘、蜜橘、大红袍等,因其产地不同、品种不同而得名。

橘子营养价值很高,在100克可食的部分中,它的蛋白质含量是梨的9倍,钙的含量是梨的5倍,磷的含量是梨的5.5倍,维生素B1的含量是梨的8倍,维生素B2的含量是梨的3倍,尼克酸的含量是梨的1.5倍,维生素C的含量是梨的10倍。

橘子果肉和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拘椽酸、柠檬酸以及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橘子中的多种有机酸和维生素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有好处,尤其对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更为相宜。用橘子提制的新鲜果汁,营养丰富,风味别具,老幼咸宜,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果汁饮料之一。

橘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能维持毛细血管的韧性,可防止血管破裂出血和渗血。它与维生素C配合,可增加维生素C对坏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患有血管硬化和维生素C缺乏的人,非常适宜用橘子皮泡水作为正常饮料。被人们认为一无所用的烂橘子, 医学科学家也从中发现了一种名为“橘霉”的抗生素,对多种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橘子可以预防老年中风,这和橘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关。吃这种天然的维生素C和吃药片中维生素C不一样,因为天然的维生素C在体内生物利用度高,而且和其他成分有协同作用。科学家们认为,维生素C在体内的抗氧化作用,对减少吸收胆固醇及其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肪具有重要的作用。

据国外研究报道,橘子中有一种防癌物质叫“诺米灵”,能分解一些致癌化学物质,而且能与维生素C共同产生作用,切断病毒核酸的长碳链,使多种病毒钝化。但是这种“诺米灵”在100℃以上的温度就会分解失效。诺米灵是橘子中苦味成分,属于柠檬苦素物质。
橘子肉味甘、酸、性凉,有理气健胃、润肺止咳、涩肠止痢及醒酒等功效,可治肠胃有热、口乾烦渴、胸膈痞满、呕逆食少诸症。橘皮味辛、苦、性温,有调中、理气、燥湿、化痰、解毒等功效,可治咳嗽、多痰、腹胀满、不思饮食及呕吐诸症。橘核味苦,性平,有理气止痛的功效,可治疝气、睾丸肿痛、腰酸及乳痈诸症,橘络为橘的中果皮及内困皮之间的维管束群(俗称筋络),味甘、苦、性平、归肝、肺经,功能通络化痰,顺气活血,故可治痰滞经络,久咳胸痛,痰中带血诸症。
一般人吃橘子时往往只吃橘肉,将橘皮、橘络、橘核丢弃,这是很可惜的做法。对身体最为有利的吃法是:在吃橘肉的同时也吃些橘皮、橘络,这样既有营养,又可减少或避免「上火」,且有使皮肤更富弹性,能使人细腰。
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营养不良及病后体弱者,饭后吃一个橘,对身体很有好处。
胃溃疡患者、月经经期妇女、坐月子的产妇应忌吃橘子。因橘肉性凉,风寒咳嗽及寒痰者应忌食。此外,橘子虽然全身是宝,美味可口,却不能贪吃。按中医学理论,多吃橘子会导致「上火」。西医实践证明,吃了太多的橘子会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出现口腔溃疡、牙周炎、唇炎、舌炎、咽炎等。特别是儿童,因机体内「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多吃橘子易导致阳气益甚,上焦火盛,结果出现上火病症。
吃橘子过多,还会引起高胡萝卜素血症。此病与橘子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有关。过多的胡萝卜素被吸收入血液中,会导致肝炎样病变,自手掌和足掌开始,皮肤变黄,然后皮肤黄染症状逐渐向躯干和面部蔓延,伴随的病症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等,易误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此时,应停食橘子及其他含胡萝卜素丰富的食品,并多喝开水,以促进胡萝卜素的排泄。
因吃橘子而引起的中、轻度上火症状时,可取橘皮泡茶饮,有使症状缓解的功效。

参考资料:中华医药网

第2个回答  2007-11-28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相反相成
第3个回答  2007-11-28
世间万物,相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