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关于真理的两个问题

1.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曾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把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2.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宏观调控政策从2008年9月的“全面保增长”到年底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一政策的调整体现了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真理是具体的、客观的C.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曲折的 附解释

【第一题】答案:C首先排除A,错话。接着排除B,明显与题意无关。然后考虑题干,对于要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原因,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为同一个真理在不同环境、不同时代、不同境况它往往会变成谬误。所以我们才要不断的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D项话有问题,认识是人对一事物所形成的观点,不能说真理就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话本身有问题。【第二题】答案:A首先排除CD,明显错话。人的认识可以因寿命的局限是有限的,但上升到人类的高度,那这就是书上明言的错误的不可知论。可以说人们得出真理要经过一种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但不可以说“认识”是曲折的,这明显是偷换第八课“发展的实质”的概念。“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我国之所以做出这种决策的变动,是源于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就是“实践决定认识”。而这里的‘认识’也在实践中不断地改变,从而适应实践,得到发展,所以我国的政策才会随着国际形势而不断改变。相较而言,B虽然话对,但明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06
答:2(B)理由为: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因为:第一, 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所以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真理对客观社会实践的检验。1(D)解释:首先排除选项B,因为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再次排除选项C,真是是无条件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承认了真理的无条件性,因此A和D当中只有D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之所以要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因为真理具有反复的认识性,并且每一次的认识得到的真理都升华。PS:自己做的不一定对 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