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投标中,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具体怎么解释 二者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1、资格预审、后审的解释:
1)资格预审是指工程项目正式投标前,对愿意参加前期资格审查的投标人进行的资信调查,也即资格审查,以确定投标人是否有能力承担并完成该工程项目。资格预审对于那些条件不具备、将来肯定被淘汰的投标人来说也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使他们节省许多投标报价的费用。同时,资格预审也能使有能力的投标人参加投标,确保投标具有竞争性。
2)资格后审也叫细审,主要是对投标人有无能力胜任,机构是否健全,有无良好的信誉,有无从事过类似工程的经历,人员是否合格,机械设备是否适用施工,周转资金是否足够等方面作实质性的审核。其目的在于将来更好的履行招标公司,业主与中标人签定的合同。
2、二者的区别:
1)审查的时间不同;(投标前、开标后)
2)评审人不同;(资格审查委员会、评标委员会)
3)评审对象不同;(潜在投标人、投标人)
4)适用范围不同。(项目规模、潜在投标人数量、编制投标文件的费用)
5)程序不同;(严格、一般)
6)方法不同。(资格预审分合格制、有限数量制;资格后审只有合格制)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2
招投标活动中,资格审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两种审查方式都很常用,但是两者却有明显区别。
什么是资格预审:
资格预审是招标人通过发布招标资格预审公告,向不特定的潜在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并组织招标资格审查委员会按照招标资格预审公告和资格预审文件确定的资格预审条件、标准和方法对投标申请人进行评审,确定合格的潜在投标人。
什么是资格后审:
资格后审是指在开标后对投标人进行的资格审查。在招标公告发布后,符合招标公告及招标文件条件的潜在投标人,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携带相关资审资料和投标文件,直接参加开标会议。由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对投标人的投标资格进行审查。资格审查不通过,作无效标处理,不再进行下一步评审。
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的区别在于:
1、审查时间不同:资格预审是在发售招标文件之前,资格后审是在开标之后的评标阶段;
2、评审人不同:资格预审是招标人或者资格审查委员会,资格后审是评标委员会;
3、评审对象不同:资格预审是申请人的资格预审文件,资格后审是投标人的投标文件;
4、审查方法不同:资格预审是合格制或有限数量制,资格后审是合格制
5、适用范围不同:资格预审适用于技术难度较大或投标文件编制费用较高,或潜在投标人数量多的招标项目,资格后审适用于潜在投标人数量不多,具有通用性、标准化的招标项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