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杨玉环这个人?

如题所述

杨玉环只不过是悲剧式的女人,比起武则天,慈禧差多了!

杨玉环是一个貌美如玉而又才情荡漾的女人,是一个红颜薄命却又背负骂名的女人,是一个因宠成名而又让人叹息了千年的女人。

作为“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天生丽质、性情温婉。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把杨玉环描述得比仙女还美,难怪在武惠妃死后,唐玄宗李隆基想着法子把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弄到了自己手里。

杨玉环通韵律、善歌舞,才情荡漾。 李隆基本来就是精通音律,他曾经亲自谱写《霓裳羽衣曲》,在召见杨贵妃时,让乐工弹奏,并把金钗钿合插在她的发髻之中。这时候,精通乐舞的杨玉环翩翩起舞,婀娜多姿,深得唐玄宗喜欢。

她又是红颜薄命,背负千古骂名的女人。 唐玄宗告诉宫人,“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杨玉环也实际上居于皇后的位置上,得到了无限的恩宠。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日子毕竟是苦短的,“华清笙歌霓裳醉,贵妃把酒露浓笑”的欢心也很快烟消云散。 历史 让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荣华富贵结束在安史之乱的烟火之中。马嵬驿兵变,禁军陈玄礼逼着李隆基给杨玉环的生命划上了休止符。

杨玉环与李隆基的 情感 故事,让人们在叹息声中产生了对人间真情的呼唤。 杨玉环因为李隆基而声名远播,李隆基因为她而疲于家国,她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物。杜甫曾经在《哀江头》中感叹,“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可在李杨的故事之外,人们呼唤人间真情。虽然“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但是谁又不奢望“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那样的忠贞呢?

还是在上初中时, 历史 课上学习“安史之乱”,知道“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整日在后宫饮酒作乐,不理朝政,致使爆发“安史之乱”。从此,强盛的大唐逐渐走向衰弱。由此得出结论: 杨贵妃是标准的“红颜祸水”,大唐的罪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再来分析,感觉自己以前的认识有点片面,”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废朝政有很大关系。但是据 历史 记载,早在开元二十二年,即公元734年开始,唐玄宗罢免贤相张九龄,任用李林甫为相时,就开始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种子。在这之前,张九龄为丞相时,曾经见过安禄山,预言他日后会作乱,那时正逢安禄山兵败进京,于是奏请唐玄宗将其斩首。可惜,唐玄宗不听,后来在他被安禄山撵出长安,仓皇奔蜀的途中,想起了当初张九龄的忠告,痛悔不已。 可见,“安史之乱”的爆发,主要原因在于唐玄宗做太平皇帝太久,毫无未雨绸缪之感,更在于他的用人不当。至于说杨贵妃祸国殃民,不过仅仅是个借口,她只是个替罪羊罢了。



一、让君王宠爱一生,魅力与众不同

杨贵妃能让唐玄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并且死后还对她念念不忘,肯定不单单是因为外貌美丽,她一定有常人不及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杨贵妃进宫后,曾经有两次被唐玄宗遣送回家,至于原因,正史并无记载。第一次,《资治通鉴》只是简单记载:妃以妒悍不逊,上怒,命送归。” 第二次被撵《资治通鉴》中只有六个字“杨贵妃复忤旨。” 但是杨贵妃回家后,唐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士不久只得又把她召回。 杨贵妃俩次被撵,两次又被召回皇宫,可见其个人的魅力,和她在玄宗心中的地位。 她这样的经历,在中国后宫的所有妃嫔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杨家因为杨贵妃一人得宠,“姊妹弟兄皆列土”,致使当时百姓“不重生男重生女”,这完全是君王贪图享乐,本末倒置的结果,杨贵妃作为一名深宫女子,何错之有?




二、天生的音乐家和舞蹈家

杨贵妃一定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对音乐和舞蹈有很深的造诣,她在皇宫能编排出 《霓裳羽衣舞》 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这个舞蹈没有能够流传下来,致使后人无缘一睹它的风采,但是就它当时的影响来说,肯定是无与伦比的。这一点就能充分证明杨贵妃是个天生的音乐家和舞蹈家,只不过她比一般人幸运,得到了君王的青睐,更幸运的是,这位君王和她情投意合,同样酷爱音乐舞蹈。所以,虽然最终他们的结局是悲剧,但是他们之间真挚的爱 情感 动了千万人。



三、勇于赴死,换取君王一生平安

马嵬坡事变,杨贵妃被赐死,“六军不发无奈何”,“君王掩面救不得”,唐玄宗想赦免杨贵妃,然而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不死不足以振奋士气,无奈之下,玄宗赐死了杨贵妃,终于为他这二十多年的寻欢作乐付出了代价。我认为在那个年代,六军将士不能也不敢去撼动一个君王,他们只能去寻找一个相对的弱者来泄恨,于是,可怜的贵妃“宛转蛾眉马前死”。我想贵妃在接到她必须自裁的消息时,心中一定是坦然的, 为了拯救面前这个曾经给予自己一切、如今却已风烛残年却四处逃命的君王,她甘愿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君王的平安。 这也是君王在有生之年一直对贵妃念念不忘的原因。




所以,纵观杨贵妃的一生,虽然仅仅活了38岁,我还是认为她是幸运的,上天赐给她无与伦比的美貌和音乐才华,她遇到了一生最爱她和懂她的人,而且这个人还是至高无上的君王。 但是,他们的爱太奢侈,尤其是君王,忘记了他的最重要的责任和担当,因此必然受到天谴,他们的结局必然是悲剧。

杨玉环是我国古代的名女人,她既是寿王李瑁的王妃,同时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以惊人的美貌成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对于这么一个女人,悦史君认为要评价她,还是得先还原到那个 历史 环境中去。

唐朝开元七年(719年),杨玉环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少女时父亲去世后,她跟随叔父一起生活。

唐朝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女儿咸宜公主出嫁,寿王李瑁在婚宴上看到了杨玉环,惊为天人,不久唐玄宗册立她为寿王妃。

唐朝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李瑁的母亲武惠妃去世,郁郁寡欢的唐玄宗在旁人建言下,将儿媳寿王妃杨玉环召入后宫。

唐朝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再次册立左卫勋二府右郎将军韦昭训的女儿韦氏为寿王妃,册立杨玉环为贵妃,宠爱异常,杨氏一族鸡犬升天。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诛杀杨玉环的远方堂哥宰相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唐。

唐朝天宝十五年(756年),唐玄宗带着杨玉环、杨国忠等人逃往四川,途经马嵬驿时,杨国忠被随驾禁军乱刀杀死,唐玄宗为求自保,不得不下诏赐死杨玉环。

由此,悦史君可以给出杨玉环其人的三个侧面:

第一,特漂亮

唐代诗人李白写有“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

白居易形容“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这说明,唐玄宗父子的眼光确实不差。

第二,特有情

唐代诗人杜甫写有“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 ”,来说明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感情,白居易更是用长诗《长恨歌》,把两个人的爱情写得千古传扬。

第三,特有福

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还很擅长音乐、歌舞,得到寿王李瑁、唐玄宗的宠爱。

她没有参与朝廷争权,但得到了想要的一切,死后也被唐玄宗追念。

这是一位奇女子,悦史君觉得她很特别。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 历史 这样说)

写有趣的 历史 ,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杨玉环的美旷古,杨玉环的情到现今流传,七夕笑牵牛,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同时她也是一个不幸的女子,天生丽质,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以致唐玄宗对她宠爱有加。史书上也记载着她是一位舞蹈高手,还精通胡旋舞,身段飘摇,翻跃如风,令人眼花缭乱。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那时的小女儿,花骨朵样的灵秀嫁给寿王李瑁。过了几年蜜糖一样的日子。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李瑁的母亲武惠妃是玄宗最为宠爱的妃子。有人进言说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唐玄宗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以为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氏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试想当年,杨玉环所经历了什么,好好的寿王妃不做要做贵妃。可那时女子的命运有几人在自己的手里。

安史之乱,和一个弱女子和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清君侧,做为一代君王保护不了自己最爱的女人,是杨玉环的悲哀。一个女人,她担不了那么多。

杨玉环是一个悲情的女子,背了一身骂名,可遥想当年,她又能为自己的命运,做的了什么主啊,无非是那个特定时期的牺牲品。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心若一动,泪一千行,苏轼的《荔枝叹》还在,可是那倾国倾城的女子以无处可寻。只有留下这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玉环不过是当时 社会 女性的一种代表罢了!不过因为她处于王朝的核心,所以很多事情和东西其实是被放大了的结果。至于有没有误国,个人觉得,她只是当时 社会 的产物,决定权没有在自己的手里,只是顺波逐流罢了!

让杨玉环走到王朝权利中心的,她的美貌毋庸置疑,但根本的原因是统治者自身的欲望。在权利的顶端,控制和拥有是所有君王的定心丸。而杨玉环先嫁给李瑁为妃,后又被设计,变为李隆基的宠妃。这种遭遇正是体现了杨玉环不能自己的人生路,至于是不是真爱,穿梭在权利的欲海中,她只是权利和欲望摆布的可怜人。

在旧时的王权时代,女人对自己的命运是很难去把控的,作为那时的弱势群体,不论是有所谓的“天生丽质,性情温婉”的性情,还是有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姿色,都摆脱不了以色侍人的结局。王朝的更新换代,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出现的情况,是日积月累出来的结局。把一个朝代的兴旺和变更怪罪在一个女人身上,多少都有些荒谬吧!

知了帝王情之所钟,自己又擅长所钟之物,自然就会迎合或奉承君王的一切。而君王自己又不能控制,已经开始失控的朝堂!也许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有真爱,但旁观者想想,在帝王面前没有选的,只能顺承或服从。显然聪明的杨玉环,选择了顺承,也选择了服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两个人各取所需,又有共同的爱好!

最后为了所谓的李氏王朝,逼迫杨玉环去选择的帝王,是有多么的可笑啊!

杨玉环首先是大唐帝国著名的音乐家、琵琶演奏家、舞蹈家。是个不简单的女人!是个有故事的女人。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杨玉环因漂亮成为贵妃,响当当的后宫之主(时宫中无皇后,李隆基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若是生子,以李隆基对杨玉环的“三千宠爱于一身”,杨玉环是非常有希望“母仪天下”的。 陈鸿在《长恨歌传》中记载:居易歌曰:“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揭示了杨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无限风光”,世人的“无限羡慕”。殊不知,杨玉环的“心酸付出”和内心的“煎熬”和“尴尬”又有几人能“体会”?由儿媳妇“嫁给“”老公公,“上位为”“前夫”的“小妈”,何况杨玉环和前夫还是相当的恩爱。

可是杨玉环的婆婆武惠妃尸骨未寒,杨玉环就被公公李隆基“以权谋私”揽入怀中,一对年轻的恩爱的夫妻,只生活了不到三年,就“被迫”分离。五年后,杨玉环“摇身一变”成为“杨贵妃”。据说,为了安慰杨玉环的前夫,李隆基在正式册封杨玉环前,又专门给“宝贝儿子”娶了一房媳妇。

李隆基对杨玉环的万般宠爱绝对是真实的。俺绝对相信: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描写的是事实,起码是八九不离十。但绝不相信: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诗中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所谓“爱情”。估计,杨玉环泉下有知,也会气“活”的,会站起来说: “既然这样,三郎为什么不拼着老命保护俺?” 杨玉环下辈子肯定不愿过如此令人“尴尬”、“羞耻”、“悲惨”的生活的。

“女人是祸水”是封建王朝士大夫们为那些“不要脸的”、“没本事的”君王们精心所做的一件“内裤”,纯粹就是一块“遮羞布”。 杨玉环当然顺理成章的也被后世“横加指责”,自然而然地被泼了一身“脏水”。甚至是杨玉环的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都也沾了“光”,同样被泼了一身“脏水”。谁叫她们实实在在就是沾了“杨玉环”的光,才有了锦衣玉食、富贵显赫。 历史 的真相是:杨玉环的三个姐姐(特别是三姐虢国夫人)绝对没有和李隆基有染,杨家四姐妹感情深厚,关系非常好。要知道,杨玉环对李隆基的私生活管束非常严,李隆基“光明正大”地临幸了几个女人,杨玉环都“不依不饶”,何况自己的亲姐姐?但杨家一门富贵绝对是李隆基“讨好”杨玉环的结果。

杨玉环的命运是及其悲惨的、也是非常不幸的,更是屈辱的。她是封建王朝皇权下的牺牲品——“寿王妃变贵妃”,更是大唐帝国政治上的牺牲品——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溯本求源: 将大唐帝国打趴下的不是杨玉环,而是“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的发生的根源就是你李隆基!

连一个太监都明白的事,你李隆基怎么就不明白呢?老李啊老李,你让我怎么说你才好呢?唉!还是不说了!

历史 的真相是: 杨玉环自入宫以后,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李隆基的百般宠爱。当然!杨玉环首先是女人!也是个有个性的女人。虽曾因妒而触怒李隆基,以致两次被送出宫,但最终李隆基还是难以割舍。

俗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我觉得这句话用来评价杨玉环也是挺合适的。

首先,杨玉环原本只是漂亮一点,有点音乐方面的小才能但这又有什么错呢?原本身为寿王妃的她日子过的好好的,就被她的公公唐明皇李隆基看上了,不顾天下悠悠之口也要把她弄到手,不要说人家为什么不拒绝,对方可是权倾天下的一代帝王啊,她的丈夫寿王李瑁不是也不敢吱一声,她一个弱女子又怎么反抗的了,她的命也是命,而且她的背后也是一大家子的人。

然后,入了宫,人家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没事唱唱歌,谱谱曲,再和三郎发个小誓言什么的,她所有的尊荣都是唐玄宗自愿给她的,但是就因为这个,唐玄宗荒废朝政要怪她,她的家人杨国忠权倾朝野要怪她,但其实,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在李隆基本人身上。

最后"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反叛朝庭的这个锅也要她背,首当其冲的就是她,她被当成红颜祸水,被逼着自缢,但其实,她又做过什么呢,只不过是所有的人不敢怪那个直接的责任人,而把她拉出来当出气筒而已。

其实越来越同情杨玉环、妲己、褒姒这类所谓的“祸水红颜”。


她们只是封建 社会 中最弱势的女人而已,偏偏因为被独夫昏君看上,却要背上亡国的锅。满朝大夫,举国武夫,就没人能及早挺身而出,只会在国家灭亡之后,“匹夫”们把“责”推给女人。


她们的存在,也算是对“肉食者鄙”的其中一种诠释吧!

一个女人!一个美丽的女人!一个悲惨的女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