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要如何培养孩子?

如题所述

 作为家长,我们永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面对“双减”,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家长的意识担当
  1.双减,不减责任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减轻学业负担,不代表减去父母的责任,与之相反,它更要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
  2.双减,不减质量
  双减,减去了作业的总量,减去了课外培训,学习回归课堂,但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各有所长,在普遍性的教育模式中,难免出现行为和成绩上的差异。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家长要更专注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与老师携手,共同为孩子成长助力。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是爬坡,更要家长和学校的“双向奔赴”。
  3.双减,不减成长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评价人生的方式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才是高手。如今没有了课外培训,我们更该利用孩子多出来的时间,做好父母的陪伴,策划合理的安排。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真正优秀的父母,不在于为孩子报了多少班,而在于是否真正参与了孩子的成长。减负减不掉孩子的成长,因为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场修行。
  家长的角色担当
  心理营养师——给孩子一份心灵的力量
  孩子生理上的成长,需要离不开食物、水、阳光和空气,而孩子心理上的成长,同样需要充足的养分。心理成长包括认知、情感、人格方面的逐步的完善,它需要耐心的陪伴和培育。
  当孩子遇到烦恼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让他愿意敞开心扉,放心倾诉?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及时发现,给予他精神的力量?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及时安慰、鼓励?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解读他的心理密码,关怀他内心的温度?要知道,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是比成绩更重要的事。
  学习引领师——给孩子做好学习榜样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父母不是监督师,不是纠错师,而是引领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成为孩子眼中的榜样。
  真正最好的教育是行为层面,让孩子真正行动的方式永远是言传身教,当父母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不断成长,孩子自然能从中汲取充足的能量。做个成长型家长,让自己的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拔节的榜样行动,影响孩子,改变孩子,成就孩子吧!
  人生指导师——给孩子人生方向指引
  家长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一个人的成长,如果没有导师的指引,就无法认清生命的方向,更谈不上切实思考和行动。
  当孩子没有目标的时候,家长要做好方向引导,帮助孩子立志立大志,将个人的学习成长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内生动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20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长的强势培养下,没有了童年,没有了自由时间,早早的戴上了眼镜。每天由家长陪着开始在各大培训机构和补课班之间辗转。白天补课,晚上回家还要完成各种作业,复习白天的知识。据不完全统计,现今阶段,小学生晚上学习的时间平均已经到了夜里9点,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不言而喻。但相信很多家长内心非常纠结:双减政策下,孩子真的就不用学习了吗?怎么才能让孩子轻松学习呢?

首先,双减政策到底是减什么?

“国家双减政策”是我国在2021年旨在减轻学生负担的教育政策,目的有二:一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具体内容有:

    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法;

    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政策的颁布也从侧面反映了孩子的负担过大,政府希望孩子在积极快乐的氛围下轻松学习。出发点是好的,但家长又开始头疼了,没有补习班,如何在家轻松学习的同时,又能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呢?

    其次,让孩子在家轻松学习几个方法建议

    (1)找到正确的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学习内驱力

    “考第一老师会在班上表扬我,非常有面子”、“作业写的快,妈妈就会奖励我看电视”等等,这些都是外在的学习目标,只是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一旦奖励或者惩罚停止,行为就停止了。所以根据外在动机做出行动是低效的,也是最辛苦的,所以持久性低。新鲜感一过,就会觉得没有意思,又只能重新寻找动力源。

    但如果我们能找到极具意义的内在动机,学习就会变得轻松。比如,如果学吉他是为了在班级汇报演出上大出风彩,可能演出结束孩子就会把吉他扔在角落积灰。但如果孩子弹吉他是因为能感受音乐曲谱的奥妙,享受悦耳的音符从指尖流出,他们就能有持续的学习内驱力,帮助孩子在懈怠时坚持练习。

    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感受学习中的乐趣,找到正确的学习动机;孩子乐在其中,久而久之,就会培养出学习内驱力,能真正轻松愉快、无需督促地进行学习。

    (2)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习变得轻松

    养成做计划的好习惯。时间管理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要求孩子放学前做好计划,回家之后按照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就不会拖拖拉拉把作业拖到十点还没有完成。

    养成清理桌面的好习惯。写作业前把桌面清理干净,把电子产品、休闲书籍放在看不见的地方,这样写作业时不容易被吸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老师上课讲的小要点,要在课文或作业边标注,方便日后回想。并且,记笔记的过程也能帮助巩固记忆。

    养成专注做事的好习惯。一写作业就要上洗手间、喝水等等,这都是不利于专注学习的坏习惯。专注力低,就无法真正吸收知识,理解知识内容。家长可以跟孩子约法三章,用上沙漏等计时小工具,一旦计时卡死,20分钟内不能离开椅子。等孩子适应了,再逐渐拉长时间。专注力也可以提高在40分钟的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知识更牢固,写作业效率自然变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3)正确地借助学习资源,提高学习兴趣,会使学习事半功倍

    孩子总会认为学习枯燥无聊,而市面上各种美轮美奂的科普书、作文书、辅导书等等正是提升孩子兴趣的好帮手。还有很多在线学习的游戏化APP,也是孩子放松时间必备的教具!

    关注【数感星球】,一起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和有效”吧!

第2个回答  2022-02-21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在家庭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对象。“双减”之下,父母如何做好放学后的接力工作?如何在家庭中助力孩子的成长,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这篇文章给家长们提供了建议,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双减”实施,“5+2”落地,家长是不是就可以万事大吉,当“甩手掌柜”了呢?
很显然,不是的,也是不能的。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学校和老师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必须形成“家校共育”、“家校同责”的良好氛围。
那么,在“双减”下,家长应该怎么做好家庭教育呢?
01
做好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帮助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幸福的孩子都是“伴”出来的。父母的爱心、细心、耐心、精心陪伴,是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养料和精神慰籍。
过去,家长陪伴孩子大多是上辅导班,是写作业。现在“双减”之后,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家长陪伴孩子的方式同过去也不一样了。家长可以陪孩子运动;陪孩子劳动;陪孩子看电影;陪孩子做游戏;陪孩子逛书店;陪孩子参观博物馆;陪孩子走进大自然;陪孩子欣赏天高云淡,流水潺潺;陪孩子感受碧波荡漾,层林尽染……
这些陪伴,虽然不能帮助孩子直接获取分数,却能释放孩子的天性,愉悦孩子的身心,让孩子尽情地享受快乐的时光和幸福的童年。
02
做好指导
如果说知识主要是在学校学到的,那么孩子的品性与德行主要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示范,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且是永远的老师,必须在孩子的习惯养成、品德形成、情绪控制、心态调适、精神塑造、毅力锻造等方面,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开导和指导,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03
做好督促
“双减”后,减少书面家庭作业,但并不等于没有家庭作业。老师们通常会布置一些“口头作业”,比如:读读课文、背背古诗;还有一些“实践作业”,比如:做家务、做手工、做公益、做社会调查等。这些作业,富有弹性,难以量化,也很难逐一检查,靠的是学生的自律和自觉。
但是对于中小学生,又特别是小学生来说,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培养出来,此时就需要家长的督促。在督促中,让孩子体验非书面作业的乐趣,完成相应的“弹性”作业;在督促中,让孩子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不自主到自主,让孩子的良好的自觉性日益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步形成。
04
做好共读
在学校,可以“师生共读”;在家里,需要“亲子共读”。
孩子的阅读,是从“亲子共读”开始的。“亲子共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也是家长和孩子亲密相处的方式,更是家庭教育中一道曼妙的风景。
在亲子共读中,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亲子感情;在亲子共读中,让同一个屋檐下的人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精神世界,共同的心灵密码;在亲子共读中,让孩子体验“岁月静好”,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亲子共读中,让父母和孩子得以相互学习,互为促进,共同成长。
第3个回答  2022-02-21
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作为家长,如果想让孩子未来能够接收较高水平的大学教育,那就应该要给孩子设定学习目标。比如小学高年级各科成绩保持在90分以上,初中毕业考入能省级示范性高中,这是一般人考入较理想大学的基本路径。小学阶段,即使学校不组织考试,或者不公布成绩,那家长也有必要到书店里买到相关试卷,自己进行一下测试,如果语文、数学都能够上90分,那很好,说明你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掉队;如果哪科不能上90分,那就有点危 险,说明他在这一门学科上已经有很多不懂的知识了,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想方设法让孩子把知识弄懂。到了初中、高中,要让孩子将学过的知识及时消化,每学期给孩子设定小目标,每次让孩子努力达到目标,争取通过一点点小进步,在学习成绩上获得质的飞跃。
其次,要搞好习惯养成。小时候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受用终身。“双 减”政策落地,给了家长们一个有利的条件,就是可以多花时间和精力抓孩子的习惯养成。比如说,良好的预习习惯,书写工整的字迹,细心准确地计算,对问题的深入思考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将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中学时代的学习。如果这个时候的习惯养成较好,孩子在中学阶段的学习就会轻松而有效得多。
第三,多阅读课外书籍。现在的中考、高考,阅读理解占了很大的分值,而多阅读中外经典名著,无疑是提升语文素养和理解能力一个有效方法。这是从阅读的功利主义出发来说的,其实读书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除了能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外,还能让我们气质变得更优雅,让我们的灵魂变得更高尚。让孩子从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还能从一定程度上规避上网、玩游戏成瘾,直接关系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随时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我们很多家长曾有过这样的困惑,孩子初一时成绩明明很好,在班上还是前几名,怎么一到初二就掉下来了呢?其实,孩子的成绩滑落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而是有一个过程的。特别是到了初中,如果有一些知识不理解,而又没有人去帮助他疏通的话,慢慢地不懂的知识会越积越多,最后成绩就会掉下来。作为家长,自己不一定懂得这些知识,但一定要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如果孩子遇到了学习上的难题,家长可以自己去网络上搜索弄懂后再帮助孩子弄懂,如果是自律的孩子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网络上搜索。但是,一定要让孩子先认真思考之后,只有当孩子冥思苦想仍不清楚的时候,再去搜索答案,才会豁然开朗的领悟。
第4个回答  2022-02-21
一、多陪伴孩子。如今没有了课外培训,我们更该利用孩子多出来的时间,做好父母的陪伴,策划合理的安排。
二、给孩子做好学习榜样。真正最好的教育是行为层面,让孩子真正行动的方式永远是言传身教,当父母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不断成长,孩子自然能从中汲取充足的能量。
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双减”政策落地,与其把目光聚焦孩子的成绩是否下降,不如退一步重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四、培养孩子的兴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应该由孩子自己决定,而不以父母的认知决定,父母是孩子兴趣的合伙人,而不是决定者。因此,此时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孩子自我发掘的能力,并利用课余的时间培养孩子的兴趣,把兴趣发展成人生梦想,当好孩子的梦想合伙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