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什么意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什么意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是: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惟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

所以一切事物,或者减损它反而得到增加;或者增加它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扩展资料:

解析:

在老子的经文中“一”就是老子所定义的那个道,如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因为在老子的学说中道即一,一即是道,所以道能生一。二是指天地,天地被看作是万物之母,而老子将道视为天地之母。“……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所以一可以生二。三,所谓的三,代表多,多就用来代表万物。

所以三就是万物的另一种称谓,所以三能生万物。所以按照老子对道、一、二、三、万物等概念所赋予的定义,这句话可以直接翻译为: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或者道为天地之母,天地为万物之母。

作者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08
1889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是: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惟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译文: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或者减损它反而得到增加;或者增加它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扩展资料:解析:在老子的经文中“一”就是老子所定义的那个道,如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因为在老子的学说中道即一,一即是道,所以道能生一。二是指天地,天地被看作是万物之母,而老子将道视为天地之母。“……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所以一可以生二。三,所谓的三,代表多,多就用来代表万物。所以三就是万物的另一种称谓,所以三能生万物。所以按照老子对道、一、二、三、万物等概念所赋予的定义,这句话可以直接翻译为: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或者道为天地之母,天地为万物之母。作者介绍: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24条唐伯虎2代87理解错了,老子的道不是一,道生一而不是道即一。知道者不知道,不知道者知道。
广告2021-10-05
1播放
72赞·21,091浏览2017-12-26
353赞·76,372浏览2019-11-09
3赞·445浏览2021-07-28
27赞·5,988浏览2017-09-13
第2个回答  2015-02-18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一”: “一”为大生之德,无极,无名天地之始。道生一后复又逝去于十方世界极微尘数永恒刹那之中,随缘而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 一生二”:天地始分,天性动,动之始为阳,动之极为阴。地性静,静之始为柔,静之极为刚。此先天规整之义理也。
“二生三”:在天德地气的情器世界中,由阿赖耶识中有漏种子诞生的常恒思量执我的染污识(故道大天大地大我亦大),在这个正报根身,依报器界中,随缘法而应天变地化。此三即太极图中之冲气之弦,自性真我即此也。愚人不分识与根,执妄为识,解空为智。知此则知止而定静慧。
“三生万物”:为心所现,为识所变。佛有多大的能力,众生就有多大的能力。众生共业力而暂居同一世界,牵一发而动全体。故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请珍惜这不可多得的万灵之机缘人身。(不要听信末法时代的自称通究竟真理的邪师之说,于稽其类,远离心识,其衰世也!总摄六根才是正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解空为智,归一全道。不修大道出迷茫,纵负贤才岂丈夫!

一年后写
未证不言,下是猜想!这句话的本义老子是解释 我们所居住的物质世界(佛经叫国土) 是怎么通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怎么可能是道演化来的。怎么演化的。 物质与有情的本质。 具体解释楞严经比较清楚 ,背觉和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由根本一念无明,一念不觉生三细,即业相、转相、现相。 具体参看宣化上人的楞严经第四。 由此看出心物不二,心物一元! 世界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而是唯识的。入门参看冯达庵的八识规矩颂。。。 我自己的理解 道生一。佛性因加明于觉,而变成觉非所明,因明立所的阴阳俱假的德业(道生一,一生二)。云何有一有二故生乎三,这个三是怎么来的呢? 唯识学派的平等性智,道生一的个个完全相同的一之间各自演化的认知(地水火风,属一演化的二中的阳性。和阴性结合形成妄明之物。)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同业相缠,和离成化。 这里的万物是物理真实的万物 宇宙万物。 宇宙万物都是个个有情的尘劳的结合。有诗“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万物是众多的未觉佛的尘劳的结合?。抱阳于的个个具有德性的末那识的众生(诗句中的千江水) 参看楞严经中指月典故。 佛说的一个参看根本是人人平等 人人本自是佛,佛性与佛一般无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8-12
熵增,终致阴阳互淹,化无,无就是混沌。能量守恒,混沌是一切不在,一切仍都在,是转换成了另一种形态的存在。混沌便是一,是没了空间与时间的能量,集中到一点的一,无生于有。……无达到了无,对应的有就达到了有,这便是二。混沌里的阴阳只会互淹,肯定不是混沌里的实际阴阳。这个二可能是正反宇宙,或者混沌里形而上的阴阳。……三是这个一的点,里面的能量瞬间异变,化分出阴阳,秩序,灵动。灵动是变化,是成长,是变动,是时间,是科技。一切的改变,需要秩序维持住阴阳的平衡,没有平衡,阴阳会互淹。秩序是平衡的力量,在社会中也可看作道德。……阴阳各种形态不同的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物,万物。不同的组合,那是变化,这是灵动之功。维持住变化,让变化能成,这是秩序。提供了生万物的物质,这是阴阳。这三样的存在,才能生万物。
第4个回答  2020-11-26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是一是数之始,二是一之子,三是二之子、一之孙,以至于无穷。在古时,“三”又是一个表示多数的概数。在本段话中,“三生”还表示了一个一个过程,所以三能生万物。“万”也不是一个确定的数,这里只是极言其多。万物又是一个运动变化的概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