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看看古代人把“钱”称为什么

如题所述

古代人都把“钱”称作什么?

战国时期称钱为“泉”。

“始皇一声令,方圆乾坤定”。始皇建秦之后,统一币制,规定以“半两”方孔圆钱为帝国的统一货币。外形从古钱演绎而来,外圆内方。
此时,泉就泛指外圆内方的方孔钱。具有“周流四方”的含义,由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再流向四面八方。
钱与“泉”又是近音,直到现在,集币迷们仍以“泉友”相称,如今的钱学家也称泉学家。


《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邓通是西汉文帝刘恒的一个宠臣官居上大夫。相人说:“邓通的命会穷困饿死。”文帝说:“能使邓通富有的在于我,怎么说他会贫困呢?”文帝曾赐给邓通一座铜矿山,并破例允许邓通开矿铸钱,因而邓通钱遍布天下。
故“邓通”成为钱的别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著名的明代小说《金瓶梅》就有“功名全伏邓通成”的诗句。



王莽称帝后,十分嫉恶刘氏。
因为钱字有“金、刀”,而“刘”字正是由“卯、金、刀”组成(皆指繁体字),王莽便改称钱为“货泉”。
货泉从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起一直流通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材质为青铜。“径一寸,重五铢,文右曰‘货’,左曰‘泉’,枚直一,与货布二品并行”(《汉书●食货志》)。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以后,对王莽货泉十分欣赏,继续沿用货泉达16年之久。

刘秀为何喜欢货泉?这里还有一个典故。是因王莽货泉,钱文篆书,独具特色,“货泉”中的“泉”字,可以拆成“白水”两个字,“货”(货的繁体=货,字形如同亻+真)字又可以拆成“真人”两个字。
刘秀当初起兵白水乡,他把货泉视为他受命中兴之兆,便把自己比作“白水真人”,把货泉也改称为“白水真人”钱。
李白《南都行》曾有诗句:“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阛(chán huán指城市,街市)”。





典出《世说新语●规箴第十》:南北朝名士王夷甫(即王衍)“雅尚玄远”,为人清高,从不提“钱”字。他的妻子想试试他,就趁他睡熟时让婢女拿钱把床围起来。王夷甫醒来后气得连叫婢女“举却阿堵物”。“举却”就是拿开的意思。
“阿堵”为六朝人口语,意为“这,这个”。从此“阿堵物”就成了钱的别称。




古人把一百来个半成品铜钱穿在一根棍子上修锉外沿,圆棍穿钱,修锉时来回转动,方棍穿钱,就避免了这些麻烦。于是,铜钱中间有了方孔。
钱为何称“兄”?钱字由“金、戈、戈”组成,“戈”与“哥”音同,于是“称兄道弟”。
宋朝大诗人黄庭坚因得罪了朝廷被降职,他的亲友们便渐渐与他疏远起来,他很伤心,遂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两句:“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诗意是我被降职后,只有笔墨相随(“管城子”是笔的别称),只有笔墨无庸俗相,不像有些人都不愿和我来往了;而钱,更与我绝交了。
由于此诗的广泛流传,“孔方兄”就这样成了“钱”的代名词。



此典故见于晋干宝的《搜神记》。
据说在南方有一种叫青蚨的虫。你把它抓来,用母虫的血涂逾八十一枚铜钱,另外,再取子虫的血涂另外八十一枚。涂完以后,你就可以把涂了母虫的八十一枚钱拿去买东西,再留下涂了子虫血的钱在家里。过了不久,你就会发现,你花掉的钱很神秘地又一个一个的飞回来了。
“青蚨飞去复飞来”,寄托了希望钱久用不减的心愿。






唐代郑还古的《博异志》中有故事载:唐贞观年间,岑文本在一座山的山顶避暑,有一天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只见一个自称“上清五铢”的童子。一番对话后,童子出门而消逝在墙角。岑文本在墙下拣到一枚五铢钱,他顿时领悟到“上清童子”原是钱的化身。
于是,唐代以后,人们用“上清童子”作为钱的雅号。





钱最奇怪的别名便是“没奈何”,顾名思义,其义为“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此名来源于南宋张俊。张俊与岳飞等人屡立战功,后来他为保全富贵,投靠秦桧,还多方聚敛钱财。他担心家中招贼,将每一千两白银熔成一个大球,称之为“没奈何”,意思是谁也奈何它不得,连窃贼都没法偷窃。

于是,“没奈何”也一度成为钱的别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