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后的李自成命运如何?

如题所述

李自成(1600~?),字鸿基,陕西米脂人,明代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是李白成起义军打进北京时,老百姓箪食壶浆,迎接起义军的情景。连小孩子都知道,“闯王”李自成出身贫寒,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城,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公园)自尽,明朝宣告覆亡。然而,骄傲自大的他,贪图享乐,卷入一场与吴三桂的美人之争。就在他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政权后,明将吴三桂负狭隘的国仇家恨引清军人关,李自成仓促迎战,作战失利,进京仅40天后,他的百万大农民大军竟然土崩瓦解、顷刻消失,李自成自己也生死不明。

关于李自成的生死,历史上说法很多,“兵败被杀”说是最多的。即李自成兵败,率残部逃至九宫山,队伍散去,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李自成并不是死于湖北九宫山,而是削发为僧,老死于湖南。李自成九宫山之死是制造的假象,以逃脱清军追杀。其主要依据是《书李自成传后》一书,该书认为李自成兵败,经湖北公安逃至湖南澧州。闯王见大势已去,便遣散部下,入安福县夹山灵泉寺削发为僧,称“奉天大和尚”,法号“奉天玉”。因为闯王曾称“奉天倡议大元帅”,而其法号“奉天玉”含“奉天王”之义。该书认为李自成于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死于夹山灵泉寺中。

据《明史》、《小腆纪年》、《南疆逸史》等史书记载,李自成兵败,率残部逃至九宫山,队伍散去。因此,永昌二年(1645年)李白成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这一结论是有根有据的。但是,在湖北省境内,有两个九宫山,一在通山县,一在通城县。通山县九宫山,北距武汉市180公里,横贯幕阜山脉17.5公里,总面积43平主公里。主峰老崖尖海拔1656.7米,是湖北的道教名山,被誉为鄂东南第一山。而通城县的九宫山位于县城南约三华里处桃源洞之北,这是一座小山,它东临通(城)修(水)公路,西与长(沙)武(汉)公路仅一箭之隔,西南与幕阜山脉锡山主峰一脉相连,标高355米。通山县毗邻江西,而通城县则同时与湖南、江西接壤。李自成究竟死在哪个九宫山,也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而《明史·李自成传》认为李自成最后死于通城九宫山。直到近几年,随着两套大顺军石碑的发现,研究者根据看到新的证据,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一是六块大顺军端石碑刻。这套碑刻发现于江西修水县与铜鼓县交界的练兵场(据传大顺军在此练兵而得名)附近的三位村民家。碑石每块之间大小、厚薄、轻重不一,高40厘米~45厘米,宽28厘米~40厘米,厚2厘米~3厘米,碑石每块均为四句诗文,落款均署“大顺军”,共186字,诗文如下:

明季三秦多苦难,辽东八旗妄称天。

群雄并起共逐鹿,洪卢挥刀困好汉。

明公举剑起银川,挥洒英豪震九边。

阎王迎祥恨就义,当仁不让军心安。

既占关中议远谋,称王建祚复改元。

挥军北上捣京师,所向披靡无敢战。

一日北京龙椅坐,正当奋力安天下,

不幸汉奸引虎狼,神州变色辱皇汉。

三军既颓返关中,一战清军败潼关。

皇天不佑势难起,亡我闯王九宫山。

一身戎马携刀剑,救世安民志自远。

时不我济身先死,青史载名百代传

这套碑刻记载了李自成的兴衰和功德,但其中的“亡我闯王九宫山”只能排除李自成殉难九宫山以外的所有说法,还不能肯定这个九宫山在通山或在通城,还需要相关的文物和史料作佐证。

二是永昌二年汉白玉碑刻1块。这块碑刻发现于江西武宁县与湖北阳新县交界的大洞牛金星后裔所在地。碑石长97厘米,宽39厘米,厚12厘米,正面篆书“山高水长”;背面8句诗文,落款为“永昌二年”,共60字,诗文如下:

亡吾闯王九宫山,血海深仇恨不消。

灭绝通城县贼人,岂能还吾闯王魂?

天大地大不留人,何处去寻吾王回?

顺军将士寸肠断,跪泣狂呼吾王归!

由此,有人得出以下结论:1645年4月中下旬,大顺军与英郡王阿济格所率清军在武昌战败,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等重要将领被杀被俘,李自成随主力南下撤退到鄂南通城县。5月上旬,李自成率28骑到距离县城仅1公里的九宫山求神拜佛,因通城九宫山曾是唐代著名道仙罗公远修炼之地,李自成为表示虔诚,不使道教圣地有刀光剑影,于是令28骑在九宫山下警戒,自己则微服入元帝庙,谒拜元帝像时,突遭杀害。李自成殉难后,大顺军群龙无首,有的降清,有的与南明联合抗清,而李自成夫人高桂英、丞相牛金星以及大顺军老营家属大多隐居于幕阜山一带的深山老林,以图东山再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李自成究竟魂归何处?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各持己见,这个研究工作还有待后人继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