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率计算公式

要问题那个公式
哪位专业人事帮帮忙
哦, 应该是建筑物沉降速率计算公式
谢谢各位了!

一般情况下都用沉降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

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
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 15—30 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二、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

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

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

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

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三、 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未

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

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www.ZHULONG.COM

(1)、往返较差 、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h=∑a-∑b≤l√n—,表示测站
数。(或△h=∑a-∑b≤1.0√L—, L 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2)、前后视距 :≤30m。

(3)、前后距差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 ≤3.0m。
(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 :≤1.0mm。
(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 N2 级别

四、 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
及时进行。一层柱结构施工时柱结构处的转角处设置永久性观测点,共设置 13

1

个,分别在 3、5、10、12×B 轴,1、16×D 轴,1×E 轴,20×F 轴,3、5、10、12×H
轴,J 轴×8 轴。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
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 N2 或 N3 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
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 0.00 再按规
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 500mm)。然后每施工一层
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详见图

10000

18000

33000

18000

27000
图 1:上部结构永久性沉降观测点示意图
标高
图 2: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及大样图
五沉降观测中注意事项

沉降观测应采用附合线路或闭合线路,做到定机、定人、定路线。测施前仪器必须经过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沉降观测的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不得大于 30m。
测施中,前后视必须采用同一根水准尺。观测时,水准尺应和地面垂直,不

得歪斜。

在同一测站上观测各观测点时,当读完所有观测点的读数后应回测后视点,
两次同一后视点的读数差不得超过±1mm。
沉降观测的次数与频率应根据上部结构的作用荷载和作用时间,一般在施工

阶段每上一层结构,观测一次,一直到结构封顶。装饰施工完毕观测一次,移交

业主前观测一次。

观测的结果应及时整理成成果资料,及时通报业主或现场监理工程师,工程

竣工后,应将成果资料整理归档。
回答望满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22
我只能给出沉降计算步骤,至于速率应跟土层和施工及施工后的各方面形态有关系,我也是在一本书上读到过的

计算步骤
1.计算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
基础自重和其上的土重为:
Gk = GAd-WAdw = 20 × 4.00 × 4.00 × 3.10- 10 × 4.00 × 4.00 × 1.10 = 816.00 kN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
pk = Fq + GkA = 1285.00 + 816.004.00 × 4.00 = 131.31 kPa
基础底面自重压力为:
ch = md = 14.45 × 3.10 = 44.80 kPa
上式中 m为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其中地下水位下的重度取浮重度
m = ∑ihi∑hi = 18.00×2.00+8.00×1.00+8.00×0.102.00+1.00+0.10
= 44.803.10 = 14.45 kN/m3
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为:
p0 = pk - ch = 131.31 - 44.80 = 86.51 kPa
2.确定z
按"基础规范"表5.3.6:
由b = 4.00m 得z = 0.60m
3.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按"基础规范"式(5.3.6)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zn = 6.00 m
4.计算分层沉降量
根据"基础规范"表 K.0.1-2可得到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计算的分层沉降值见下表:
"基础规范"的分层总和法沉降计算表
z(m) l1/b1 z/b1  z zii - zi-1i-1 Esi(MPa) si = p0(zii - zi-1i-1)/Esi ∑si(mm)
0 1.00 0 4×0.25=1.00 0
4.90 1.00 2.45 4×0.1558 = 0.6234 3.0547 3.0547 5.50 48.05 48.05
5.40 1.00 2.70 4×0.1467 = 0.5870 3.1698 0.1151 9.00 1.11 49.16
6.00 1.00 3.00 4×0.1370 = 0.5478 3.2870 0.1172 9.00 1.13 50.28
上表中l1 = l/2 = 2.00m, b1 = b/2 = 2.00m
z = 6.00m范围内的计算沉降量∑s = 50.28 mm, z = 5.40m至6.00m(z为0.60m), 土层计算沉降量s'n = 1.13 mm ≤ 0.025∑s'i = 0.025 × 50.28 = 1.26 mm,满足要求。
5.确定沉降计算经验系数s
由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Es可从"基础规范"表5.3.5查得s系数
Es = ∑Ai∑AiEsi
Ai = p0(zii - zi-1i-1)
式中Ai为第i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
∑Ai = p0 × 3.29 = 3.29p0
∑AiEsi = p0 × (3.0555.50 + 0.1159.00 + 0.1179.00 )
= p0 × (0.56 + 0.01 + 0.01)
= 0.58p0
Es = 3.29p00.58p0 = 5.66 MPa
p0 = 86.51 kPa ≤ 0.75fak = 0.75 × 120.00 = 90.00 kPa
查"基础规范"表5.3.5得沉降计算经验系数s = 0.8345
6.最终的沉降量
s = ss' = s∑s'i = 0.8345 × 50.28 = 41.96 mm
第2个回答  2008-04-22
沉降速率法常用于确定路面施工时机,因此沉降速率系数的确定对路面施工非常重要。当路基的地质、地基处理、施工等方面的资料都齐全时,可以按照固结理论计算得到沉降速率系数。

基于实测沉降时间过程的双曲线模式和一维太沙基固结理论,推导了在等载条件下的沉降速率计算式,提出了高速公路路基预压期沉降速度控制标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超载条件下,沉降速率控制标准的修正,并给出了沉降速率放大系数。

这里不方便贴公式,给你一个论文自己看看吧。

参考资料:http://info.tgnet.cn/Detail/200611171082558423_1/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由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Es可从"基础规范"表5.3.5查得s系数
Es = ∑Ai∑AiEsi
Ai = p0(zii - zi-1i-1)
式中Ai为第i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
∑Ai = p0 × 3.29 = 3.29p0
∑AiEsi = p0 × (3.0555.50 + 0.1159.00 + 0.1179.00 )
= p0 × (0.56 + 0.01 + 0.01)
= 0.58p0
Es = 3.29p00.58p0 = 5.66 MPa
p0 = 86.51 kPa ≤ 0.75fak = 0.75 × 120.00 = 90.00 kPa
查"基础规范"表5.3.5得沉降计算经验系数s = 0.8345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