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不合群,不与小朋友一起玩,感觉孩子和其他孩子没有找到什么共同的兴趣点,怎么办

如题所述

孩子不合群是怎么回事? 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角度来看,3
岁儿童的交往范围还主要停留在家庭 中.他们的友谊概念还很淡薄,交往意识不强,较少感受到交往,维持长期 友谊关系的乐趣, 他们交往的乐趣更多的在于共同的活动,
而非感情的联系, 尤其是在今天的独生子女时代.所以对孩子们来说,进幼儿园的第一个月, 是一个突然的转变—他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父母送进了一个完全陌
生,没有任何感情依托的空间,孩子们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也不知道
将要发生什么,对任何人他们都不感兴趣.他们只是疑惑为什么错误,也不
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对任何人他们都不感兴趣.他们只是疑惑为什么妈妈要 抛弃他.所以入园前还要作好孩子的交往准备:每天早晚让孩子与社区里别
的小朋友一起玩,不要关在家里;每天有意识得给孩子独处的时间;经常安
排家庭中和家庭外的分离训练(让孩子知道妈妈走了,还会回来,即使不是 在自己家中,妈妈也会到分离的地方去接孩子) ;对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要
为他创造机会多接触陌生人…….另外,在入园前创造在幼儿园孩子与幼儿 园老师的接触机会,让孩子在有父母在场, 有足够的安全感的前提下,和老
师拉拉手(身体的接触会拉近人们的心理距离) ,和小朋友一起玩,使孩子
逐渐接近老师,接受老师,建立与老师的感情联系,同时在父母的鼓励下, 积极探索幼儿园环境,感受在幼儿园活动的乐趣,这对孩子的适应都是非常 有意义的. 对不同类型不合群孩子应采取的措施 1 ①如果是孩子长久独居,加上父母不善交际,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习惯
与陌生人交往,形成孩子性格孤僻.那么,父母在孩子的穿着,言谈,举止,
生活习惯等方面应设法与周围的孩子保持一致,
减少孩子因为与众不同而产
生不自在的感觉.可适当地鼓励孩子邀请一些小客人来家作客,家长要热情 招待,为孩子作出榜样;早上到幼儿园时,可邀邻近的小伙伴同行;买了新
玩具要与小伙伴一起玩,以使幼儿逐渐习惯并适应集体生活. ②如果孩子在家中较活跃,在集体中却不声不响.那多半是因孩子在家
中经常听到父母的赞扬,到集体中感到自己不如同伴,因而丧失了自信心, 遇事退缩.大人要与教师配合,发现和利用孩子某一长处,让他在集体中显
示出来,当他受到教师和同伴的赞扬时,便会有信心,也能与同伴自在地相 处了. ③如果孩子与同伴相处中因不肯吃亏而造成不合群. 那末家长应对孩 子严格要求,并为孩子创造与小同伴玩耍的条件.这样就有助于孩子与伙伴 和睦相处,建立友情. 纠正孩子不合群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1.分步强化.当孩子由不理睬小朋友的邀请,到偶尔理睬,即使是拒 绝参加的理睬, 也应给予注意. 当孩子表示了愿意参加的愿望, 要及时鼓励. 当孩子由被邀请变得能主动要求参加小朋友们的活动时,要给予强化.这样
可以促使孩子一步一步地向理想的目标迈进.
2.强化"邀请人"的行为.就社会交往技能而言,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如果有适当的交往环境,社会交往就会发生.对于已经形成不合群行为的孩 2
子更需要交往锻炼.因此,你要热情欢迎自动上门的孩子,给他们提供游戏 场所和玩具,鼓励你的孩子和他们玩. 3.如果你的孩子一直由家里人照顾,那么你最好送他到幼儿园.这里是 社会化的理想环境.除此之外,你应该多带孩子到小朋友多的地方去,保证 孩子有一定的交往机会. 4.根据你孩子的具体情况,教给他所欠缺的社会交往知识与技能.
对于孤僻不合群的孩子怎么办? 在幼儿园里, 我们发现有的孩子表现得较孤僻, 不愿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常常一个人独自呆在角落里,不让别人接近他.这种孩 子还伴有小心眼,遇事不开朗,爱钻牛角尖的现象.他们不轻易招惹别人. 但是,一旦内心郁积的不满爆发时,则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常会使人意想
不到地为之惊讶. 孤僻,不合群会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一定障碍,难以使他形成良好的个 性品质.
教师和家长对此应引起重视, 并给以及时矫正. 针对导致幼儿孤僻, 不合群的一些原因,这里介绍几种具体方法.(1)用爱来温暖孩子的孤寂
的心.从小缺乏母爱(或父爱),对爱的渴求没得到满足,是造成幼儿孤僻 不合群的重要因素.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当给孩子更多的爱,尤其是当孩子感
到别人都不理解他时,如果父母,教师能够体贴关心他,站在他的立场倾听 他的心声,孩子很快就会跟你亲近起来,并且改变态度.在温和,亲密的环
境里,孩子孤僻,不合群的心理会逐渐消除. (2)让孩子与伙伴共同游戏.从小在成人的环境中长大,缺乏与同伴游
戏的机会,这很容易使孩子养成不合群的性格.因此,孩子 3 岁以后,有条 3
件的话,家长应把他送幼儿园,让他过一段集体生活,这对于防止孩子产生 孤僻,不合群的性格是很有益的.没条件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也应为他创
造与同伴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与邻居小朋友一起玩耍.在幼儿园里,对那些 不合群的孩子,教师应吸引他们参加集体和小组游戏,在游戏中要注意发挥
他们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同伙的信赖和情感上的共鸣, 这有利于孩子克服不合群的心理障碍. (3)提高孩子的能力,教给他们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有的孩子能力
较差,不会与人交往.在游戏中不能与同伴很好地配合,常被同伴拒绝,甚 至开除出游戏小组.这种交往中的失败,也是造成幼儿不合群的因素之一.
因此,教师在教育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友好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个别幼儿 的能力,使他们掌握与同伴交往的方式方法.家长也应注意,有目的地利用 各种机会,锻炼孩子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4)要消除各种不利因素.许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孤僻,不合群. 除了以上几方面外,教师和家长还应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具体分析,具体 对待.例如:有的孩子个人卫生较差,身上又脏又臭,因而小朋友都不喜欢
他.对这样的孩子,成人要帮助他搞好个人卫生,把他打扮得干净利索,使
小朋友对他转变看法.有的孩子在一次与同伴交往中受了委屈,玩具被抢走
了,甚至还挨了打.因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再不愿和小 朋友一起玩.对这样的孩子,可以暂时让他独自玩一段时间,然后再帮他选
择性情温和,懂得谦让的伙伴一起游戏,使他重新产生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同时还要教育他能原谅别人的过错. 4 总之,形成幼儿孤僻,不合群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教师和家长应当用满腔的
热情和极大的耐心,对孩子施以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健康
活泼地成长. 何改变孩子的孤僻性情
据一些学者推算,我国目前约有 30-50 万儿童患有孤独症,或孤僻性情. 父母应学会观察并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及早采取措施,纠正孩子的性格缺 陷. 有孤僻性情的孩子常有以下表现: 1.言语及认识方面异常.表现为 2
岁以后不爱讲话,不爱与其他人接近, 交往,对别人的呼喊没有反应,也不跟人打招呼.针对这种表现,家长应引 导孩子多与小朋友一起学习和玩耍,培养孩子与集体相处的能力.
2.社会交往能力和行为异常.表现为对亲友无亲近感,缺乏社会交往方 面的兴趣和反应,不爱与伙伴一起玩耍.为纠正这一行为,父母平时要经常 在适当场合,培养孩子多发言,让孩子为客人唱唱儿歌,跳跳舞等节目,为 孩子广泛地接触各种人创造条件.
3.不关心别人.心理学家认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过程的实现,都 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 体验人和人之间的正常关系, 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
有利于克服孤僻性情. 另外, 心理学家的试验结果表明运动刺激对儿童心理发展是很重要的. 因此,对于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儿童,要多让孩子和其他儿童一起锻炼,一 起做游戏,共同活动以培养孩子热爱集体和良好性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