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汉定都长安而东汉定都洛阳

如题所述

西汉建立时,虽然高层将领都是山东(崤山以东)人士,但是当时中原地区是主战场,被破坏严重。而关中地区则由于战乱较少,未受到破坏,加上秦国多年耕耘,郑国渠发挥作用,八百里秦川及巴蜀之地都是沃野,能够容纳更多人口。另外,关中天险阻隔,即使天下大乱,也足以自保。刘邦的民心基础也在关中。可以说,刘邦的天下,领兵的是山东人,兵源主体却是秦人。西汉定都长安,是最佳的选择。
到东汉时代,随着人口增长,关中土地被过度开发,加上多场大战破坏,关中人口凋零,长安也被严重毁坏,难以供养大量人口。洛阳处于天下之中。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可以控制四方,加上刘秀的支持力量大多数是河东豪族。这批人不愿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当时中原基本稳定,最后平定的反而是关中紧邻的陇右和巴蜀,关中还是前线。定都洛阳是当时较好的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26
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之后,在建都何处问题上倍受困惑,起初定都洛阳,然因其谋士张良言尽关中百般之好,以及当时为加强关中的统治,汉朝最终帝都于长安,而洛阳则作为“东都”,直至王莽篡位,我们称其为西汉。
长安地区历史上呈周期性繁荣,西周时定都长安,秦、西汉、西晋、隋、唐也都定都长安,可以看出,这些王朝基本上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强大的王朝,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西北少数民族的入侵,并利用八百里秦川的沃土滋润、壮大着自己的国力。但是它们在使关中一带繁荣兴盛的同时,也把这一地区的地力耗尽了,(如唐朝的皇帝就不得不多次“就食洛阳”)继之而起的王朝如继续定都与此,则发挥的余地甚小。另外一个原因是王朝末期的动乱对长安地区的破坏。王莽统治时期,长安先后数次被攻破,人口锐减,满目荒凉,昔日的恢宏与繁盛荡然无存,已丧失了继续为都的条件。
刘秀本是南阳的世族地主,他建立政权主要依靠起自宛洛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他必须避开其它地方割据势力的锋芒,待巩固了自己的根据地、站稳脚跟之后才能再做企图。同时,来自北方的匈奴的威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汉王朝天下未定,还没有足够的精力同匈奴对抗,“退避三舍”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从地理位置看,洛阳地处黄河中游南岸,跨伊、洛、涧几条河流,北倚邙山,南对伊阙,东据虎牢,西有崤坂,素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誉。按张华的说法,洛阳是一个恃险防御、虎踞龙盘的地方,“调在中枢,西阻崤谷,东望荆山,南望少室,北有大岳三河之分,风雨所起,四阻之国”。洛阳居天下之中,地理位置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另外,伊洛平原地力肥沃,周围水路发达,漕运便利,可以很好地解决京师的供应问题,使皇帝坐镇中央,遥控天下,集中精力维护自己的统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6-02
新莽时期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长安被严重破坏。
第3个回答  2017-05-26
长安被破坏了呢,返修艰巨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