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宰相谢安四十岁出山,一生风流浪荡却不敢纳妾为什么呢?

如题所述

导语:大家都知道“东山再起”这个词,这个词在古代是指出山为官的意思,尤其是指之前隐退过,后来又再度出任重要职位。东山再起的历史故事一直在江宁周边流传,讲的就是东晋政治家文学家谢安的故事。谢安这个人才学卓越,也很有政治抱负,但是初出茅庐时,自视甚高,又耽于安乐。谢安一生气就辞官不干,到当时的江宁土山隐居去了。

谢安隐居时模仿会稽东山的景色对土山进行了改建,并且把名字也改成了东山。后来谢安又出山做宰相了,东山再起这个词就流传开来。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谢安为什么隐居多年后又出山官?一代风流宰相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豪族世家生才俊

自古才俊多出生在豪门大族官宦之家,谢安也不列外。谢安字安石, 祖籍陈郡阳夏,生于谢氏大族。谢氏大族发迹于简文帝时期,在东晋的发展分三个阶段,分别以伯父谢鲲跻身玄学名士、堂兄弟谢尚取得方镇实力和谢安内外多建功绩为代表。谢安的父亲是谢裒(pou 二声),任太常卿,母亲庄氏。小时候的谢安,就神态沉着,风姿卓然,且思维缜密敏捷,善于写行书。当时的名士桓彝就称赞他风采清秀神态明达,前途不可估量,最起码不比另一位名士王承差。

谢安出身名门,求学路上都是名师大家,自己又肯努力学习,因此少年成名,早早就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的宰相王导和名士王濛都特别欣赏和器重他。朝廷征召谢安到司徒府做著作郎一职,但是被谢安以身体不适为由辞掉了,因为谢安觉得这些并不是因为他的真实才学而用他,只是因为他出身名门和一些虚名就给他安排的闲散职位。

大树底下好乘凉

没有应召的谢安躲哪去呢?反正上头有父亲叔伯兄弟为家族操心,谢安辞官后乐的逍遥,跑会稽郡隐居去了。谢安出身名门,自然爱好风雅,喜欢与王羲之等名士名僧游山玩水,过着出门赏山水人情、垂钓打猎、回家就写诗作文的生活,好不快哉。这样的好日子,家里又不用自己操心经济仕途,在谢安看来,为什么要去做官呢。


当时谢安名声在外,东晋选拨人才没有科举考试,依照东晋人才选拔制度,扬州的刺史庚冰几次召谢安出仕,结果谢安要么找借口推辞,要么干两天就撂挑子辞职了。朝廷召他也一样推辞,不管什么职务,以至于有官员认为谢安有才却屡次不应召不为国出力,应该一辈子关起来。谢安便故意放浪形骸到处游荡去了。


危急时刻挑大梁

谢安弟弟谢万一直算是家里的顶梁柱,但谢万在升平三年,北伐前燕时,判断敌情有误,又不能调度安抚士兵,导致大军惊慌溃败,最后剩自己一个人狼狈的逃了出来。谢万战败被贬为庶人。至此谢家在朝中权势日渐薄弱。谢安虽到处游玩,并不是不关心家族发展,眼看着家族日渐衰弱,弟弟谢万力不从心,朝堂上乱糟糟的也影响谢家的发展。心系家族的谢安尽管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是不得不出山了。


会稽王司马昱曾说过谢安这个人是能同甘共苦的人,再征召他,他肯定会来的。果然谢万兵败第二年,征西大将军召谢安到帐下做司马,谢安欣然前行。之前谢安虽然隐居山林,但是名声比谢万要好得多,都认为谢安是当宰相的料。所以当谢安从新亭出发时,很多官员来为他送行,其中的御史中高崧还开玩笑说道:“你多次违背朝廷应召,隐居东山,大家都议论你不肯做官将来怎么面对江东父老。现在江东父老又怎样面对你出山做官呢。”虽然是打趣谢安,也说明了关键时刻谢安是不在乎官职大小的。


谢安出山到桓温帐下,桓温特别高兴,每天和谢安畅谈人生,终日笑语不断。一次桓温到谢安住处,碰上谢安正在绑头发,等了许久还没绑好。谢安心里过不去,要随便绑一下算了,但是桓温制止了,让谢安戴好帽子再相见,可见桓温对谢安的重视程度了。谢安出山后先后做过司马、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位。为了家族可以说是日夜操劳殚精竭虑了。


尽心报国好儿郎

谢安出山为官时可以说也是东晋危亡时刻,当时的桓温手握大权,北伐枋头失败,急需重立威名。怎么重立威名呢?桓温的心腹郗超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废帝另立新君。也就是废了海西公司马奕,拥立司马昱为皇帝。就是后来的简文帝。桓温势大,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没多久司马昱就忧愤而死了。司马昱死后,桓温有意在入京见孝武帝时篡权,甚至传出要杀了接受遗诏的王坦之、谢安两位大臣。


当王坦之非常害怕,这也是人之常情,此时的桓温不亚于三国时的董卓,什么样的事都能做出来,但是谢安却镇定自若,并说:“晋朝皇室的存亡就取决于此了。”果然桓温到了京城后,百官在路两旁叩拜。桓温部署了大量士兵在百官周围,所有身居高位的官员重臣都战战兢兢脸色都变了。王坦之吓得汗流浃背,连手里的东西都拿倒了。只有谢安能够从容的坐下还可以镇定地对桓温说话。


面对桓温谢安不卑不亢地说道:“我听说作为诸侯如果有德行,四邻都是他的守卫,你哪里需要在墙壁后面安排人来护卫你啊。”桓温听了这话很高兴,笑着命令身边的人把护卫撤走了。并且高兴的和谢安聊了好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谢安的镇定和机智,桓温没有选择杀害谢安、王坦之两人,过了不久就退回姑孰去了。从这里来看虽然王坦之当时和谢安齐名,但是谢安更胜一筹。在谢安和王坦之的忠心辅佐之下,桓温的没能挟制孝武帝,晋皇室得以保全并安稳发展。


桓温死后,谢安升官做了尚书仆射一职,后来又加了将军,和尚书令王彪之共同执掌朝政。谢安在总领中枢事务时,着眼长远,对内以国家安定和谐为重中之重,对官员的调动安排以“荆扬相衡,则天下平”为目的进行。对外武力解决前秦政权。由于谢安有德有才,百官都信任他,各方面都很依赖谢安的调和。在谢安的调度下,官员们同心同德,一致对外,大破秦军。


事了拂袖去隐居

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后,谢氏家族一跃成为最有名望的家族,因为谢安在事先的运筹帷幄到最后的“小儿辈大破敌”表现的都异常镇静,对稳定人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臣子的强大难免引起帝王的猜忌,谢安也不能幸免,只是谢安比较聪明,主动上交手上的权力后回到东山隐居了。谢安虽不得已出山匡扶社稷,为家族拼搏,但是隐居的生活才是他真正的人生追求。只是隐居事情还没安排妥当,谢安就病逝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