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姓张的由来

如题所述

青州的张家庄。
1.张家庄(何官镇,现拆迁移至新火车站西),北靠口普路,东近马氏路。明末,张姓由寿光县张家河头迁此立村。因位于西庵附近,亦称西庵张家庄,后村西茅津河支流上建一栖凤桥,又称花桥张家庄。清光绪《益都县图志*道里表》记为张家庄。
2.张家庄(王坟镇东北,下逄公路东)。明洪武年间张氏从山西洪洞县迁至临朐县纸坊。永乐十年又自纸坊迁移此落户。因此取名张家庄。
3.张家庄(弥河镇,省道227西,亦称张家村)。明正德十三年衡王府太监张萃之弟张萼因家乡遭水灾,遂来益都投兄住南门里,清顺治三年夏五月衡王府被抄,张萼后裔遂迁此立村,取名张家庄。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述及本村。
4.张家庄(五里镇,胶王路北侧,紧挨五里堡)。明万历二十一年姜姓立村,故称姜家庄。清末,张姓自益都县李家河迁此移居,遂改村名张家庄。
5.张家庄(高柳镇,青垦路东侧)。元代,张姓居住于此,村名即张家庄。明洪武年间,又有张姓先后由双庙、张家营迁入。清代因同乡西南约有同名村,改称北张家庄,清光绪《益都县图志》称此名。后又复称原名张家庄。
6.张家庄(朱良镇,青垦路东,北阳河河东)。现称张郭庄。《张氏族谱》记载,明初张姓立村,以姓氏取名张家庄。
7.张庄(普通镇,北阳河上游北侧,杏山之阳)。相传唐代立村。《汪氏墓志》载》:村立杏山之阳,杏阳村也。《张氏族谱》载:明初洪武年间张氏自山西洪洞县迁入,改村名张庄。
8.张庄(五里镇,胶王路南侧)。《张氏先茔》碑载:明初张氏由枣强县先迁入石皋村,百年后迁此立村,名顺庄,后以姓氏更为张庄。
另,青州境内还有(东西)滴水张庄、张家坡、张家洼(2个)、张家羊、张家河(2个)、张家峪、张家崖等诸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06
青州的张家庄。
1.张家庄(何官镇,现拆迁移至新火车站西),北靠口普路,东近马氏路。明末,张姓由寿光县张家河头迁此立村。因位于西庵附近,亦称西庵张家庄,后村西茅津河支流上建一栖凤桥,又称花桥张家庄。清光绪《益都县图志*道里表》记为张家庄。
2.张家庄(王坟镇东北,下逄公路东)。明洪武年间张氏从山西洪洞县迁至临朐县纸坊。永乐十年又自纸坊迁移此落户。因此取名张家庄。
3.张家庄(弥河镇,省道227西,亦称张家村)。明正德十三年衡王府太监张萃之弟张萼因家乡遭水灾,遂来益都投兄住南门里,清顺治三年夏五月衡王府被抄,张萼后裔遂迁此立村,取名张家庄。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述及本村。
4.张家庄(五里镇,胶王路北侧,紧挨五里堡)。明万历二十一年姜姓立村,故称姜家庄。清末,张姓自益都县李家河迁此移居,遂改村名张家庄。
5.张家庄(高柳镇,青垦路东侧)。元代,张姓居住于此,村名即张家庄。明洪武年间,又有张姓先后由双庙、张家营迁入。清代因同乡西南约有同名村,改称北张家庄,清光绪《益都县图志》称此名。后又复称原名张家庄。
6.张家庄(朱良镇,青垦路东,北阳河河东)。现称张郭庄。《张氏族谱》记载,明初张姓立村,以姓氏取名张家庄。
7.张庄(普通镇,北阳河上游北侧,杏山之阳)。相传唐代立村。《汪氏墓志》载》:村立杏山之阳,杏阳村也。《张氏族谱》载:明初洪武年间张氏自山西洪洞县迁入,改村名张庄。
8.张庄(五里镇,胶王路南侧)。《张氏先茔》碑载:明初张氏由枣强县先迁入石皋村,百年后迁此立村,名顺庄,后以姓氏更为张庄。
另,青州境内还有(东西)滴水张庄、张家坡、张家洼(2个)、张家羊、张家河(2个)、张家峪、张家崖等诸村。追问

那张家峪和张家崖呢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15
俺也姓张、但不是青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