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带领梁山走上招安之路真的错了吗?

如题所述

宋江的招安大计,不仅没有错,反而是非常具有远见卓识的。因为梁山面临的现状,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

现状一:梁山缺乏知识分子,制定不出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

梁山的核心人物是梁山一百单八将,这一百零八人的成分相当复杂,土匪、强盗、罪犯、游民、朝廷将官、财主、农民……各色人等,鱼龙混杂,唯独真正的知识分子寥寥无几。像这样的一群人聚集一支所谓的兵马在梁山占山为王,充其量只能说他们是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成不了什么气候。由于缺乏知识分子,导致整个梁山的文化素质低下,因而制定不出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理论指导体系和科学的方针政策。一个集团如果没有思想理论做支撑,是很难长久发展下去的。

现状二:梁山的军事实力较弱。

表面上看,梁山取得了不少战绩。平定祝家庄、剿灭曾头市、大破高俅、完败童贯……可谓战果累累,成绩斐然。然而,如果我们能跳出固有的观念,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就会发现梁山的军事实力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梁山军事实力最鼎盛的时期,也不过十万人马。并且,这十万人马大多由老百姓组成,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军事训练,战斗力低下,作战意识欠缺,连一般的起义军都不如。祝家庄、曾头市是地方武装,战胜他们,不足为谈;高俅、童贯的兵马,也只是北宋朝廷的区区小部分,打败他们,也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如果朝廷大军压境,以排山倒海之势进攻梁山,以梁山的军事实力,根本不能抵抗。

现状三:梁山经历来源困难。

跟朝廷的百万雄师相比,梁山的十万人马不值一提。但是,要把这十万人马放到水泊梁山长久地生存下去,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梁山好汉的日子看上去倒过得逍遥自在,酒肉金银,应有尽有。但其实,梁山好汉不兴农业,无法补给,只能坐吃山空。唯一的经济来源,全靠抢劫。单靠抢劫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周围的村庄、山寨、州城被抢光了,梁山就不得不到更远的地方抢劫。这样一来,发动的战事越来越多,消耗也会越来越多,这就掉入了恶性循环,梁山不可能壮大起来。

宋江是一个很有远见卓识的人,他清楚地意识到梁山面临的这三大现状,为了改变困境,不拘于一地,宋江不得不另谋出路。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梁山有多条路可走:第一,全员解散,重回江湖。这条路显然不可行,因为梁山好汉中很多人都是被主流社会所抛弃的人,回到江湖,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被官府抓捕;第二,继续啸聚山林,与朝廷为敌。这无异于自寻死路,因为朝廷大军迟早都会攻打过来,梁山根本无足够的实力抵挡;第三,那就只能走上招安之路,彻底改头换面。

宋江一心寻求朝廷招安,或许有其私心(他想入朝为官,光宗耀祖),但从大局上看,切切实实是为了梁山的长久发展。因此,宋江的招安大计没有错,我们不能把梁山灭亡的责任归咎到他身上。如果非要说谁对谁错,我认为是高俅、童贯等奸臣的错,是他们迷惑皇帝,陷害忠良,最终导致了梁山的覆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9
想法是没有错。因为当土匪迟早有一天会被其他的土匪给打败,归顺朝廷才是最好的出路。
第2个回答  2020-11-09
并没有走错,无论走哪条路,梁山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因为即使是招安啊,在朝廷眼里连山这伙人都是土匪。
第3个回答  2020-11-09
没有错,虽说是梁山好汉,其实就是土匪,招安时是年轻力壮,可是以后呢,变成老弱病残时怎么养活自己,这样考虑招安是没错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