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动作有什么要求?

我是第一次参加跳高的 可以用跨栏方式去跳吗? 一般有多小次机会给你重跳?

你好:

增长你的弹跳和爆发力

跳深练习,什么是跳深呢?顾名思义就是指先从高处向下跳接着再向另一个高处跳起的动作过程,(双腿单腿均可)。例如,从跳箱上跳下接着又跳上的练习,或连续跳栏架的练习。另外,运动员在做下列练习时应注意在落地后力求快速起跳。无论落地时是双脚还是单脚,都应富有弹性,并应做一个“扒地”动作。和前边所介绍的练习不同,做跳深练习时不需负重。但练习时的地面要“软”,这一点也很重要。地面要能起“缓冲”作用,如:体操垫等。总之,要尽量避免直接在水泥地板上做跳深练习。1、双脚跳——选一高处约为80厘米,跳箱或凳子均可,并在距跳箱1米处放一个栏架,练习者站在上面往下跳,双脚一触地,尽量快速跳过栏架。随着练习者腿部力量的提高,栏架可以增加,高度也可提高,要因人而异。另外从高处跳下后也可接连续蛙跳。2、单足跳——选一高处约为80厘米,跳箱或凳子均可,练习者站在上面往下跳,双脚一触地,迅速用单足跳过栏架或接单足跳。经过一段时间的负重和跳深练习,学生的腿部力量和爆发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这时再进行专项练习时,不仅不会受伤,对提高成绩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意事项:

6.1 当人体由高处跳起落下时,在空中髋、膝、踝三大关节充分伸展,一旦落地,立刻保持膝关节角度为140°左右的半蹲姿势,在屈膝缓冲瞬间迅速由髋部发力,依次蹬伸各关节使人体腾空与地面保持垂直跳起,此时不允许队员的上提膝收腿,这样队员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落地迅速反弹的高度必须完全由臀大肌、肌四肌、小腿三头肌发力而获得的“净高度”而非靠收腹、提腿产生的“假高度”。

6.2 跳深适宜高度在80~120cm之间,但增加高度应与队员身体素质逐步提高成同步增长,不能只片面追求难度而忽视了动作技术的正确性,这是运用跳深训练是否能与跳高素质与技术要求相适应的关键。

6.3 实施训练时应在落地处放上柔软的棕垫,史密斯这样描述跳深:’我们发现膑韧带的紧张和股骨之间对骨的压力达到了特别高的值。”虽然还未因跳深而发生任何伤害事故,但使用垫于仍是一个明智的预防措施。

6.4 必须牢记此练习对神经生理有副作用,范泽尔建议每周不多于2次课,而且应循序渐进,赛前10~14天应停止练习,在夏季训练时安排次数不宜过多。
跳深训练能够很有效地发展其弹跳力,
只要你能坚持练习,一定能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7
跳高动作方面没有太严格的要求,以前奥运会就是采取跨越方式,现在都采用睡卧方式,这样会使你跳得更高,跳高有3次重跳机会(国际)
第2个回答  2013-11-27
前面还好,后面高了一般都是后仰式了。 我看我们学校运动会都是3次机会吧。
朋友 祝你好运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02
  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
  跨越式
  1864年第一种正式载入田径史册的跳高姿势是跨越式,它出现在1864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田径对抗赛上。当年,英国运动员罗伯特·柯奇以“跨越式”创造了1.70米的第1个跳高世界纪录。
  剪式
  1895年美国人斯维尼改进了跨越式,其特点是运动员在过杆时,身体急速侧向转体,两腿交叉如剪刀,这就是“剪式”,这种技术在当时创造了1.97米的新纪录。
  滚式
  1912年美国运动员霍林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田径赛上采用左侧斜向助跑,过杆时以身体左侧滚过横杆的技术赢得冠军,霍林把这种技术命名为“滚式”,也正是这种技术使人类首次越过了2米的高度。
  俯卧式
  1923年苏联运动员伏洛佐夫又创造出“俯卧式”跳高技术,这种新型技术动作很快就被田径选手们所接受。
  在1968年第19届奥运会上,39名跳高运动员中有38人采用这种技术,使“俯卧式”技术的应用达到了巅峰。然而也是在这届奥运会上,一种新的过杆动作开始崭露头角。
  背越式
  在19届奥运会上,美国21岁的福斯贝里过杆动作与众不同,他越过横杆时,不是面朝下,而是面朝上、背朝下地“飞”过横杆,这个动作被命名为“背越式”过杆技术。在这一届奥运会上,福斯贝里以2.24米的成绩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背越式”跳高也随之风靡全球。
  此后十余年间,俯卧式跳高和背越式跳高究竟哪个技术更先进,田径界一直没有定论。直至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上,联邦德国运动员韦希格以背越式跳高技术一举征服2.36米的高度,战胜了所有采用俯卧式跳高的运动员后,背越式跳高才逐渐开始占据跳高技术的统治地位,俯卧式跳高技术也从此逐渐被冷落.

  俯卧式技术
  可分为 3个部分:助跑、起跳、过竿与落地。运动员助跑的角度一般为30°
  跳高
  ~50°。大部分运动员助跑距离比背越式短,常用6~9步直线助跑。为了更好地准备起跳,运动员在助跑最后4步降低身体重心,同时用脚跟落地,步长较大,步频比背越式慢。助跑的倒数第 2步和“迈步”是俯卧式跳高助跑中的关键,运动员在倒数第 2步身体重心降到最低的位置,迈步时特别强调向前送骨盆,髋关节向前的速度明显地超过胸部向前的速度。迈步时骨盆超过胸部是俯卧式技术的一个特点。俯卧式跳高在迈步时靠近横竿的是起跳腿。
  起跳时要注意直腿摆动(也有少数运动员弯腿摆动),两臂向上摆起,全身向上挺,起跳方向应朝向横竿中央。起跳后运动员做越过横竿动作,身体与横竿平行,同时上体向起跳腿方向转体。过竿时, 全身沿身体纵轴旋转,同时起跳腿向胸部收腿,但大腿不能太靠近胸部,小腿收成90°时立即翻腿,大腿应向外侧翻转,因此髋关节需要很好的柔韧性。在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容易在这时碰掉横竿。全身越过横竿后,准备落地,落地时可单手撑地,也可双手撑地,或手和摆动腿同时落地,继而全身侧身着地。
  俯卧式跳高运动员也有采用弧线助跑的,利用弧线助跑的圆周运动惯性作用更快过竿。但是有人认为直线助跑更好,因为:①步点可以跑得很准;②更易发挥速度。俯卧式跳高对力量、专项力量、大肌肉力量比背越式要求更高。由于运动员过竿是全身同时过竿,因此起跳时摆动腿的摆动动作比背越式大得多,过竿时间比背越式短,所以俯卧式跳法对于速度素质稍差而力量、柔韧性、爆发力好的运动员较为合适。
  背越式技术
  也可分为 4个部分:助跑、起跳、过竿和落地。背越式助跑距离长 9~12步, 有的甚至更长,先跑直线,最后4~5步跑弧线,要求运动员速度快,跑得自然,类似短跑运动员的跑法。助跑最后4步不降低身体重心,在倒数第2步时才采用脚跟着地。迈步时也要向前送髋,但幅度要比俯卧式小,类似跳远运动员起跳的动作。起跳与俯卧式不同,跳背越式的运动员要充分地发挥助跑的水平速度,起跳时要发挥起跳爆发力,摆动腿弯腿摆动。
  一般说来,起跳点的距离要离横竿远些,从起跳点到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也要远些。背越式起跳最大的特点是必须做旋转动作。起跳腿是离横竿远的腿,起跳时摆动腿向上向外摆,以使运动员向助跑开始方向做旋转动作。起跳后,转为背向横竿。背越式的过竿动作与俯卧式不同,运动员身体横在竿上,身体各部分依次过竿。过竿时挺腹,全身在竿上处于弧形状态,头部、肩部、胸部在竿后急剧下压,当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大腿向下并挺胸挺腹,以便顺利越过横竿。
  运动员臀部过竿后,开始落地。为避免小腿打落横竿,运动员收腹、低头、使大腿很快离开横竿,小腿向上伸直。落地的顺序:肩部—两臂—背部—腰部。值得提出的是背越式助跑的跑法,目前有的运动员直到最后一步时身体重心仍较高,这适合于体重轻,速度、弹跳力好,送髋、迈步速度快,体型较瘦的运动员。如意大利女子跳高运动员S.西梅奥妮,美国男子跳高运动员D.斯通斯等。
  另一种助跑方式与俯卧式助跑近似,在助跑的最后4~5步明显地降低身体重心,跑动时步幅大,频率不如上述方式快,这适合于一般力量大、速度不特别快的运动员,如波兰男子跳高运动员J.弗晓瓦和中国女运动员郑达真。
第4个回答  2013-11-27
12月7日 10:44 背越式跳高是指背部朝向横杆,身体各部分依次过杆的一种过杆技术。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阶段组成的。各阶段彼此紧密相连、相互作用。
(一) 助跑
1. 助跑的任务
从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线可以看到,在助跑开始的前段直线跑,应尽可能大的获得水平速度。在助跑后段的弧线跑应为跑跳创造尽可能大的离心加速度,有助于向横杆方向运动。
2. 助跑的技术要点
开始采用直线助跑,双肩要下垂,用脚前掌着地,跑时具有弹性;提高重心,步幅均匀,不断加速;进入弧线跑时,外侧摆动腿富有弹性地蹬地。为了克服离心加速度的作用,上体应稍向弧线内侧倾斜。前脚掌沿弧线落地,身体重心轨迹向内越出足迹线。助跑的节奏要快,特别是助跑最后两步髋关节前送幅度要大,迈步时上体保持较垂直的姿势,摆动退积极,充分后蹬,起跳腿快速前伸,同时髋部自然前送。助跑过程中两臂应积极有力地前后摆动,弧线跑时外侧手臂摆动幅度应大于内侧手臂的摆动幅度。
(二)起跳
起跳的目地在于使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迅速转变为垂直向上运动,以使身体充分向上腾起,并为过杆做好准备。起跳动作可分为起跳腿的着地、缓冲和蹬伸三个阶段及摆动腿与双臂的配合。
1. 跳腿的着地、缓冲和蹬伸技术
为加快起跳的速度,起跳腿应大幅度、平稳地以脚掌外侧着地,并迅速从脚跟向前脚掌滚动。这时由于迈步放脚时髋关节的积极快速前送和迅速的弧线助跑而形成了了身体向后、向内的倾斜姿势。在起跳的缓冲阶段,为了提高起跳的速度。还应减小屈膝的幅度,以利于保持水平速度。在这阶段当身体由倾斜转为垂直至身体重心移至起跳腿的上方时,迅速有力地充分蹬直起跳腿的三个关节,躯干在离地前瞬间几乎垂直地立于起跳脚之上。这时起跳腿的蹬伸方向应在身体重心的外侧,从而产生了过杆所必须的旋转冲力。
2.起跳时摆动腿与双臂的协调配合技术
起跳时离横杆较远的一臂使颈地向上摆动,加一臂不要充分摆出,并且较早地制动,这样有利于肩轴倾向横杆。摆动腿的摆动应从屈膝的起跳腿旁开始,以膝盖领先,先屈膝折叠,后跳高架的远端支柱上方用力摆出。当摆动腿摆到起跳腿前方之后应向里转,而小腿和脚要稍许外展。这样的积极动作,有助于使骨盆保持在起跳力量的作用线上,围绕纵轴产生转身动作。此时,头应补偿性地转向横杆。
(三)过杆和落地
过杆就是充分利用起跳获得的腾空时间改变身体姿势,缩短身体重心与横杆之间的距离,并利用身体的屈伸、旋转越过横杆。过杆时,立即屈髋收腹,下颚迅速引向前胸,同时双腿补偿地高举两小腿积极向上甩起。应注意,落地前的收腹举腿,以背先着地,或团身以肩先着地,然后再做一个后滚翻。为了控制腾越方向,头部不能后仰,要注意在落垫过程的"视力监督",眼睛始终要注视着横杆方向。
二、 学习方法
(一) 学习和掌握起跳技术
1. 地蹬摆练习
站立,一手抓支撑物,起跳腿在前,摆动腿在后,摆动腿向异侧肩的前上方摆动,起跳腿配合充分蹬伸。要求摆腿屈膝折叠并膝内扣,加速摆至最高点,异侧臂配合上摆, 同时拨腰、顶肩,髋部前送并扭转。
2. 步走动起跳练习
站立,起跳腿在后,摆动腿在前,起跳腿向前迈步放脚,摆动腿积极向前摆动。要求沿直径为15~20米的圆圈走动,起跳腿积极主动向前迈步放脚, 并在摆动腿与手臂的有力配合下迅速完成跳腿。
3. 弧线助跑起跳练习
在练习2的基础上分别用1步、2步、3步助跑转体四分之一垂直纵跳,两脚落地。要求蹬摆配合协调一致,动作快速有力,助跑节奏清楚,最后两步和起跳连贯,体会弧线助跑转入起跳时上体由内倾到竖直的垂直用力感觉。双脚落地,是为了使摆动腿努力下沉, 有利于按"桥"型完成过杆动作。此练习可在两个跳高架之间吊拉橡皮筋球,高度宜控制在练习者起后头顶刚好能够触及。
(二) 习和掌握过杆落地技术
1. 地倒肩挺髋练习
背对海绵包站立,倒肩挺髋成"桥"。肩背着垫。要求挺髋挺腹,两臂屈肘外展。
2. 定背越式跳高练习
背对海绵包站立,两腿屈膝半蹲,然后提踵发力向上跳起,形成典型的"桥"腾空姿势。接着屈髋,向上积极甩小腿,用整个背垫落地。要求在用力向上起跳之后,两臂配合上摆、挺髋、挺胸、肩后倒下沉,两小腿放松下垂。体会空中背弓的肌肉感觉。落地前两小腿积极上甩,动作自然放松。
此练习开始可以不用横杆,动作熟练后再用橡皮筋、横杆。另外,为了增加腾加高度,可站在低跳箱或起跳板上进行。
3. 弧线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练习
在练习2的基础上,可采用先是1步助跑,然后3步,5步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练习。弧线助跑最后两步起跳要与过杆技术有机衔接。开始练习时,应将重点集中在起跳和腾空动作的正确结合上。初学者可在起跳点放置起跳板,增加腾空高度。加外,也可以增加垫子的高度。在技术上要求做到助跑点准确;起跳充分向上"旋转";过杆时身体舒展成"桥"与横杆大致成十字交叉;头、肩、背和小腿依次越过横杆后,肩背领先落垫。
(三)学习和掌握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
1.全程助跑和丈量方法(以左脚起跳为例)
走步丈量法:先确定起跳点。起跳点的位置一般在离近侧跳高架的立柱1米左右(或横杆长的四分之一),离横杆投影点50~90厘米处。由起跳点沿横杆的平行方向向前自然走5步,再向右转成直角向前自然走6步做一标志,由此点向起点跳约5米的半径画弧,即成最后4步的助跑弧线;从标记点再前走7步自然步画起跑点,定为前段直线跑5步距离。全程共跑8步。
等半径丈量法:助跑距离为9~13步。起跑点离横杆约15~20米,与内侧跳高架向外延伸线之间的距离约为3~5米。助跑弧线的半径取决于助跑的速度,速度越快,半径越长。初学者变化幅度大致为6~8米。起跳点和横杆之间的距离视横杆的增高高度而向外移。
2. 程助跑的练习方法
弯道弧线跑练习:此练习可先采用沿田径场弯道做加速跑。然后再缩小半径,沿直径10~15米的圆圈快跑。要求跑到身体向内倾斜,平稳向前移动,注意摆臂的幅度内小上大。
直段跑切入弧线跑线习:可没直线加速5至7步后转入弧线跑,过渡要自然连贯,节奏要逐步加快。
全程助跑起跳练习:采用7至9步助跑距离,即直线跑3至5步,弧线跑4至5步的方法进行助跑起跳练习。要求助跑速度快,节奏性强,步点固高。注意体会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尽量保持"旋起"动作至高垫顶上。
完整技术练习:在熟练掌握全程助跑与起跳节奏的基础上,先做较低高度过杆练习,熟练后逐渐提高横杆的高度。在完整技术练习中,要做到最后4至5步助跑的足迹落在弧线上,起跳脚的着地点要正,起跳力方向要正。起跳结束时,身体由倾斜转入直立姿势向上腾起。过杆时,后引双肩、挺髋、小腿放松下垂,完成好"桥"的动作。助跑身体重心移动要稳,过杆后肩背落垫要平稳。
三 、练习提示
(一)注意事项
1.重点掌握杆上动作,练习时要注意控制杆上挺髋成"桥"型的时机,使之有足够的延续时间,防止"坐"着过杆。
2.学习过杆技术要多采取各种辅助练习。注意设备的安全性能及加强保护措施。
3.重点抓好助跑与起跳的有机结合。
4.应通过对助跑丈量方法的学习,掌握由直线进入弧线的助跑技术,并确定助跑点。
(二)错误动作纠正
1.助跑节奏紊乱,助跑与起跳结合不好
产生原因:助跑步点不准确,拉大步,捣小步或没有沿助跑弧线落脚。
纠正方法:改进直线进入弧线的助跑技术,调整适合自身特点的助跑步点,按画好的每步标志反复进行练习;跳越跨栏架的练习,采用栏间跑3、5、7步培养节奏感和目测距离的能力。
2. 跳向前冲力太大而跳不起来
产生原因:助跑过快失去控制,自身的腿部支撑力量不够;最后放腿太慢,不能及时完成起跳动作;助跑最后两步与起跳的转换技术没有掌握好。
纠正方法:多做短、中程助跑起跳的结合练习,改进起跳脚快速着地,摆动腿和摆臂的有力上摆、提肩、拔腰技术,提高助跑结合起跳的速度。另外,可多做弧线助跑结合起跳后身体落在高垫上的练习,强调身体从内倾迅速转成垂直和正确完成起跳后再做过杆动作。
3. 跳时制动大,减弱水平速度,做过杆动作时,身体压杆
产生原因:倒数第二步身体重心下降太多,身体内倾不够;起跳前身体后仰过大,起跳脚落地不够积极,前伸太远。
纠正方法:多做弧线助跑起跳的模仿练习。弧线助跑起跳后用头触高物,强调起跳要积极,上体要正直。
4."坐"着过杆,臀部及大腿碰落横杆
产生原因:起跳时身体重心没跟上,髋关节变屈,起跳效果差,腾空高度不够;心理上怕摔,不敢用肩背落垫;小腿太紧张,没有挺髋就过早收腹举腿。
纠正方法:利用跳板或跳箱,做立定背越式跞高,注意延长挺髋时间;逐渐啬高度,克服害怕心理,用肩背落垫。
5.斜交叉过杆
产生原因:起跳时摆动腿内扣向异侧肩方向用力摆的动作做得不够,使身体绕纵轴转体不够。
纠正方法:结合摆臂动作多做原地蹬摆起跳模仿练习;弧线助跑起跞触高物转体90゜。短程助跑起跳过杆练习,在垫上画出落垫点,使肩背朝落垫点着垫。
6.杆上动作僵直
产生原因:起跳腾空后,两膝紧张绷直,背弓动作不自然,空中身体感觉能力较差。
纠正方法:加强柔韧性、灵敏和协调性的练习,提高动作和放松能力。在山羊或跳箱上做仰卧背弓、顺势屈小腿举小腿练习,立定背越式跳越橡皮筋练习,体会倒肩、抬臀、挺髋,屈小腿过杆后小腿自然上甩,肩背落垫的动作。还可以中短距离助跑起跳过杆练习。降低横杆高度,用橡皮筋代替横杆,消除心理害怕因素。

海绵包应厚、软,符合厚度、宽度与长度要求。有背越式跳高海绵垫卖。同时,注意落地区的设施,如海绵坑的布置,及沙坑的松软都要保证十分安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