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卫生间插座接地线还要与局部等电位联接?

如题所述

将卫生间插座、用电设备等接地线与局部等电位连接,以形成局部等电位,从而防止洗浴时触电的危险。
据《中国家庭用电环境调查报告》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00人左右死于卫生间触电事故为此,国际IEC电工标准委员会将卫生间列入高危电击场所。发生此类电击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体淋湿后阻抗会大幅下降,人体干燥时,身体电阻较大,通常在2000欧姆左右。这是如果有几十伏的电压通过人体,只会感觉到麻木,而在淋湿后,身体阻抗大大降低,通常只有约100-200欧姆。此时,沿金属管道进入的电压哪怕只有1、-2-伏,也足以使人发生心室纤维颤动而致死。卫生间潮湿的环境,也加大了电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012年8月1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联合颁布实施的《住宅设计规范》第8条明确规定,设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应作局部等电位联结,以保证住宅用电安全。要知道为什么要与局部等电位连接,我们就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局部等电位。
一、什么是局部等电位?
局部等电位联结是指在局部范围内通过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把各可导电部分连通,
等电位如同汽车上的“安全气囊”,将卫生间内金属给排水管、金属浴盆、金属采暖管以及建筑物钢筋网和卫生间电源插座的PE线联结到等电位连接端子箱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即可在洗浴时有效的起到“防静电、防漏电、防雷电”的保护作用。
二、为什么卫生间要连接局部等电位?
要知道卫生间为什么要连接局部等电位,就要先了解何为“电击”。“电击”,即通常人们所说的“触电”,是由于人体接触到带电部位而受到的身体伤害事件,但并非接触到带电体就一定会受到伤害,电流才是危及人体生命安全的直接因素(而不是电压),电击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成正比。而通过人体的电流的大小,又主要与接触电压和人体的阻抗有关。接触电压是指人体所接触带有不同电位的两点时,这两点之间产生的电位差。有了接触电压,就会靠人体这个电气通路形成电流,如果这个电流达到了对人体有伤害的程度,就会发生触电事故。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切断电源。目前对室内一般的防电击做法是在卫生间的插座回路设置了漏电保护装置,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当这些设备漏电且电流达到设定值时,漏电保护装置就会动作断开回路断路器,以达到保护的目的。这种做法即是“通过切断带电体的电源来达到电击防护的目的”。
但是,虽然设置了漏电保护装置,且动作电流为30mA,但这并不意味着因此就能在发生触电时将通过人体的电流限制在30mA 以下,因为在卫生间内环境是潮湿环境,人在洗浴时自身阻抗也会大大降低,发生电击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很大,尽管这个电流已经足以使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但在其动作切断电源之前流过人体的电流可能远远大于30mA。在这样大的电流下,电击伤害可能在保护装置动作前就已经发生了。
另外,在洗浴时人体皮肤完全湿透,人体阻抗大大降低,沿金属管道、金属构件等传导来的较小电压就可能引起电击事故,这种电气事故不是漏电保护装置所能防范的,因为这种使人伤亡的电压是沿非电的金属管道、金属构件传导的,属于非正常情况下存在的电压。因此,仅靠漏电保护装置来保证人身安全是不完全可靠且不够的,必须通过第二种途径,即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降低接触电压,才能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
为此,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进行电击防护的基本原理就是将卫生间内一切可导电部分通过局部等电位端子箱(LEB)进行电气联通,比如进入卫生间的PE 线、建筑金属构件、金属门窗、金属管道、技术金属浴缸、金属采暖管及其他装置设备的可导电部分,使卫生间内任意两点处于相同电位或使其电位差大大降低。因此,等电位的联结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电气连通来均衡各可导电物体的电位,防止出现危险的接触电压。需要指出的是,等电位的电气联结并不一定能让各可导电物体的电位都绝对相等,是降低电位差,以此来降低电击危险性,而不是彻底的消除电位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