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武大郎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题所述

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一个是“三寸丁”,一个是“红杏出墙”,一个是庸庸碌碌,一个是好高骛远。可是,生活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不是象《水浒》里面写的那样的人。
武大郎和武松在《水浒》里记载是山东清河孔宋庄人,也就是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邢台清河县武家那村的人。实际上生活上的原型的武大郎,原名叫武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人”。明初由山西晋阳迁到山东清河居住。由于幼年丧父,从小就在有着一河之隔的黄金庄的潘家学徒。武植从小就是好学,喜爱诗词练武,在干完白天工作以后,到了夜间就自己学习,清晨勤练武功。潘家见武植少年有为,长的身材高大,犹如玉树凌风,并且得到四周的有识之人的好评,都说他以后必能成大才,所以,潘家将女儿许配给武植。武植中年考取进士,官拜七品,为阳谷县县令。在任期间“兴利除弊,清廉公明,深得民众的喜爱,送万民伞以敬之”。
这样的一位好父母官怎么成了卖烧饼的“三寸丁”了呢?在清河就有这样的传说。武植在少年的时候,就一位王姓同窗好友,与武植特别要好,并且皆为盟友。王姓的结盟兄弟在武植少年时候没少资助武植,武植并且明确表示与他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进京赶考时,武植中了秀才,王姓盟兄弟名落孙山。武植被放任到阳谷县做县令,在任期间,时时不忘自己的清贫出身,为清苦百姓任劳任怨,经常深入民进,解决他们的疾苦。这时,王姓的盟兄弟家道落败,并且有遭到了大火临头,实在没有办法,才想到盟兄弟武植,就到阳谷县找武植去了。到了阳谷县的第一天,武植热情的招待了他,并且安抚他,自己一定会帮助他的。可是王姓盟兄弟一直住了半个月,再也没有见到武植,以为武植是搪塞自己,不想帮助自己,就一怒之下,不辞而别回到清河。在一路之上,王姓盟兄弟越想越有气,就编造了武植在阳谷不是做官而是卖烧饼,人也不是一米八,而是深榭身材矮小的“三寸丁”,夫人潘氏金莲也不是贤妻良母,而是水性杨花,红杏出墙。
等王姓盟兄弟到了家中,见到自己的老家原来的地方,盖了新的宅院,甚是华丽,自己还不敢进入,恐怕自己的妻子将祖宅卖掉了渡难关。正在外面胡思乱想的时候,夫人在院内走了出来,问他到了家中为什么不进入。王姓盟兄弟没有回到自己的夫人问话,急忙问这是怎么回事,自己的家怎么变成这样了。夫人告诉他,自从他走后第五天,武植就派人来到家中,出资翻盖住宅,安置生活必需品,又留下了许多银两供家中使用。王姓盟兄弟听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误会了武植,并且对于自己的鲁莽的举措非常后悔,马上翻身顺着原路返回阳谷,并且将自己贴的匿名帖撕掉,并且到阳谷县见到武植,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圆盘的告诉了武植武植告诉他,自己由于现在阳谷正赶上春种,百姓有着许多的事情需要自己亲自处理,怠慢了自己的兄弟。毕竟自家兄弟是了解自己的,不用自己虚情假意的奉陪。王姓的盟兄弟听了以后,惭愧死了,有撰写了歌颂物质的好多文章在自己走过地方张贴,一遍挽回影响。可是,坏事传千里,好事不出门,王姓盟兄弟的匿名帖就此在阳谷和清河传开了。没有想到的是,施耐庵又将这一荒唐事写进书里,将这莫须有的诬陷之词流传至今,真是老天故意戏弄好人啊。
武植后人,为了将这千古奇冤正名,一直保留着自武植以后的家谱,记载着从武植迁徙到清河县以后的族人的记录。现在到清河县就能见到武植墓和碑文。并且由自称是施耐庵的后人画家亲自将一幅字画送给武家后人,表示自己的祖先对于武家和潘家所造成的伤害给予正名。 因此武潘两家不再通婚。(sohu民俗文化)
武植古墓 本墓建在河北省清河县武家那村南方,县城东3公里处,路北方。 武公名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人,搬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丧父与母祖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中进士,官拜七品,与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数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侑葺墓室清淙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1992年冬,武家那村武氏族人挖掘了武大郎古墓。墓穴呈圆井型结构,是座悬棺墓,发现一根腿骨,以此推测,武大郎身高应在一米八以上。为缅怀先祖,武氏族人又对武大郎墓修葺一新,并于1996年,筹资修建穿厅、展室、围墙、大门、甬道。在墓前修建碑楼,并撰写碑文如下: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裔胄,后徙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
  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数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丙子年仲夏立)
  武植墓,现已列入河北省清河县文化景点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1
历史上并没有
武大郎
。武大郎,《
水浒传
》虚构人物、并无人物原型。

施耐庵
根据元朝无名氏的《
大宋宣和遗事
》以及元朝
龚开

宋江三十六人赞
》中描写的
行者武松

武松打虎
的故事进行衍生编撰出的新人物,据《
浙江通志
》记载,武松是个常在涌金门一带卖艺的
流浪汉
,并无哥哥。
武大郎死在自己单厢情愿心爱的女人手中,这是他自己人生的一次完美转身,他洗涮了人们意识中的胆小怕事,软弱无能,唯唯诺诺,贪生怕死的形象,毫不犹豫地赴向了爱情的坟场。
不苟生,不
苟活
,不妥协,不屈服,武大终于做了一回“死了鸟朝上,不死翻过来”的
大丈夫

扩展资料
武大郎的死,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自己导致的。武松出公差临走前,曾不止一次交代自己的哥哥:让他迟出
早归
,不要和人吃酒。如果有人欺负,也不要和人争执,要等他回来再理论。
武松早就看出
潘金莲
绝不是省油的灯,不会甘于寂寞,所以对自己的哥哥千叮咛万嘱咐,但当武大听
郓哥
说出潘金莲和
西门庆
苟且之事后,却没有忍住,而是请郓哥去小酒店里喝酒,然后又被郓哥引着去
王婆
家捉奸,这才有了前面发生的一切。
武大没有记住自己兄弟的话,先是请人喝了酒,然后因为心中一时气愤,跟郓哥去捉奸西门庆和潘金莲,却没想到自己因此丧命。
武大郎之死,除了王婆、潘金莲、西门庆和他自己的原因,这个郓哥也是害死武大郎的一个帮凶,他
明知道
武大郎不是西门庆的对手,只是因为自己受了王婆的鸟气,想出一口恶气,于是拉武大郎下水。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武大郎
第2个回答  2013-09-20
武大郎,原名武植,清河县武家那村人。现在武家那村还有其坟墓。他生的身材高大,据小腿骨长度可以判断出,武大郎大约在一米六八左右。他相貌很俗,也不是卖炊饼的,与《水浒传》中描写的形象完全两样。他自幼父母双亡,但他聪明好学,知识渊博。大比之年,高中进士,任山东阳谷县令。
第3个回答  2013-09-20
明朝永乐年的进士阳谷县令!原名:武植
第4个回答  2020-04-3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