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因知识而产生焦虑,聪明人用知识来解决焦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当“90后步入中年危机”成为众多营销号反复撩拨的痛点,正如之前被80后嘲笑非主流的90后,他们又一次被“陷入了中年危机”。

各种“双11”、“618”、“818”电商节大肆吹捧“个人消费升级”,物欲的刺激加上涨得飞快的高房价,年轻人的经济基础远远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物欲增长。 社会阶层固化,年轻人上升通道逐步收窄,收入普遍不足构成深刻的矛盾,这是整个泛90后(包括85后)群体面临的 “中年危机” 。

知识爆炸的时代下,获取知识的模式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学校的课堂学习、原有的知识储备已经远远落后于工作所需。互联网高速发展下,产生越来越多新的东西,信息量级化暴增,和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构成矛盾。这是这代人普遍面临的 “知识焦虑” 。

在“干货文”、“深度好文”、“10万+”漫天飞的时代,看了那么多“深度好文”后发现还是没有变成那个更好的自己。 向上破层的焦虑感与日俱增,害怕成长得不够快,害怕被后浪拍死沙滩上,这是“个人成长的焦虑”。

中产阶级,包括有上升需求的整个年轻群的焦虑让知识付费的兴起有了可能。 这种焦虑感被不断包装,使得随时充电、学习进取从痒点变成痛点,成为心理刚需。 知识第一次,可以被包装成一个产品,并进行售卖。这种包装炒作下的“传播优势者”,利用各种个人崇拜,赚得钵满盆满。

确实,提供能够解决这种焦虑现状的捷径,这个想法本身就非常吸引人。把线下存在多年的知识书籍、知识课程、知识节目、知识咨询、分享会等等变成了可以在线即时获取的“快餐”,以此来“对抗落后焦虑、成为更好的自己”。 既满足了年轻人的求知欲和虚荣感,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知识焦虑,产生一种“我有很努力”的错觉,美好得让人看不出这是一个精致的伪装和骗局。 毕竟,大多数人想要的并不是“功成名就”,而是“一夜暴富”。

30天读完XX本书

20天引爆学习力

10堂课教你成为牛掰的产品经理

互联网运营大咖吐血整理运营十则

……

以上加上无数的专栏订阅、付费课程、知识社群,确定大多数不是基于懒惰和焦虑所征的智商税?事实上, “所谓知识付费的产品卖的不是知识,卖的是让买家觉得自己在学习的体验。”

无数年轻人渴望通过快速汲取知识,实现自我提升,以便解决问题,缓解焦虑。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点,能力的提升和技能的养成,往往靠的是日积月累的仔细打磨。 并不能简单靠这些被反复加工过的二手知识,也不能靠这些牛逼轰轰的行业大咖的经验分享,更不可能因为这些被精心包装的速效课程就能快速养成。

普通人因为渴求知识,寻求个人成长而带来的学习焦虑,聪明人用知识来解决:

寻求高效地获得知识本身并没有错,但妄想走捷径就未免太焦躁了。碎片化时代,人的时间和注意力都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 然而越是碎片化,越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对碎片知识进行整理和分类。不经过大脑分类加工的知识其实并不能真正被理解吸收,没有内化何来的举一反三。

知识体系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把零碎时间学到的东西进行归纳和总结,分别放置到合适的位置,让他们真正融入你的知识体系。因为 实验证明,经过分类存储的知识更容易进行提取。 比如在看完一篇“深度好文”后,用思维导图及时进行归纳,无疑能加深你的理解和认知。

比如下图是根据一篇讲如何提高文案洞察力的文章整理出来的思维导图。相信通过一番整理,对该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也能形成相应的系统。下次再思考文案怎么写的时候,也更有方向性。

“衡量一种东西价值的真正标准,是看获取它所花的时间。”——《理性乐观派》

学习之所以那么让人痛苦,是因为认知的改变虽然容易,但技能的养成却需要长时间的累积。 坊间流传的“十万小时定律”并无毛病。然而

要知道,看10本创意书,听10次创意大咖的创意分享会,看无数的创意案例,并不能让你真正掌握创意这项技能。大师还是大师,你还是你。只有真正去应用,把那些生成创意方法落地,不断去尝试突破,才能提高你的创意水平。 毕竟只有持续针对未掌握部分刻意练习才能不断掌握新技能,或许是时候踏出舒适圈,去发掘和了解那些未层探究过的领域。

除了“刻意练习”,我们还需要“深度学习”。

确实,这个社会太浮躁。 我们总是追求见识的广博,追求广阔的知识面,却常常忽略了深度思考的重要性。 比如好的文案总是抓人眼球,给人以会心一击,然而不过不深入思考这个文案为什么好?撇去文字的魅力外,它的洞察是什么?它抓住了什么痛点?这种写作方式可以怎么学习?我如何去应用?那么看再多的案例,如果不深入思考,不去体验那种层层深入思索的痛苦,是无法真正提高自身的水平的。

了解风,了解雨,了解四季更替,了解身边的万事万物,当你和这个世界产生更多的联系,周遭的一切对于你来说,不再是冷冰冰的环境背景。 下次当你看到一颗树,你能叫得出它的名字,它就对你产生了意义。 这就是知识对我们个人所产生的价值,它帮我们去理解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产生更多的联系,而不是用来焦虑。 撇去自我提升的那种焦虑感,对知识纯粹的喜欢,会让你极大降低因知识爆炸而产生的焦虑。

在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适量进行知识输出能有效加深你对知识的理解。 毕竟在写作或讨论的过程中,你需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并加上自己的认知,对不完善的地方还要去加以了解和整理。知识输出后,别人还会对你的观点加以评论,这样一来一回,进行知识的交换,不仅会产生思维撞击的乐趣,还能让你对现有的知识产生更深的理解。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胡适先生的箴言没有过时。管它的“中年危机”,管它的“成长焦虑”,管它的“知识焦虑”。 时代越是焦躁,越要给成长以时间。

希望本文能给予阅读者以启发

暂时缓解身上背负的各种焦虑

真正投入学习的纯粹快乐中

“孤勇之后,世界尽在眼前”

「共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