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葬礼中的牌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如题所述

在日本,传统的葬礼多是在斋场也就是殡仪馆举行,气氛庄严肃穆,参加葬礼的男女老幼着黑色素服,有礼仪师专门主持,法师祈福诵经追悼亡灵,抚慰家属悲伤的情绪。

日式的礼厅很讲究背景,多以祭坛、花墙为背景,气派很大,遗像放在中间。遗像制作得很大,和礼厅的大小和谐相衬。背景也按照丧家的意愿设计不同主题。在大阪公益社的设计室中,就有百余种不同的礼厅设计图。有的气势宏大,有的精致典雅。在告别式进行到瞻仰遗容时,亲友向逝者献花。日本的葬礼上都要有和尚为逝者做法事祈福,诵经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大约半小时。期间家属、亲友陆续拈香。诵经仪式结束后,灵柩要供亲友瞻仰、献花,结束后由至亲家属捧牌位,后跟着遗照、灵柩上车前往火葬场。葬礼结束后,殡仪馆工作人员站在门口鞠躬恭送家属离去。

除了场面布置讲究,日本人在各个环节细致周到的服务更值得一提。为方便丧家,大门屋檐下备有爱心伞,设有吊衣架。回送谢礼有专用物架,整齐便利,礼厅前的追思走廊,还会对逝者生平做一简洁的回顾,供后人瞻仰追思。日本人去世后遗体都要清洁梳洗,由此还产生了专门为遗体净身的公司,日语称为“汤罐”公司。一些殡仪馆就委托他们上门为遗体净身服务。“汤罐”公司接到殡仪馆通知后开专用车到丧家家里,车上备有专用的洗浴用具,只要将澡盆抬到屋内接上水就能工作了。遗体净身后还要化妆,日本的化妆师很多是女性,因为女性做事细心温柔,能小心周到地对待逝者,尽可能让遗体恢复完整。这反映日本人对逝者的尊重,把服务做到最细。日本传统寿衣很简单,都是白色,采右斜肩左开式穿法,与在世者和服之穿法相反,以便于区分。现在许多丧家改让逝者穿著其生前最喜爱的衣服,更为接近生活。整装完毕后,将遗体安置于预先选定的棺木中,接下来就进行通夜(守灵)仪式,等待明日的告别式。

葬仪从死亡、通夜、告别式到火化、安葬只须3天左右的时间,整体过程肃穆庄严、井然有序,服务非常到位。

日本是世界上消费最高的国家之一,丧事消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很多日本人都抱怨传统的葬礼仪式繁复、费用高昂,因此就有其他行业也开始涉足殡葬。东京丸喜株式会社的殡仪馆是一家成立不久的殡仪馆,在葬礼形式上进行大胆创新,去掉繁文缛节,一改传统葬礼肃穆的气氛,营造出温馨祥和的家庭气氛,让逝者和家人在一起度过几天美好的家庭生活,相互安慰、相互祝福。

走进殡仪馆一楼,你会以为走进了美国式风格的家庭,洁净的地板一尘不染,房间里摆放着钢琴,有壁炉、沙发,绿叶盆景点缀空间,顿时给人到家的感觉。防腐后的遗体睡在客厅的席梦思灵床上,周围布满鲜花,一切是那么祥和。这正是丸喜殡仪馆所要追求的效果――没有恐惧感、没有悲哀,还原逝者普通的生活。卧室舒适洁净,化妆台上摆着像架、化妆品,供丧家使用,感觉在家一样;厨房用具俱全,丧家可下厨烹饪,做几样亡者生前爱吃的小菜,卫生间里也是用具齐备。在等待火化的三天时间里,死者和家属在这里共同生活,相互安慰。所以该殡仪馆登记的是“旅馆业”而不是“殡葬业”,和传统的殡仪馆在办丧事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二楼的守灵厅是日本传统装饰布局。东京有许多外来人口,家乡式的布置让人仿佛回到故土,重温乡村自然纯朴的生活,也藉以安慰死者思乡之情。客厅、卧室、厨房、都是和式的,卫生间里泡澡的大木盆极具日本风格。逝者安睡在塌塌米上。

三楼所展现的是日本都市家庭布局风格。这里结合了现代的设计,桔红色的墙面非常时尚。客厅、卧室设计大气,灵床十分华丽,厨房、卫生用具都很高级,体现出东京的时尚和风情。

四楼是最浪漫的地方,这里是一派印尼风情,客厅的梁柱是紫檀雕花,木雕艺术品摆件和墙上的挂画透出浓厚的民族特色,灵床后一排装饰性的木门板上雕满花纹,这原是印尼民居的门板,放在这里效果很好。这里所有装潢用料和物品都来自印尼,保持着原汁原味。日本人喜欢去印尼旅游,这个守灵室的生活就像合家外出,在美丽的巴厘岛度假一般。

四种风格的守灵厅使得丧家有了多样选择。守灵厅不仅展示了房屋装饰之美,也折射出设计者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独到的匠心,和每个房间风格吻合的艺术品、小摆件、墙头的挂画都是设计者花了很多精力从世界各地找来;无障碍设施、照顾老人、残疾人的扶手等很多细微之处更是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整个设计可谓用心良苦,让人感叹殡仪馆原来也可以办成这样!

由于省掉了很多程序,这样办丧事要比传统的方式价格低,这也是丸喜殡仪馆的初衷:还丧家一个合理的葬礼价格。

当生命走到尽头时,回首来时路,是荣耀?是惆怅?总希望能完美的画下句号,日本人在生活品质上,确实有许多优点。我们当然懂得,发现别人的好,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