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抑郁症,不想上学,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如果您的孩子是经过医生的诊断确定为抑郁症,那建议您在征得医生以及孩子的同意后再决定上不上学;如果您仅仅是凭借孩子不想上学就自我诊断为【抑郁症】的话,那我有点担心您的孩子了。

按照第二种情况,个人猜测您对于孩子不愿意上学这件事可能是这么做的:

这么说不是为了贬低您。 因为我相信您这个时候一定非常无助 :孩子突然不愿意上学,且得了/可能患有抑郁症。对于任何一个爱孩子的家长来说,这件事的打击真的是相当大的。您能来这里提问,也是说明您现在非常迷茫,想要帮助孩子却不知道该如何做。

我上面提到的那些猜测,不是无中生有,因为我是真正的经历过这些情况。

当时我刚上大学。为了能够取得好成绩(因为暑假读了很多大学压力大的相关书籍和文章),我每天睡 3 个小时左右。其他时间除了一些必须的活动,比如吃饭睡觉等,我基本上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整个人变得特别衰弱,脾气也非常暴躁,再加上会幻听等。最后被送到了医院,最终结果是我患有抑郁症。因祸得福,在医院里的几天,是我自从上大学后睡得最好的时候了。

在我得知结果后,我和母亲商量了一下,想回家接受远程教育。大概是因为手足无措,开始的时候她同意了我的想法。和她的丈夫商量后,她又反对了,因为觉得休学不好 blahblah。最终我同意了,并继续在学校里呆着。那个学期的期末,我的成绩非常好。 看到这里,您是不是觉得不休学比较好? 我可以负责人的告诉您,那个学期只是昙花一现。之后,我的状态持续下滑,几次因为自杀倾向被送到医院。后来实在是怕去医院(因为很贵),我就被迫学习自己忍着。可我得到了什么?在我最为痛苦压抑的阶段,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我,我的母亲更是「锦上添花」的来了句: 你就是矫情!

并不断地对我之前做过的那些【蠢事】多次提及,以显示出我的『无能』。我没选择自杀是因为我麻木了,不然依照我之前的做法,早就被送到医院了。

说了这么多,我是想告诉您。我理解您,因为我母亲在最开始知道我有抑郁症的时候,也是非常痛苦和慌张的。然而,因为抑郁症的反复发作,她最终变得习以为常,反而觉得我过于计较和矫情了。我可以理解她作为抑郁症家属的痛苦,因为有一段时间我是真的每天半夜哭,她那段时间要上早班,可还是会起床安慰我。 她的内心其实比我还崩溃,但是她必须学会忍着(这句的意思是指她的心理,不是我的想法),因为她爱我。

然而,我也的确怨恨她。怨恨她为何对我时而好时而坏?为何总是无限贬低我?为何总是逼着我做一些我真的不想做的事情(比如交朋友)?为何总是高标准要求我(比如成为交际达人,学习成绩要高等)?她一方面说不和其他人比,可是另一方面总是拿一些其他人的例子要求我。她知道我痛苦吗?肯定知道。但是中国教育里那种类似「严是爱,松是害」让她不自觉的对我实行「打压式教育」。于是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

如果您真心地为孩子打算(且孩子真的确诊为了抑郁症的话),您可以 考虑 让孩子休学,并带着孩子积极配合心理医生的方法。双方如果配合得好的话,孩子会恢复得快,就可能会尽快复学;如果孩子是因为学校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原因 产生抑郁情绪 ,您可以考虑为孩子换一个环境(转学等)。无论是什么样的,最重要的一点在于:

您爱自己的孩子,并愿意和TA 一起努力。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关于抑郁症的概念: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是一种广泛性的个体心境障碍。患者一般表现出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范畴变化较大,可以从较低程度的悲伤到悲痛欲绝,自卑厌世,甚至可以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很多抑郁症患者有其他的神经心理病症,例如,焦虑、躁狂,分裂;甚至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儿童抑郁症也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儿童抑郁发生率为1%左右,可能的病因有遗传因素、原生家庭影响、生活应激突发事件、 社会 支持系统,例如学校老师、同伴、其他重要他人。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常见的诊断流程为:首先,全面了解患者家庭、个人的患病 历史 ,包括围产期情况、生长发育过程、家庭及 社会 环境背景、家族精神病史、亲子关系、适应能力、学业情况、躯体情况、性格特点及有无重大精神刺激等。询问对象除患儿父母及患儿本身外还应包括保姆、教师及其他亲属。其次,详细的精神心理审查,医师通过观察个体面部表情、姿势、动作、词语量、语言语调和活动情况来综合判断,要结合病史反复验证,排除干扰因素,必要时可以借助,脑电、核磁等设备。 最后确定症状。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为主,使用设计严谨、结构完善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治疗(CBT) 、人际关系治疗( IPT) 、家庭治疗、心理剧和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可以有效治疗抑郁症。其中,认知行为治疗(CBT) 可以有效治疗儿童。可以进行相关的咨询。回归题目:孩子抑郁症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而不想上学则不一定是严重的问题,可能的因素有很多,对于学校的排斥,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总体而言,孩子的心理处于成长、自我完善的关键期,在这个时间任何处置都需要小心的得当,不然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往往是致命的。欢迎关注@柠檬心理 自然会有答案。

学生按时上学固然很重要,但是前提是他具备基本条件,希望可以确实为爱孩子,而不是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

首先明确孩子得抑郁症是自己根据网上资料进行的自我诊断还是医生已经明确确诊。

如果是自己感觉评估建议先找到当地医院或者专业心理机构进行咨询诊断。一方面抑郁症需要和抑郁情绪进行区分,另一方方面自己感觉是说明情绪多少低落为主找专业老师辅导是对孩子负责。专业人会给他做全面评估并进行适当辅助

没有经过干预的抑郁症本来就脆弱再强迫他做一些事情容易出危险。

如果是确诊过的抑郁更应该谨慎处理,因为抑郁者可能会有极端行为出现,而且到了那个时候你孩子自己是无法控制他自己的。我想这点专业人应该也和家长嘱咐过。

孩子突然不想上学了,家长一定要第一时间倾听孩子的原因,和他进行平等交流,千万不能听完之后好了我知道了然后对他进行评价之后再次劝说去上学。如果在和孩子进行沟通后他自己表示愿意上学,也要和老师进行联系以便老师对他特别关注。根据经验在家长和孩子进行沟通后就能顺利上学的例子不多,更多是需要家长理解孩子,把真实情况如实和老师反映进行请假休息,并征求孩子意见是否需要专业老师进行陪伴调节。

我工作中接触很多家庭发现不少人对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分不清楚,会影响亲子关系特别是孩子的正常成长。

抑郁情绪是一种正常负面情绪,现在 社会 节奏很快不仅大人能感受到孩子一样有体验。特别是孩子 情感 调控能力不是那么完善在遇到挫折或者伤害后情绪低落很正常。他们特别难过可能会学大人说我抑郁了,甚至也会说想要做一些极端事情。父母冷静处理,先给以安抚,如果聊天中发现孩子只是因为突发事情短暂伤心,而且不断找理由和你进行辩论。那么基本能肯定孩子就是抑郁情绪。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发病原因多种,遗传,环境氛围,性格等等都是影响因素对于孩子学业压力是重要影响因素,另一个原因就是遗传。表现出来就是格外喜欢关注消极面,极其容易陷入抑郁情绪因为他们会扩大事情难度。抑郁症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对于孩子超过两个星期就要留意排查。

1父母不要只关注学习,同时要关心孩子的 情感 生活经常和他了解负面事件及时给予关爱帮助孩子学会多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比如画画听音乐运动这类抒发出来不良情绪。同时增加应对挫折能力.

2父母学会尊重孩子,和他平等交流,这样他能愿意和你说心里话。孩子的抑郁症很多不是突发事件刺激而成,而是日常小事积累集中爆发。友好谈话对于孩子本身是一种 情感 过滤,其中负面情绪能缓解,积极情绪可以升华增加孩子人格。

孩子有抑郁症不想上学是作为孩子的正常心理,因为 害怕去学校,害怕同学的不认同与孤立,恐惧感使他不愿去面对 。我们成人在面对恐惧时也是会尝试逃避的, 这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 。

现在有抑郁症的学生很多, 大多是学业上的压力和父母的言语过激造成的 , 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可以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面发展 。 多给孩子点关爱与认同是对抑郁症孩子的最大的帮助 。

这里讲个事例: 米歇尔的儿子乔治也是不想上学,无论家人怎样哄都没用,但是爸爸布朗下班回到家看到这种情况却采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因为布朗知道,对孩子骂是绝对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所以布朗就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天生就喜欢玩。于是布朗买了一个拼图叫上米歇尔一起在桌边玩,儿子乔治被吸引过来说:“我也要睡了玩。”

这时,布朗就说“不行,你必须先去越小越贵拼图才能参加。”然后乔治与孩子沟通了一个小时,先他描述了去学校有很多好玩的与各种活动。第二天没想法孩子起的很早,催着父母送他去学校。



以上的故事就是爸爸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 ,才如此顺利的让孩子去学校。布朗通过自己的方式消除了孩子内心的恐惧, 使上学对他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那就是上学之后就能与父母玩拼图。

其实,只要 父母多去理解孩子,换位思考孩子的感受 ,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给他一个上学的理由,这个理由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其次, 多带孩子出去接触陌生人,让孩子走出自己的抑郁心境,多陪孩子 旅游 、看书之类的,多让孩子接触美好的一面,使孩子能快乐开心起来 。



孩子不想上学的 根源就是恐惧感 ,所以多引导孩子的思想, 给他建立一个 健康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尽量 使孩子可以走出自己的消极情绪中,多去感受积极快乐的情绪 。孩子只要能积极的看待事物,那么上学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文/心理学知识星球

建议您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一下学校的情况,是不是发生了一些事情,让他非常抗拒上学。再者让老师带几个学生来家里活跃一下气氛热热身,激起他的上学兴趣。

经常邀请孩子在学校里的同学和小伙伴们到家里来玩,或者讨论作业等等。

不要老是呆在家里,经常带他去家里附近的小区游乐场所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再慢慢的过渡到学校里去。

如果爱孩子,就尊重孩子的感受,抑郁症的痛苦你体会不了,心里疏导一般是无用的,西药治疗是有害的,孩子 健康 远比上学重要,抑郁多由家庭不和或者学校氛围、压力有关,孩子要 健康 成长,家长先学习先成长,给孩子心灵减负,找好中医调理。

首先你要确定孩子是否确实得了抑郁症,不要盲目的通过网上的一些简单的定义就给孩子下诊断,抑郁症的诊断是需要经过专业的医生进行判定的,孩子如果只是单纯的不想上去可能只是存在情绪上的问题,家长要做好沟通,了解孩子不想去的原因,适当的给予引导。

如果是害怕孩子出现了抑郁症的问题那就带孩子到专科医院进行就诊,到了抑郁症的程度的话仅仅通过简单的沟通是没有办法进行治疗的,需要通过专业的药物辅以专业的心理治疗来进行恢复的。

一根弦,拉到合适的角度,可助箭穿杨;一旦拉得过紧,绷断,只是时间问题。孩子也是一样,在过高期望的催逼下,情绪不断积累,崩溃,也就一瞬间的事。

没有人对抑郁症有绝对的免疫力。”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

任何人都有可能得抑郁症,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与心理疾病。

如果你的孩子说他抑郁了,首先要做的,不是指责、怀疑,而是了解生病的原因,寻求积极正确的治疗。

安静陪伴。父母的不以为然会加剧孩子的恐惧心理,当孩子因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不佳时,不给予期待,不逼他们做事,保持平常心,让孩子感受到陪伴就好。

表达关爱,而不是责备。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缺少活力因子,情绪很难自己控制,这种时候不要加重他们的精神负担积极治疗。当孩子主动要求看医生时,应该感到庆幸和欣慰,因为这是康复的前兆。

心理学家认为,抑郁症是基因、思维方式、外部环境和潜在诱因的综合作用。而很多因素的形成,大部分都指向一个来源——家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得抑郁症的孩子,不是问题少年,而是方方面面满足父母期待和要求的优秀生。

抑郁症,应该在我们这代人手中终结。多一分了解,就多一分疗愈。对于患抑郁症的孩子,除了常规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外,家庭治疗有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首先需要确诊抑郁症,未成年人需去当地三甲医院的儿保科或精神专科医院确诊,根据医嘱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注意目前莆田系心理师,别被坑了。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建议肯定有疗效的措施都是忽悠,注意识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