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于吉到底是谁

是人是鬼是神?

于吉,道士,东汉末年黄老道代表人物之一。

《三国演义》中,孙策以惑人心为由杀了于吉。

于吉在吴郡、会稽一带为百姓治病,甚得人心。孙策认为于吉“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

扩展资料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于吉就是《太平经》作者。《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

《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是相传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的东汉道教太平道典籍,成书于东汉中晚期,170卷。《太平经》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

《太平经》重新构筑了早期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图景,提出了一套“无为而无不为”统治术;提出了修道的教徒的修身养性术;提出了财产共有、自食其力的善恶报应观念,指出只有人们信修正道,方可断除灾异而得道成仙。

在东汉至唐代,《太平经》在道教中有重要地位,对道教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汉末太平道的主要经典,被视为传达天命的谶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于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09

于吉(?-200年,一作干吉、干室),史书有两种说法:一、认为其即《太平经》作者。《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

二、认为其乃三国时道士,《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后为孙策所杀。

扩展资料

宫崇诣阙上师。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 ,吴会人多事之。孙策尝於郡城门楼上,集会诸将宾客,吉乃盛服杖小函,漆画之,名为仙人铧,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

策即令收之。诸事之者,悉使妇女入见策母,请救之。母谓策曰:“于先生亦助军作福,医护将士,不可杀之。”策曰:“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诸将复连名通白事陈乞之,策不从,即催斩之,县首於巿。

诸事之者,尚不谓其死而云尸解焉,复祭祀求福。初顺帝时,琅琊宫崇诣阙上师吉所得神书於曲阳泉水上,白素朱界,号 太平青领道,凡百馀卷。顺帝至 建安中,五六十岁,吉是时近已百年,年在耄悼,礼不加刑。又天子巡狩,问百年者,就而见之,敬齿以亲爱,圣王之至教也。吉罪不及死,而暴加酷刑,是乃谬诛,非所以为美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于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09

于吉(有的史书作“干吉”)是东汉末期的道士,琅琊(今山东胶南)人,被普遍认为是道教经典《太平经》的作者。

根据史书记载,东汉顺帝时,于吉的门徒宫崇到皇宫进献“神书”(道教典籍)《太平青领书》,这部书可能是于吉的著作(《后汉书·襄楷传》)。

后来,于吉寓居在中国东部的某个地方,经常往来于吴、会稽两地,建造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给人治病(《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于吉被孙策以“幻惑人心”的罪名斩首(《三国志·孙策传》)。

道士。在吴郡、会稽一带为百姓治病,受到敬仰。被当时统治吴郡的孙策以迷惑人心为由斩首

【于吉】 东汉末方士。一作干吉、干室。琅邪(今山东胶南县)人。

史书有两种说法:

(1)认为其即《太平经》作者。《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

(2)认为其乃三国时道士,《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后为孙策所杀。

扩展资料:

《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是相传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的东汉道教太平道典籍,成书于东汉中晚期,170卷。

《太平经》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

《太平经》重新构筑了早期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图景,提出了一套“无为而无不为”统治术;提出了修道的教徒的修身养性术;提出了财产共有、自食其力的善恶报应观念,指出只有人们信修正道,方可断除灾异而得道成仙;也反映了平均主义和平等理想的朴素民本思想。

在东汉至唐代,《太平经》在道教中有重要地位,对道教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汉末太平道的主要经典,被视为传达天命的谶书,构成道经“三洞四辅”中的太平部,辑入历代道藏,宋代以后逐渐为人淡忘。

参考资料:

太平经-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9-07

于吉是人。

于吉(?-200年,一作干吉、干室)东汉末年黄老道代表人物之一,史书有两种说法:

1、认为其即《太平经》作者。《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

2、认为其乃三国时道士,《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后为孙策所杀。

扩展资料:

今浙江省绍兴市境内的枫桥镇有干溪、干溪村、干溪道、干溪滩等古地名,据说与于吉有关。历史上孙策对他的评价如下,孙策:“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于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9-09

三国中的于吉是东汉末年道士。东汉末年黄老道代表人物之一。

史书有两种说法:(1)认为其即《太平经》作者。《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

(2)认为其乃三国时道士,《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后为孙策所杀。

拓展资料:

因为于吉甚得民意,传播的教义也让人信服,但也难免让有些人心生妒忌,让当地统治者感受到了威胁,其中孙策尤为如此,最后孙策不顾众人反对,以于吉蛊惑人心为由强行杀掉了。但也有人说于吉并没有死,只是脱去了一身肉身,重回仙道,各种传说也随之而来。

参考资料:于吉-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