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

如题所述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一堂体育课能否正常开展,能否更好地开展师生互动,能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其实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堂常规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我们学校曾经有这样一位代课老师,她为了上好课,经常认真备课,认真做课件,可以说是每节课都做了精心准备,但最后她几乎每节课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原因是她上课时,学生经常随意讲话,嘈杂声甚至盖过了老师讲课的声音,而她就是没法去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好的讲课又怎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的呢?于是她埋怨这个班纪律太差了,告状到教导处。领导没有说什么,只是叫她去听另外一个老师的上课,还是上她的这个班,听过课后,她很惊讶,更觉得惭愧,因为这位老师上课时,几乎没有学生讲话,跟她自己上课时判若两个班。所以说,良好的课堂常规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
为什么同样两位老师上同一个班,效果会完全不同呢?这跟教师的威信以及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课堂常规要求有关。
1、教师的威信程度影响着学生课堂常规的表现。
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师能顺利实施课堂教学,充分开展师生互动的保证。平时也许你可以发现,当一个班级在吵闹不能够及时安静下来时,有的老师只要站在教师门口,一句话不说,学生就能够安静下来了,而有的老师就是走进教室,大声叫嚷,学生也不一定能够静下来,这就是教师威信在学生心目中的最直接反映。学生对有威信教师上的课,学习比较认真,能听从教师的劝导;反之,对那些没有威信的教师,学生往往学习不认真,甚至会持相反的态度。
因此,教师的威信将直接影响着一节体育课师生互动的开展。
首先,要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和学生的第一次见面,或者说刚开始接触的几节课,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对新老师充满期望和新鲜感,由此会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这往往会成为影响教师威信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表现的亲切、自然、机智,要求严格,赢得学生的好感,就会初步树立教师的威信;反之,过分随便、惊慌失措、语无伦次等就会使学生大失所望,损害教师威信的树立。而且实践证明,教师一旦在学生心目中丧失威信,想再恢复,就十分困难。因此,教师必须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其次,注意仪表、作风,做到言行一致。教师的仪表与他的精神风貌紧密相连,教师端庄、朴实、大方、自然的仪表可以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感觉。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知识丰富,讲文明,有礼貌,能维护社会公德,是自己时刻学习的榜样。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做到,而自己却做不到,不能言行一致,就会损害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第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的“威信”并不就是“威严”,“威信”能使学生亲而近之,而“威严”只能使学生敬而远之。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关怀和热爱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严肃,又要活泼,严肃是为了让课堂有一个良好的纪律保证,活泼是为了体现体育课堂的本色。教师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即使教育学生也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要使学生不仅仅 “口服”,更要“心服”,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教师崇敬心理的形成,削弱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导致教师威信的降低。
2、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课堂要求决定着今后学生课堂常规的表现。
教师在刚开始接触一个班级时,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你上课的要求,怎么坐,怎么举手,怎么发言等,只要有个别学生做不到,就要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你觉得有个别人违反纪律不要紧,任意放肆,那么违纪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到最后的结局是你将失控。这犹如房间起火一般,一定要在刚着火时把小火扑灭,一旦烧成大火,就难灭了。所以如果你的课堂上经常吵闹不堪,那么你有必要自己做出反思,寻找解决的办法。
二、精讲多练是有效教学的具体体现
在体育课中,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多练,因为任何运动技能光靠脑子里“知道”是不能实际掌握的。教游泳的都有体会,你讲怎么换气,手怎么划,脚怎么蹬,无论你讲的多好,没有一个学生下水就会游泳的,必须要通过反复的练习体会才能够逐渐掌握;小时候学自行车也是一样,大人教你,车往哪边倒,车笼头就往哪边转,但哪一个人一下子就能掌握?还不是在反复上的摔跤后逐渐学会。也许你能够做出漂亮的助跑投掷垒球动作,那
说明你肯定知道助跑投掷的动作要领,但如果我让你换一个手做动作,你能够连贯做出来吗?所以,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牢记“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多多的练习中逐渐掌握动作,提高运动能力。
既然是多练,就涉及到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因为组织的形式不同,有的课看似一节课学生一直在活动,其实轮到每个人的身上只有几次练习,那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我曾经听过有一节投掷课,这位老师采用集体分四组轮换练习的方式,一组学生投完了,捡回来给下一组投,整个一节课中,每个学生就投掷了五次,你想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投掷的动作,提高投掷的能力吗?所以,在每节课的安排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练习密度,如果是运动强度较大的练习项目,那么练习密度相对小一点,如果是运动强度本来就很小的练习项目,那么练习密度就可以适当大一点。
三、激发兴趣是有效教学的滚滚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不管是谁,如果对某一件事有了兴趣,即使面对的事再困难,他也会积极主动的去做,去克服一道道难关。否则,即使去做了,也肯定是被动的,一旦失去了外部的压力,就往往会半途而废,就不利于师生互动的开展。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的关键。它应当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保持到最后,才能够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1、课的精心设计是基础。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在备课时,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来设计教法。低年级学生有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高年级学生有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同一个内容具体设计教法时也应有区别。要让教法手段去适应学生,而不是叫学生来适应教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优美新颖的场地器材布置、丰富多彩的色调运用会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使大脑皮层兴奋,从而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上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既能烘托课堂的教学气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节奏感强的音乐能使人兴奋,练习时不易疲劳且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频率和节奏感;优美柔和的音乐能使人放松、愉悦,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疲劳。
3、在体育课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种情境下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对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对抗因素,因为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非常喜欢各类游戏比赛,在比赛中最能表现出学生天真活泼的一面,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最容易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5、教师可以多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体育课上的评价也是十分有艺术性的:多指出学生的优点、以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集体力量、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等建立同学友情来激励学生的兴趣等。
6、采用游戏的组合,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法,有的内容学生多数不太喜欢,或者说重复练习很枯燥,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游戏组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如跳短绳,学生一开始会很努力,但要跳很长时间,恐怕学生就没有那么浓的兴趣了,那我们可以用小组比投篮的方法,输的队每人跳n个,这样学生就在游戏中加强了跳短绳的练习,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总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采用多种教学的方法手段,要把集体学习、小组学习、个人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自主学习,又能互相合作、互相交流,让学生学有情趣。但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手段,如果使用频率太高,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就像每天吃山珍海味也不会觉得特别好吃一样。所以,作为教师要学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并且要不断变化,不断更新和创新,让学生始终有一种新鲜感,才能使学生始终一个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课堂有效教学。
学生是有头脑、有思想的,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过分传统的军体化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抹杀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是一种比较死板的“牵羊式”教学。但如果随意让学生活动,缺乏组织和指导,又会陷入自由散漫的“放羊式”的教学。现在我们在体育课上要多采用:自我练习和自由结伴练习、自由选择器材场地练习、自由站位听讲观察、自由结伴讨论等等。要创设“能放则放,放而不乱、放得开收得拢、严而不死”的宽松、愉快、开放的“领羊式”教学。只有这种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才能够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