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就业: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

老师布置一道题为面对就业: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1500字在右,请大家帮我写一篇吧,谢谢.

  校门离企业有多远?现在大学生在就业时普遍缺乏就业力,企业总是抱怨大学生不“职业”,分歧使大学生与企业间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阻碍大学生就业。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大学生缺乏就业力操心。

  大学生“态度”最成问题

  江西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毕业生就业力应该包括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求职或者称其为生存能力。就业力是基础的职业素质,是要让大学生保持就业的能力,而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这种能力。

  目前大学生的职前培训应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在培训求职过程中遇见的困难,这一阶段需要从行业知识、企业知识、职业规划、职业心态、求职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培训;其次就是在通过努力获得了就业机会之后,由于缺乏应有的基础职业素质,而难以适应职场要求的问题,这也是当前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意直接招收大学生员工的重要原因;第三是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用人单位特定岗位所需要的实际专业能力之间存在差异,需要目标岗位导向的专业技能培训。

  而企业对大学生在就业力缺乏方面的看法是——态度是最大问题。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培训经理唐长军认为,大学生刚刚到企业工作,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很正常。企业录用大学生是看重其可塑性比较强,学习新知识新事物快,并愿意做一些繁重的活儿增强企业活力,但如果大学生缺乏主动心态则很难得到企业青睐。他说:“学生时期是一种被动的心态,是接受的心态,而企业则希望每个员工有一种主动的心态,主动关心企业的心态,主动工作的心态,要有主人翁的精神,而现在学生比较缺乏这种精神,急需有一个心态的转变。”

  有一颗平常心,可以从零做起,这往往是毕业生最难做到的,虚心的态度是极为缺乏的。现在的毕业生认为自己什么都会,经常要求一到公司就担当重要职位,但到公司才发现其实实际操作与课本学到的内容相差太多,而且要在一个公司内挑大梁至少得了解公司文化,结果到公司后才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做不了。

  先就业再择业不是盲目就业

  现在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遵循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不过企业也告诫毕业生先就业不是盲目就业,也不能为了就业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对所要从事的行业职位甚至公司完全不了解。

  南昌大学的熊力告诉记者,他是学工科的,但对销售、管理方面也挺感兴趣。他说:“我现在的感觉是做哪方面都行,有时候确实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工作,毕业时找工作可能以收入为标准。”

  江西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认为,现在毕业生中随便找个工作就行的现象很普遍,很多人没有明确的就业意识,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工作,就想随便先找一份工作算了。他说:“特别是有的外地毕业生,要是公司能解决户口,让他干什么都行,其实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很重要,选择了什么样的职业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必须要认真地考虑。”

  现在许多来求职的毕业生对其所选择的行业和职位一点儿了解都没有,甚至对公司都不了解,而有的就开始提要求了。有些学生要求把自己调到北京、上海等地就行,干什么无所谓,但是对行业和职位不了解的人又怎么能做好工作,所以企业自然不会选择他的。

  价值定位越来越准

  记者采访中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心态更趋务实。

  “以前是我们找学生,现在是学生找我们。”在前不久举行的北京第九届“共创未来”人才招聘大会上,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人力资源处副处长孙大鹏透露,招聘会刚刚开始两个小时,他们就已经收到200多份简历,其中大部分是硕士,“人机环专业招1人,可光北航一个高校就有8个研究生递来了简历。”

  在此之前,孙大鹏还参加过在西安举行的一次人才交流会,“那次收到的简历就更多了,两个矿泉水箱子都装不过来”。

  据孙大鹏介绍,变化是从2001年开始的。“在此之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自我感觉特别好,张口就是待遇、户口、住房、年薪,博士月薪不要个1万就见了鬼了。”而从去年开始,博士毕业生已经开始接受3000元的月薪了。

  “大学毕业生的价值开始回归,对自身的定位越来越准。”孙处长认为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人事劳动部副主任李鹏也有相同的感受:“由于一些兵工企业位置偏僻、知名度低,再加上以前主要在行业院校招生,以往应届大学生来应聘的不太多。近几年情况就好多了,在今年的‘陕西省冬季大型人才交流会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人才招聘会’和几场校园专场招聘会上,场面都十分火爆。”

  错位现象依然存在

  虽然应届毕业生对自身定位越来越准,但记者也发现,一些学生在中资、外资企业的选择上有理想化倾向,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依然存在。

  在“共创未来”人才招聘大会上,外资企业、北京单位的展位前人头攒动,而外地企业和国企展位前就要相对冷清许多。

  据有关专家分析,当前大学生对外资企业有一种盲目的信任,除外资企业薪酬高、业务水平高等原因外,国企体制陈旧、人员机构臃肿、锻炼机会少等因素,也导致大学毕业生在相似的选择下,不愿意到这些部门工作。

  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简介做得越来越精美,越来越昂贵。而一些毕业生为了让简历更“好看”,弄虚作假,通过电脑软件,制作出各种奖状证书,以“增强”竞争力,甚至出现几个同学都称自己是同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的现象。孙大鹏认为,简历光花哨是不行的,更重要的还是要看内容。

  专家们认为,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碰,原因在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模糊,这也影响和制约了市场的配置成功率。因此,大学生入学前应做职业生涯规划,在校期间进行不间断地完善和补充,进而使自己与社会发展,所学知识与专业进步,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能够同频共振。

  教育结构还需调整

  在招聘会上,记者还发现,用人单位对求职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不少用人单位最常问求职者的问题是:“你有什么项目经验?”据了解,如果求职大学生曾在大公司参与过具体项目工作,或独立承担过具体项目的开发,这样的“工作经验”才能达到人事主管要求的水准。一些用人单位还要求求职者直接到公司上机操作,当场测试求职者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

  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反映,与以往相比,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滑坡。

  据了解,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

  “例如有的学校的汽车专业现在成了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工程,范围变得很广,但从专业使用上来讲却差很多,加大了用人单位的后期培训量。”孙大鹏说。

  一些大学毕业生也感觉到,大学里面学的东西到社会上以后会有脱节,有些企业需要的东西你在学校却没有学过。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的人才供应和人才需求存在失衡。“现在的教育体制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大学生学到的知识进入市场以后,市场无法吸收使用。所有的大学教育结构千篇一律,一流大学和一般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也基本一样。”

  专家们认为,加快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是增强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最基本保证。“今后高等教育灵活机制的改革应该更大,只要实现了市场导向的改革,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就会得到比较好的改善。”
  参考: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4-12/23/content_2371885.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27
难道你面对就业压力就没有一点感触吗,出去找找工作试试,保准写的既深刻,又实际。
第2个回答  2008-04-28
不要抄写.因为大家都抄,很容易被老师发现,这样不太好.

建议你参考一下其它资料,免得到时候有重复的.
第3个回答  2008-04-27
同意上一楼的看法!这在你真正找工作的时候就有用了!我想多说一句就是: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和至少近5年的大致规划,才能少走弯路!
第4个回答  2008-04-27
自己写印象比较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