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如题所述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饮食是全世界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历史的积淀,饮食也逐渐发展形成一种文化。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人们价值观念、社会环境、传统文化等差异,使得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饮食文化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饮食观念上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观念差异,可以概括为:中国的饮食观念相对感性,西方国家的饮食观念相对理性。
中国有著名的“川、粤、苏、闽、浙、湘、徽、鲁菜”8大菜系,各菜系有着各自的文化特色,苏、浙、徽菜系如江南美女,粤、闽菜系如儒雅公子,川、湘菜系如才子,鲁菜系如北方壮汉。这些菜系尽管风格迥异,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注重对“色、香、味、形”的追求,所以说中国人饮食看重饭菜的外在,注重饭菜的感官享受,饮食观念偏向于感性。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西方人崇尚理性主义,他们关心食物是否能够给他们带来营养,食物的味道、色彩、形状等不是他们的追求的重点,即使有些食物很难吃、很难看,只要有营养,他们也会照吃不误,使得多数西方人的体格健壮、个子高大。因此,西方人的饮食观念是理性的。

2、烹饪方式的差异
概括地说,中国的烹饪方式复杂多样,西方的烹饪方式相对简单机械。
中国的食材是丰富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没有中国人不敢吃的,西方人认为没有营养的动物内脏、鸡爪、鱼头等,在中国人看来都是做菜的好材料。中国菜的烹饪方式很多,包括炒、煎、炸、拌、炝、煮、蒸、烧、烤、拌、卤、焖、爆、泡、熏、腌、焯、涮、扣、煨等,其中最常用的当数炒了。而且,有时候做一道菜可能需要涉及多个烹饪方式和复杂程序,一种菜也会变换烹饪方式,做出多样化的菜品。

西方人的烹饪方式要简单很多,主要是烧、煎、炸、烤、焖等。各种做菜原料也是单独制作,很少掺和在一起。假如要是做个西红柿鸡蛋菜,中国人会把西红柿和鸡蛋掺和在一起炒,西方人则会在煎好的鸡蛋边上配上些西红柿片。由于西方人做菜的简单机械化,自然就形成了快餐文化,产生了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快餐店。西方人烹饪方式尽管简单机械,但是食物营养还是 比较充足的,而且确实比较方便快捷。

3、吃饭方式的差异
概括地说,中国人吃饭是共食制,西方人吃饭是分食制。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团圆,吃饭时候也会围坐在一起,宾客也会高声聊天,餐桌文化气氛活跃,人人都乐在其中,共享美食。在吃饭过程中,互相之间也会夹菜、劝食等。如果将饭菜分开食用,总觉得打破了待人接客的规矩,甚至是不礼貌的表现。

西方人吃饭的分食制,和他们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一脉相承。在餐桌上,每个人的食物都是定量配置的,吃饭的过程中客人按照各自的需要取食,不经客人同意,主人是不会主动为客人夹菜或者劝客人喝酒的,整个吃饭过程中,人们是轻声交谈、环境和气氛相对安静。中国人在餐桌上表现出来的热情、大声聊天,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不礼貌的表现。

总的来说,中西方饮食文化是不同的、有差异的。饮食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头等大事,饮食有时候不单单只是果腹的作用,而且也是中国人追求烹饪艺术、丰富节日文化、加厚亲朋感情、促成生意合作的重要媒介。而饮食对于西方人的文化含义,相较中国人来说,则相对简单了很多。不过,在一些西方人看来,中国的饭菜确实很好吃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5
1、饮食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吃的是口味。“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
西方是一种理性的,讲求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饮食用绝对的理性来规范人的行为,用“科学”、“营养”来排斥能给人带来愉悦享受的美食,虽能满足生理需要,但不能使人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可谓美中不足。西方人注重营养,以至他们大多数是高大强壮的。
2、烹饪方法的差异
在中国,烹调是一种艺术,它以极强烈的趣味性,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吸引着以饮食为人生之至乐的中国人。烹调之于中国,简直与音乐、舞蹈、诗歌、绘画一样,拥有提高人生境界的伟大意义。中国烹饪方法奇多:溜、焖、烧、汆、蒸、炸、酥、烩、扒、炖、爆、炒、砂锅、拔丝等无所不有,做出的菜肴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西方的烹饪方法不像中国那样复杂多变,西餐的装盘立体感强,可食性强,所有进盘的食品绝大多数都能食用,点缀品就是主菜的配菜。西餐的原料多选择新鲜、无污染、天然、操作工艺自然的,尽量发挥其本味,干货原料用的不是太多,牛奶在西餐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3、用餐礼仪的差异
在礼仪方面,中西之间更显不同。在中国古代的用餐过程中,就有一套繁文缛节。《礼记·曲记》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放饭,毋固获;毋扬饭,卒食,客自前跪,撒饭齐以授相者,主人辞于客,然后客坐。”
这段话大意主要是: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以只顾自己吃饭。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必须检查手的清洁。不要把多余的饭放回锅里,不要专占着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完饭后,客人应该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的盘碟交给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这些礼仪有的在现代也是必要的礼貌。
在西方宴席上,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若客人不要,就不再劝人家吃,也不按中国人的习惯频频给客人劝酒、夹菜。吃东西时不发出响声,但客人要注意赞赏主人准备的饭菜。若与人谈话,只能与邻座交谈,不要与距离远的人交谈。
4、用餐器具的差异
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筷子、辅之以匙,以及各种形状的杯、盘、碗、碟。中国烹饪讲究餐具的造型、大小、色彩与菜品的协调,讲究“美器”,把饮食当作艺术活动来对待。不仅要一饱口福,还要从中得到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西方人多用金属刀叉,主要有不锈钢或镀银、纯银等餐具,以及各种杯、盘、盅、碟,也是各司其职,不能混用。但西餐在装盘配器上不象中国人这样强调艺术美,其餐具的种类、菜肴的造型,都较为单调。
由以上可以看到中西饮食文化存在各式各样的差异,当然,这些差异都具有相对性的。饮食文化的交流正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断充当全球经济文化整合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递带”。
第2个回答  2020-10-05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

1.饮食观念不同,比如西方人侧重营养,中国人注重美味。

2.饮食方式不同,比如西方人侧重交谊,中国人注重气氛和愉悦。

3.饮食习惯不同,比如西方人习惯用刀叉,中国人习惯用筷子。

4.饮食环境不同,比如西方人注重精致,中国人注重排场。

5.饮食口味不同,比如西方人吃甜食,中国人大多以咸为主。

拓展资料: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05
1、饮食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吃的是口味。“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
西方是一种理性的,讲求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饮食用绝对的理性来规范人的行为,用“科学”、“营养”来排斥能给人带来愉悦享受的美食,虽能满足生理需要,但不能使人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可谓美中不足。西方人注重营养,以至他们大多数是高大强壮的。
2、烹饪方法的差异
在中国,烹调是一种艺术,它以极强烈的趣味性,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吸引着以饮食为人生之至乐的中国人。烹调之于中国,简直与音乐、舞蹈、诗歌、绘画一样,拥有提高人生境界的伟大意义。中国烹饪方法奇多:溜、焖、烧、汆、蒸、炸、酥、烩、扒、炖、爆、炒、砂锅、拔丝等无所不有,做出的菜肴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西方的烹饪方法不像中国那样复杂多变,西餐的装盘立体感强,可食性强,所有进盘的食品绝大多数都能食用,点缀品就是主菜的配菜。西餐的原料多选择新鲜、无污染、天然、操作工艺自然的,尽量发挥其本味,干货原料用的不是太多,牛奶在西餐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搜狗问问

3、用餐礼仪的差异
在礼仪方面,中西之间更显不同。在中国古代的用餐过程中,就有一套繁文缛节。《礼记·曲记》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放饭,毋固获;毋扬饭,卒食,客自前跪,撒饭齐以授相者,主人辞于客,然后客坐。”
这段话大意主要是: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以只顾自己吃饭。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必须检查手的清洁。不要把多余的饭放回锅里,不要专占着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完饭后,客人应该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的盘碟交给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这些礼仪有的在现代也是必要的礼貌。
在西方宴席上,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若客人不要,就不再劝人家吃,也不按中国人的习惯频频给客人劝酒、夹菜。吃东西时不发出响声,但客人要注意赞赏主人准备的饭菜。若与人谈话,只能与邻座交谈,不要与距离远的人交谈。
第4个回答  2020-10-0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