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

如题所述

一、内容概述

黄河中游的岩土侵蚀或水土流失,下游地上悬河的不稳定性及断流,成了黄河中下游人民生存及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项目从地学上查找这三大问题的原因,并提供治理的地学依据和措施。

1.完成了黄河中游河龙段岩土侵蚀环境地质背景调查评价

(1)完成了中游河龙段97000km21∶25万环境地质调查,基本查清了岩土侵蚀地质环境背景,圈定了河龙段黄河泥沙的主要产沙地层分布区(即物源区),编制了岩土侵蚀地质环境背景图(1∶25万)。

(2)查明了区内岩土侵蚀的种类、发育分布规律,并根据调查评价结果,编制了黄河中游河龙段岩土侵蚀类型图(1∶50万)。

(3)查明了工作区不同强度岩土侵蚀分布范围,利用遥感技术(RS)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定量评价岩土侵蚀的方法,对工作区的典型地段岩土侵蚀进行了定量评价,编制了岩土侵蚀强度图(1∶50万)。

(4)根据环境地质背景及岩土侵蚀类型,对河龙段岩土侵蚀进行了区划,并编制了黄河中游河龙段岩土侵蚀区划防治图(1∶50万)。

(5)调查了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了水土保持所产生的效益。对如何依据地质环境背景状况,为河龙段岩土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提出了建议。

2.研究出了黄河中游典型地段岩土侵蚀调查评价技术

(1)利用高精度GPS对典型地段岩土侵蚀机理和强度进行了解剖研究,探索出了一套新的定量测量和评价岩土侵蚀的技术和方法。这种方法用于重力侵蚀的测量和侵蚀量的计算,可显著提高研究精度高和评价效率。

(2)查明了劈砂岩地区岩土侵蚀原因、机理,认为:①区域构造格局和构造运动控制着岩土侵蚀的发展方向、趋势和速率,地层岩性及其组合方式控制着地层的抗侵蚀能力,地形地貌控制着侵蚀的发育类型及强度,新构造运动加速或减缓侵蚀的强度。②劈砂岩地层强烈的侵蚀现象是由多种外动力作用的结果,但以重力侵蚀为主要表现形式,地质作用因素是侵蚀作用的主要原因。

(3)通过对典型地段现代侵蚀地形地貌与古侵蚀面的GPS精确测量,与已有研究结果和资料对比分析,发现现代侵蚀地貌对古侵蚀面具有较好的继承性。

3.完成了黄河下游悬河稳定性问题的调查评价

(1)进行了下游地区近8万km21∶25万的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查明了下游影响悬河稳定性的区域环境地质条件,编制了黄河下游区域环境地质图(1∶50万)。

(2)进行了河道带环境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河道带环境地质特征,编制了黄河下游河道带环境地质图(1∶50万)。

(3)分析了影响悬河稳定性的地质因素,从下游区域地壳稳定性、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及河道带地形地貌、河势及水动力等方面,评价了悬河稳定性,把从河南桃花峪到山东的河口近800公里的悬河分为基本稳定、次不稳定、不稳定及极不稳定4个等级11个段。

(4)在稳定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从历史决口、大堤隐患、未来的地震活动、断裂活动性等方面综合评价,选出了17个在未来最容易失稳的地质险点,并对其中7个点失稳后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了预警。编制了黄河下游悬河稳定性评价及防洪减灾对策图(1∶50万)。

4.黄河下游地下水资源潜力调查评价

(1)划分了黄河下游浅层地下水系统、深层地下水系统和隐伏岩溶水系统三大地下水系统,为下游地下水资源潜力的评价打下了基础。

(2)对黄河下游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条件下的天然补给量、开采资源量、储存资源量进行了计算。

(3)对深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作了估算,发现和评价了东阿隐伏岩溶水资源量。

(4)研究了黄河断流和黄河来水量的减少对断流区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经调查评价,发现黄河断流后地下水资源明显发生了变化,由于黄河断流和黄河来水量的减少致使黄河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引黄灌溉回渗量明显减少。

(5)对黄河下游地下水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

(6)针对浅层地下水资源潜力不足的地区,在滑县-冠县、广饶两处浅层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进行了地下水含水系统的调蓄条件分析,并计算出了可调蓄库容。同时还对游荡型河道的滩区地下水自然调蓄条件进行了分析论证。

另外,对黄河中下游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即中游岩土侵蚀、下游悬河稳定性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建立了“黄河中下游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数据库系统及浏览系统”,把各子项目提供的野外调查数据录入了该系统,并开发了数据浏览软件。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1.应用范围

成果应用者主要包括水利部黄河委员会、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四省的地质矿产、国土、水利、农业等部门,以及相关科研与大专院校。

2.应用实例

(1)编制的“岩土侵蚀地质环境背景图(1∶25万)”、“黄河中游河龙段岩土侵蚀类型图(1∶50万)”、“岩土侵蚀强度图(1∶50万)”、“黄河中游河龙段岩土侵蚀区划防治图(1∶50万)”等图件被水利部门在治理黄河泥沙、国土部门在开展地质环境调查作为重要的参考,农业与林业等部门在治理黄河河龙段岩土侵蚀和水土流失时部分采纳了成果中提出的相关建议。

(2)编制的“黄河下游区域环境地质图(1∶50万)”、“黄河下游河道带环境地质图(1∶50万)”、“黄河下游悬河稳定性评价及防洪减灾对策图(1∶50万)”等在黄委会治理黄河下游悬河治理(如调水调沙)、堤岸加固等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3)对黄河下游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成果与资料在河南、山东等两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地下水污染调查得到了应用。

三、转化推广方式

可通过会议交流、技术咨询、现场服务、成果供给等形式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黄河下游综合治理、解决沿黄地带水资源供需矛盾等方面推广应用。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联系人:申建梅 刘长礼 叶浩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268号

邮政编码:050061

联系电话:0311-67598657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