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

如题所述

就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正确理解新课标,确定目标和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所阐述的学习内容、要求和组织方式,细心研究、分析教材,正确处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取舍,应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和能力基础,结合本校特色,确保最基本内容的落实,如低年级的走、跑、基本跳跃、掷轻物、滚动、爬行、悬垂、攀爬、跳绳和律动等,要有机融入其他基本内容的教学,体现确保基础、简中求精、贴近生活和增进健康的原则。优化组合教学内容,科学理顺教学过程。要改变单一的跑、跳、掷等练习内容,尝试将跑、跳、掷、攀爬、滚翻、民间体育、韵律活动、队列队形训练等内容,结合校本教材的地方特色,根据本校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组合,分别确定出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二、组织、调动队伍的简约性
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需要队伍调动。从队伍调动的效果来看,可以分“有效调动”与“无效调动”,“有效调动”是为了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需要,强调路线短、时间短。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充分,设计要合理,空间感和临场反应能力要强。“无效调动”则是指挥不清,路线不明,费时费力,且不能满足讲解、示范和练习的需求。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能发现由于教师平时训练不够,调动队伍时不用口令指挥,而是用“过来”、“过去”的随意语言,让学生不知所云,从而出现队伍始终处于游动状态,不能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体育课一般都是40分钟的时间,如果队伍调动需要花掉十几分钟,那么学生练习时间就更少了。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强调组织、调动队伍的简约性。
三、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新颖
面对如今心理和生理都在大幅度提高的新时期学生,教学手段一定要迎合他们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做到教法灵活多样,针对性强,富于趣味性,使课上得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例如一节体育课的准备部分,要求用较短的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明确内容与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时,可采用游戏法、竞赛法以及多种多样的趣味性练习,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课热情,达到教学效果。
四、课的组织要严密紧凑,宽容对待学生
一堂高质量的课要靠教师精心设计,妥善安排,使得每个教学步骤与环节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分钟的效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知识少、经验不足,但他们有着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教学中要科学安排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同时也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的“越轨”行为,对学生的越轨行为决不能责全责备,更不能指责挖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一堂课下来既不影响下一堂课的学习,又达到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健康的目的,真正体会体育的快乐。
五、师生关系须有效融洽
建立有效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课上得协调而有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哪怕是一个动作、表情或眼神,还是一句话,都会影响他们对体育课的心理和态度。比如,当学生害怕尝试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去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能重新鼓起勇气,增强信心,相信自己也能做好。当然,和谐的气氛并不意味着上课不需要纪律,放任自流。反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提醒学生遵守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组织纪律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氛围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4
一、教学有效性的定义
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获得更大的进步、发展。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掌握到掌握,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和提高。
二、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学目标设置不恰当
体育教学中,目标的设计可以很细,也可以很宽泛。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过高或过低,这些情况,都会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实际情况
现在的体育课堂,很多教师将其作为一个“竞技的战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少部分优秀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而忽略了大部分普通同学。还有一部分课堂,为了追求效果,大张旗鼓,设计很多花哨的内容,而将体育活动本身的内容掩盖了,使其变成了低效甚至无效的体育课堂。
三、聚焦活动设计,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细化教学目标
从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再到课时目标,做到上一级目标制约下一级目标,下一级目标体现上一级目标。在体育课教学中,有些内容只要一般了解,有些知识需要理解并运用,着重学会某个技能,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
(二)巧设教学活动
1.以主要练习为重点。
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我们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则,按课内容的重要性进行主次分配,一堂课要有热身、调动激情部分,要有主要练习部分,更要有游戏放松阶段,并且根据课的设计,分为次、主、次主的分配,使课堂按某种顺序自然发展。如:在“侧向投掷垒球”这一课的教学中,在课的后半部分,可以设计一个“剪刀石头布”的放松游戏,要求学生必须从肩上出手,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巩固垒球投掷中的“过肩”动作,又可以在游戏中放松身体,愉悦心情。
2.以学生特点为设计依据
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除了具有年龄共同特征之外,每个学生还都存在着与其他学生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主要包括学生的性别、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1)年龄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意注意保持的时候在三十分钟左右。同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模仿能力较强,尤其在体育课教学中,正确的指导与示范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性别特点。
A、保护帮助是以同性组合为主。
从四年级开始,学生开始对性别有了认识,也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在一些近距离的交流与活动时,他们会觉得不好意思,觉得不方便。所以在设计时,我们要关注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如在教学肩肘倒立这动作时,我们需要两个同学一组进行“保护与帮助”,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尽量安排男生与男生同组,女生与女生同组,以排除学生间害羞与尴尬,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B、分小组竞赛时考虑性别均衡。
男生和女生由于生理特点的不同,在小学体育课学习中就已经显现。在做身体强度大的运动时,男生完成效果会优于女生,比如跑、投掷等,但是在完成柔韧性强的运动时,女生的完成效果一定要强于男生。所以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分组练习时做到男女生混合练习。如在接力跑的比赛中,可以按一半男生一半女生的比例分组,这样,就不会出现男生组一般都比女生组跑的快的不足。
(3)性格特点。
体育课堂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内向的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许多障碍与阻力。在活动设计时,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克服害羞的一面。如:在蹲踞式跳远练习时,这一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害怕的行为,我们可以设置两个起跳点,一个近,一个远,让这部分学生先尝试在近的点起跳,并且缩短助跑距离,使他们树立信心,敢于跳跃。
(三)精炼教师语言
在动作讲解时,尽量选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突出重点,要善于梳理出有价值的关键性问题。在体育课堂上,时常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在提问时,教师就要做到问之精巧,要有针对性,要恰到好处,点到为止。
(四)改变纠错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用“善意的错误”,并通过互换角色,使学生在为老师指出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真正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体验到改错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如:在“行进间直线运球”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运球时球要在身体的侧前方的方法,教师在示范快速跑运球时,将球处于身体正前方,当达到一定速度时,教师的脚将球踢了出去。学生哈哈大笑,他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老师也会错”上,此时,教师请学生帮忙找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学生会提出很多方法,教师一一尝试,最后得出让球在身体侧前方的动作要领。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该技术要领印象极其深刻了,教学有有效性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
(五)灵活评价机制
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1.从积极的角度评价错误
我们以可充分施展评价智慧,抓住时机,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在动作练习时出现的“错误”从积极的角度进行评价,使这种错误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2.评价多元化。
体育课程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体能测试、体能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评价还要结合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意表现以及课后锻炼及发展的全部过程,既要看最后的结果,更要注重运动进步的幅度和学习态度。
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这样的话,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学生会真正得到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