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 800字左右 最好能有三篇 还有两天就要开学了 急~~~~~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读这本书除了得到一些名言警句,更大的价值和乐趣在于了解了孔子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这些伟大的人物,他们影响之大多半由于其人品可爱,反倒不是由于他们的学问渊深.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开玩笑自评: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说这些很抽象的样子,这样说吧,他是个乐观开朗,勤奋好学,宽宏大度,能推己及人,气质高雅,热爱美和艺术的人.但是又对天下人充满同情,充满悲悯,并且视推广仁政为己任,主动承担责任,热衷教育,善于教育的人.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有着正常人的情感.但是充满着智慧,并相信道德的力量.读论语会让我们看到一个比较完整的孔子形象,会找到一个值得终身学习的榜样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16
一个人他怎么样,通过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看出来。我们在交友是一定要有爱有智。爱就是爱人,要有一颗爱人的心;智就是有能力,判断什么样的朋友不能交,什么样的朋友才能交。

孔子的交友之道是有三种朋友可以交,即益者三友:友直有谅友多闻;有三种朋友不能交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我在交友时的标准我具体也不是很清楚。

君子之交淡如水。

我们再现实生活中交友应该注意什么呢?一言之为及而言之为之躁。二言及之而未言为之隐。未见颜色而言为之瞽。瞽就是瞎子。再什么时机说什么样的话很重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人头脑简单的人是不能做到这些的。能活学活用,善于学习的人都能做到这些。一个人可以大侃特侃而且头头是道他的肚子里肯定有墨水。
第2个回答  2009-02-13
<<论语>>心得之“学习之道”

<<论语>>心得之“学习之道”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它就是这么一本语录。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

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

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论语》共有二十章,而学习事故第一章。

孔子曾经说过,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是有知识的,是因为我喜欢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寻来的啊!(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好求者也”)

这便让我想起了韩愈的《师说》:人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无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又没有疑惑呢?”

我有一个朋友,他从8岁开始就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了4年,大体上看遍了百家群书,又2年研究世界历史,如今他又开始研究哲学,我想问大家难道他一生下来就知道这些知识吗?懂得这些道理吗?他是因为像孔子所说的那样,他喜欢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寻求的啊!所以他才知识丰富、懂得很多道理啊!

但是孔子又说:“如果你知识读书却不动脑筋去思考,你就会受蒙蔽;而你只冥思苦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说明你只是一味地去学习,而从未动过脑筋,那你这书读了也是白读。如果你只是冥思苦想,而不去查阅资料或去看书,那么想也是百想。你永远也不会明白。

如今我们同学就是这样,当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我们讨论或想,我们却在底下讲我们的小话。等着标准答案的出现。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是讲天上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当老师问同学们的时候,许多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回答说像“镰刀”,却有一个小朋友说像“象牙”。当场的同学们都笑起来了,老师也说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当这个同学也当上了老师,正好也是上这节“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课时,那同学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像“镰刀”有的说像:“象牙”、也有的说像“微笑”……

她都一一回答是正确的。

所以,我们应该再读书的同时,应多动脑筋。开发开发你的大脑,这样才能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不学习只思考也是一样,你将无法弄懂每一件事情。

但是,你不去温习知识那你也记不多久。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他说:“我每天对自己进行多次反省,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同朋友交往诚心相代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

孔子也说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如果温习旧的知识能从中悟出新的见解,新的收获,这样就可以去做别人的老师了。

所以,我们每次学习了知识后,一定要进行复习.加深记忆,以便更好的从中悟出新的见解,发现新的收获.这样就可以像孔子所说的你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又说了:“只要你把所学知识默默地几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自己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与我哉?”)

所以,只要你有一颗上进的心,学无止镜,别人向你请教,你诚心接受,并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自己来说,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我们班有一位英语成绩很好的同学,因为他英语好,而我们班大多数人考试就是英语拖了后腿,所以,就有很多同学来问他问题,他从来都不会拒绝,诚心地接受并认真地和你讲解,直到你弄懂为止。他也非常有上进心,因为理科成绩不太好。所以他上课有些听不懂的地方,也去向别人请教。别人也诚心地接受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最后我们班考试成绩考得非常理想,在十八个班里排第二。

子贡曾经问孔子:“孔文子这个人凭什么称他“文”呢?”孔子回答说:“他敏捷又勤奋学习,不把向他地位低,学识比他浅的人请教是可耻的,因为称他“文””(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学识比自己浅的人当作是可耻的,这又让我想起了韩愈的《师说》的这样一段:“是故无贵无溅,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因此,无论(地位)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也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因此,我们只要做到了这几点,我们也就可以称“文”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2-14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第4个回答  2009-02-16
在现在社会中,当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的时候、提倡回归经典的呼声也越来越大。
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答案是肯定的。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暂时离开这喧闹的世界,捧着一本薄却相当有分量的《论语》,去感受智慧之道。
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其实孔夫子的《论语》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般高不可及,我们不需要一定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品读论语,如同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
实际上,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 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
《论语》,概括起来是从孝道、治学、处世、交友、人格修养、理想和人生观等方面集合起来的精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