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们一个历史问题,民国时期大学教授工资高不高?

如题所述

民国那么高的文盲率,当时的大学教授和今天的院士一样稀缺。收入确实高,但是也没太离谱,300大洋是很高了。当时北京的物价比上海便宜,20年代北京的大洋购买力相当于80-100元人民币。(按照当时的粮食,猪肉,鸡蛋等价格折算,下同)。一个月3万,放到今天,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小中层而已。知乎不敢提收入的水平。今天的院士各种收入加起来不止这个数吧。社会总体创造财富的能力差,高薪也没高到哪去。当时公务员,老师收入也是不低的。惨的是体力劳动者,特别是没有特殊技能的。30年代上海普通行业男工20大洋,购买力折算相当于现在1200元。(上海30年代一个大洋大约6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技术工种,印刷,造船,邮政工人工资高的多,4000的也有。但是岗位稀少。当时工作时间比996狠,两周或者一个月休息一天正常,工作10个小时以上正常。更低的是女工和童工,挣600元是常见的。收入最低的是保姆,住家一个月给100元到200元就打发了。农村吃饱都难,进城当保姆有吃有住,有点钱就不错了。当时厨师,服务员,商业员工资都低,所以外出吃饭很便宜,原料价格加不多就是菜价,和今天的菜价完全不同。有人说毛当图书管理员8块大洋的事情,说800元怎么活下去的。其实,也很简单,当蚁族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1

这是从陈明远所著的《文化人与钱》一书中,有一篇《二十年代大学教员薪俸的标准》,对此作了介绍。1927年6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的《大学教员薪俸表》规定:薪俸分4等12级。教授分为一等,1级教授月俸500元,约合今人民币1.7万元;2级450元,3级400元;副教授分为二等,1级副教授月俸340元,约合今人民币1.2万元,2级310元,3级280元;讲师为三等,1级讲师月俸260元,约合人民币9000元,2级元级230元,3级200元;助教为四等,1级助教月俸180元,约合今人民币6000元,2级140元,3级100元。这里的“元”都以银元计算。这个条例和规定在南京中央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以及一些国立大学执行,其他私立大学则参照此薪俸表斟酌实行。另外,20年代北平公立和私立中学教员的薪俸约为100元,高、初中都教的教员,以及主要课程国文、英语、算学教员,月薪则可达200元以上。而公务员中,一等科员月薪100元,小学校长约100元,小学教师30----70元。勤务员每月工资:包车的车夫10-----20元,中产阶层家中所雇厨师(包食宿)月得“零花钱”8----10元,保姆(包食宿)3-----6元。

第2个回答  2018-01-11

要评论一个时代某个阶层生活圈子是怎样的,拿某个东西值多少钱是最蠢的办法,拿是否能够消费同一类别的商品也好不到哪去。比如说,民国时期能用得起盘尼西林的,和现在能做心脏支架手术的,估计不会是同一个阶层,社会观念改变了有什么办法啊。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看“那个时代”的作家写的小说散文,看看“某个圈子”同“其他圈子”的差距有多大。因为小说凡是能够流传下来的,必然是公认有代表性的,比可能经过了修改或是有其他用途的统计数据更加直观。就以老舍的《四世同堂》为例,牛教授,正儿八经的大学教授,不过问政治的象牙塔中人,被日本人认定有担当市教育局长的名望,也不过是住小羊圈一个院子,剃头找给铺子里伙计掌柜做包月的孙七,也没有汽车。总体说来,除了是个体面人之外,收入应该不比同样买下一处宅子的冠晓荷、钱先生、祁老太爷,甚至是做小包工头的李四爷,高出一个档次去。现在也是这样,做过县级领导干部的,有国士之风的,苦出身创下一份家业的,自己领一支小施工队的,收入都和大学教授差不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