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会有抱怨的心理?如何消除抱怨的心态?

天天说这有问题,那有什么不好的,对什么都象看透了一样。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抱怨是人们发泄不满情绪的一种方式。然而当下,抱怨却已成为某些人的生活习惯,成为他们对抗现实矛盾的一种手段。抱怨背后的心理分析   喜欢抱怨的人,不但自己不快乐,也经常给周围人带来烦恼和压力。了解爱抱怨者的心理成因,有助于我们理解并与他们相处,帮助他们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1.期望不合理   抱怨最直接的诱因是对现状(包括自己、他人、环境等)不满,也就意味着当事人内心里有一个标准或期望值。有些人总是抱着不切实际的要求,或者不能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而灵活适应,就会反复受挫,怨言不断。比如,不顾自身条件而坚持用完美的标准挑选结婚对象,结果只能一直孤独下去;老年人总是坚持过去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能学会欣赏并接受新事物、新变化,难免会有被社会遗忘的失落感。我们可以尝试在不损害对方自尊心的前提下,帮助他们改变认知,合理设置期望值。看事物的眼光不同了,心情也会随之改变。2.缺乏自信和行动力   抱怨别人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因为把过错推到别人头上,自己就仿佛没有责任了。不敢承认自己的缺点和失败,不愿承担改变和行动的责任的人,只能说明他缺乏自信和行动力。抱怨只会使他们失去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机会,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徘徊不前。如果你想帮助他人,就应该制止他的抱怨,迫使他进行自我反省,才能走出越抱怨越失败的恶性循环。3.情感表达不当   有些人把抱怨当作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但结果常常是适得其反。父母抱怨子女工作太忙太拼命,其实是想表达对子女的挂念;妻子抱怨丈夫不顾家,其实并不指望他真的干多少家务活,只是希望他能多陪陪自己……可惜被抱怨的人并不总能听懂抱怨背后的情感,他们很容易将抱怨理解为批评指责,然后针锋相对,最后演变成一场“战争”。亲人之间情感的表达应当采取积极、正面的方式,具体技巧可以请教心理咨询专家。

看一下自己是出于什么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就行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26
抱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情绪,当员工认为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就会产生抱怨情绪,这种情绪有助于缓解心中的不快。管理者大可不必对员工的抱怨产生恐慌,但一定要认真对待。抱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管理者没有体察到这种抱怨,或者对抱怨的反应迟缓,从而使抱怨的情绪蔓延下去,最终导致管理的更加混乱与矛盾的激化。
薪酬问题薪酬直接关系着员工的生存质量问题,所以薪酬问题肯定会是员工抱怨最多的内容。比如本公司薪酬与其他公司的差异,不同岗位、不同学历、不同业绩薪酬的差异,薪酬的晋升幅度、加班费计算、年终奖金、差旅费报销等等都可能成为抱怨的话题。
工作环境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抱怨几乎能包括工作的各个方面,小到公司信笺的质量,大到工作场所的地理位置等等都可以涉及。
同事关系同事关系的抱怨往往集中在工作交往密切的员工之间,并且部门内部员工之间的抱怨会更显突出。
1、乐于接受抱怨
抱怨无非是一种发泄,他需要听众,而这些听众往往是他最信任的那部分人。当你发现你的下属在抱怨时,你可以找一个单独的环境,让他无所顾及的进行抱怨,你所需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只要你能让他在你面前抱怨,你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因为你已经获得了他的信任。
2、尽量了解起因
任何抱怨都有他的起因,除了从抱怨者口中了解事件的原委以外,管理者还应该听听其他员工的意见。如果是因为同事关系或部门关系之间产生的抱怨,一定要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不要偏袒任何一方。在事情没有完全了解清楚之前,管理者不应该发表任何言论,过早的表态,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3、平等沟通
实际上,80%的抱怨是针对小事的抱怨或者是不合理的抱怨,它来自员工的习惯或敏感。对于这种抱怨,可以通过与抱怨者平等沟通来解决。管理者首先要认真听取抱怨者的抱怨和意见,其次对抱怨者提出的问题做认真、耐心的解答,并且对员工不合理的抱怨进行友善地批评。这样做就基本可以解决问题。另外20%的抱怨是需要做出处理的,它往往是因为公司的管理或某些员工的工作出现了问题。对抱怨者首先还是要平等地进行沟通,先使其平静下来,阻止住抱怨情绪的扩散,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 4、处理果断
需要做出处理的抱怨中有80%是因为管理混乱造成的,由于员工个人失职只占20%,所以规范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规章制度等是处理这些抱怨的重要措施。在规范管理制度时,应采取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公司的各项管理规范首先要让当事人参加讨论,共同制定,对制定好的规范要向所有员工公开,并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的公正性。如果是员工失职,要及时对当事人采取处罚措施,尽量做到公正严明。
抱怨的特点1、抱怨是一种发泄
当员工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待遇时,会采取一些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怨气,抱怨是一种最常见、破坏性最小的发泄形式。伴随着抱怨,可能还会有出现降低工作效率等情况,有时甚至会拒绝执行工作任务,破坏公司财产等过激行为。 当然,大多数的发泄一般只停留在口头的抱怨和影响工作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或问题的解决,当情绪平稳下来时,抱怨也会随即消失。
2、抱怨具有传染性
虽然刚开始可能只是某个员工在抱怨,但很快的可能越来越多的员工都在产生抱怨。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抱怨者在抱怨时需要听众(其他员工),并且要争取听众的认同,所以他会不自觉的夸大事件严重性和范围,并且会尽力与听众的利益取得联系(为了获得认同)。在这种鼓噪下,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员工偏听偏信,最终加入抱怨的行列。
3、抱怨与员工性格有关
抱怨与性格的相关性可能要大于与事件的相关性。同样一件不公的事情,不同性格的人情绪的波动程度有很大区别。有时我们会发现,在公司中,总有几个员工喜欢抱怨,甚至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意,或者一件小事就可能会大动干戈。喜欢抱怨的人一般比较倔强,性格内向,或者敏感。一个公司80%的抱怨都可能出自他们的口中。另外,有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也喜欢抱怨,他们的心里很难承受一丝的不公,这可能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第2个回答  2013-11-09
“为了这个家,我付出了这么多,看着身边的姐妹提升的提升、发财的发财,而我还是一个小小的职员,到头来你却说我不顾家,这日子没法过了。”
在生活中,这样的话大家可能经常听到,一般我们把它称作为抱怨或牢骚。抱怨是对不满情绪的发泄,一般情况下女性朋友的抱怨较多。抱怨不能一概而言,它有层次高低之分。所以有人把它分为低级抱怨、高级抱怨和超级抱怨。所谓低级抱怨,是指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比如工作待遇太低,工作环境恶劣等等。高级抱怨则涉及到人的自我尊重和自我价值肯定等问题,比如自己的工作成果没有得到领导的奖赏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等等。超级抱怨往往是对整体环境而言的,比如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对于整个社会正义的需求等等,抱怨者往往有一种忧患人世的危机感,抱怨社会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般美好。对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正向小康前进的我们来讲,今天的抱怨多见于高级抱怨和超级抱怨,而且这些抱怨一般指向家庭和工作上的不满。
有的人认为发发牢骚,是对不满情绪的发泄,有易于身心健康,其实不然,抱怨不仅不会给我们带来健康,而且还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麻烦。
1、“应该如此”的心态
简单的说,“应该如此”的意思就是:“事情理应如我所认为的那样发生。”他们事事要求公平,要求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如果稍出差错就觉的老天对自己不公平,比如说女人们经常的抱怨是:我为他、为这个家庭付出这么多,为什么得不到回报呢?她们认为:自己必须受到对方的关注和尊重,我们的付出别人理所当然就应该给我们回报,家人应该满足自己的要求;且潜意识中又往往想少付出而多得到,这都是一些不合理的过分要求,自己却又难于意识到。一旦这些过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有一种被作弄和被欺骗感,心中愤愤不平,于是各种抱怨就出来了。
2、“托付心态”
“托付心态”指的是把自己生活中成功快乐的控制权托付给别人。由于女性从小就受传统观念的熏陶,使她们习惯于设想自己未来的生活是做贤妻良母。如果社会真正提供机会让她们完全独立,过一种全新的、不依靠男人的、体现男女平等的生活时,女性从小养成的依赖心理又会使她们感到犹豫不决,甚至为失去男人的依靠而感到慌恐和不安。所以说,女人真是一种矛盾体,一方面她们渴望一种全新的生活带给她们发现自我和实现自我的机会,以维持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但另一方面,她们又不愿承担过多的责任,害怕独立生活的操劳、紧张、竞争和不稳定。故很多女性都处于自立和依赖这两者矛盾的内心冲突之中,甚至那些在事业上很成功的女性也仍然倾向于依靠什么人,正如有的女性说:只要周围有什么人可依靠,我就不想靠自己。
一旦把自己的快乐和成功托付给了别人,那么别人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你带来影响,不顺心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抱怨和牢骚也随之而来。
总的说来,抱怨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的感觉,是一种追求完美的心理,是一种情绪化的心态。
第一,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比如,当你在工作中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如果能通过恰当的方式提出来,本来有可能得到合情合理的解决。但如果你不分场合、不顾及影响,大发牢骚,就会使本来有理的事变成无理取闹,失去别人的同情。同事之间的误会,通过推心置腹地谈心,会比较容易得到解决,如果怒气冲冲地发一顿牢骚,就可能会伤害彼此间的感情。
第二,让人认为你是一个没有修养的人。修养有素的人懂得珍惜感情,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不满情绪不分场合地倾泻出来。而缺乏修养的人不懂得珍重感情,也不情愿克制自己,一有不高兴,马上就以抱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会使你的同事和家人觉得你是个没有修养的人,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马上就会一落千丈。当今的知识女性都是高学历的,肯定不希望给人一种“三八婆”的形象。
第三,反映出一个人心地狭窄,度量有限,喜欢计较小事。爱占小便宜的人,抱怨特别多,因为他常常会感到自己吃亏。分任务,他希望比别人轻一些;有好处,他希望比别人多一些。而让一个人在每件事上总占便宜是不可能的,于是心地狭窄的人每天都能看到自己吃亏的地方,就每天都会有发不完的牢骚。
第四,表现一个人的怯弱无能。凡是具有很强工作能力的人,无论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还是自己陷入不利境遇,他都能够冷静地考虑对策,依靠自己的努力征服困难,扭转被动局面;而懦弱无能的人,碰到这种局面,就会显得束手无策。他们既然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战胜困难,于是就免不了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此外,抱怨还会加剧不良情绪,使人失去和困难作斗争的决心、信心和勇气。总之,抱怨是一种不良心理现象,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对身心健康无益。
那么我们女性朋友
首先,得纠正自己某些错误的信念和观点。其实,我们任何人都不能对别人有过分的要求,那怕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他们也没有责任和义务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生活的真谛不在于求得回报,别人不欠我们任何东西。因为别人不可能按照我们的意志、喜好来行事,我们不可能主宰环境和他人。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负责。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命运、情感交给环境、交给运气或交给他人,那么,他时时都有受到伤害和产生怨恨的可能。所以,女性要走出情感困惑,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对自己的情感负责,否则,你未来的生活将可能充满悲哀。
其次,克服依赖心理。每个人都需要照顾自己的人生,人生中的成功快乐,只可有自己找到。那么,女性朋友要解除自身烦恼,不能怨天尤人,要充分认识到家庭社会因素只是诱发烦恼的外因,而自身的个性心理弱点才是导致烦恼的内因,只有改善自己才能改善情绪。要逐步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主等品德,这是冲破传统观念的无形罗网,扫除各种情绪障碍的最好突破口,也是女性成功的关键。
第三,要学会自我消解,即通过自我劝慰、自我开导、自我调适,使自己冷静下来,把问题想通、想透,这是克服
抱怨心理的最好的办法。之所以会产生抱怨,固然与身边的不公正现象有关,但也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认知方式有关。想一想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否对头,是否只从个人意愿出发;想一想自己考虑问题是否全面,有没有偏激;想一想还有没有比抱怨更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四,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生活中的琐事侵扰。有些女性朋友的抱怨常常来自生活中的琐碎之事,凡事过于较真儿,斤斤计较,常常是搞的自己疲惫不堪。那么对于这些琐碎之事,我们还是置之不理为佳,一位哲人说的好:如果你被疯狗咬了,难道非要把侵犯你的疯狗也反咬一口么?所以,遇事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生活的更加理智,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抱怨和牢骚。
荀子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已,反之人, 岂不迂乎哉!”意思是说有自知之明的人会选择生活的道路,时刻把握命运的主动权。
面对现实生活中暂时不完善的地方,不要牢骚满腹,不要怨天尤人,我们不能像裁判员、 检查官那样居高临下地评判、抨击和指责别人,而应当看到自己的责任,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勇气来。
第3个回答  2013-07-09
人生实在是太苦短,自己何必总是活得不开心。有烦恼是正常的,没有烦恼才是不正常的。适当的娱乐活动能调节情绪,无休无止的欢乐却易转益为害。物极则反,数穷则变,一味狂欢尽兴是肤浅的人生,换来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尽兴有度是达观的人生,乐极生悲不局限于娱乐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欢乐与悲哀是伴生的,欢乐有度则会欢乐常伴。烦恼来源于欲望,无欲无求了就没有烦恼了。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欲求是不可能的。尽量降低自己对人和事物的期望值,要用平常心来对待。在生命的过程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是很正常的,没有一个人会一生都如意美满,重要的是不要使那不如意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主导,而应该让其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动力,以坎坷来增长我们的智慧,常养我们的悲心,如此,我们就能获得生命真正快乐的源泉了。一个幸福的人不是由于他拥有的多,而是由于他计较的少,懂得发现和寻找,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时空的分秒间 ....如果我们仅仅想获得幸福,那很容易实现。但,我们希望比别人更幸福,就会感到很难实现,因为我们对于别人幸福的想像总是超过实际情形。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地和别人攀比,而忘记了享受自己的生活。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享受生活,莫与人比!人最难的是战胜自我。如果没有竞争对手的推动和激励,难免怠惰,难免放纵,甘于平庸,丧失生机,从而降低追求目标,缺乏积极进取的勇气。人生有了竞争对手,其实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它可以激发你的潜能,超越你的人生,使你成为贵人。我们面对对手的竞争,面临危机的局面,勇气就产生了;被迫接受长期考验时,就会发现自已拥有持久的耐力;灾难降临时,就会发现自己内在的潜力。调节自己的最好方法是: 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 身体好,郁闷少,舒服一秒是一秒。。。。
第4个回答  2013-07-09
反开心态. 平静对待那个让你会抱怨的事情 它既然上你抱怨. 你就别把它放心上。 然后无视它, 等到你心情好了。 在去正视它, 然后理解为什么抱怨? 是自己做不到. 还是看着不舒服. 通过自己理清思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