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才能避免“知识焦虑”?

如题所述

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相信很多人都会焦虑,一般知识焦虑的人表现为:什么都想学、到处买课、拼命买书,就像快要过冬的松鼠一样,担心自己明天就会饿死,于是拼命囤积食物。但松鼠有一整个冬天来消化这些食物,而我们大多数人根本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把囤积的知识消化掉,一想到还有那么多的东西没学,那么多书没看,简直焦虑到头发都要掉没了。很多人在刚参加某个线上课程的时候,总是不放过每一个干货,要是哪天一个分享没赶上,就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亿。而事实上,干货更新的速度,远远大于我们吸收的速度,我们感觉自己不但没有变得更好,似乎还变得更“混乱”了。其实我们犯了“知识焦虑”的一个典型症状:想要抓住全部,结果就是什么也抓不住。

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解决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若以此为目的去学习,不但效率高,而且可以缓解焦虑。我们不必在同一时间学习多个课程,专心参与自己当下最需要的那个就行。学习期间如果课程主题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当下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提前安排时间、提前进行准备,先看课程大纲,再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

这样学习,焦虑症会逐渐缓解,而且学习转化的效率高出很多。要知道,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想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不存在的,而且往往还没有结果。所以,避免知识带来焦虑的心法就是:学习要从问题出发,切忌一把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8
第一,认识知识焦虑的客观性。
第二,试着寻找知识焦虑症背后的心理原因,如是否自己太过追求完美、太关注自己、太看重事物的结果、太注重他人评价等。
第三,正视现实的压力。过度焦虑的产生,常常有着一些我们不愿面对的现实压力、心理冲突,如婚姻的矛盾、工作的压力、经济的危机、人际的冲突等,我们要学会正视并及时解决它们,逃避只能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和麻烦。
第四,寻找多途径的愉快来源,我们的愉快来源越多,我们就越不惧怕失落,越少焦虑。生活是多彩的,只要我们愿意,每时每刻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愉快。
第五,每天保证睡眠8小时,每天接受信息的媒体不超过两种。
第2个回答  2020-09-19

我们在日常的阅读中不难发现,现在有很多高点击率的文章标题都被冠上了「干货」的头衔,比如「××××干货」「××××经验交流及干货分享」,或者更直接的还有各种「干货|××××汇总/全攻略/秘诀/最全科普/核心观点盘点/疑问全解答」。

为什么大家如此钟爱有「干货」的文章呢?

到底什么样的内容,才称得上是干货呢?

想要弄明白「为什么人们喜欢干货?」,我们首先应该把「干货」的含义搞清楚。究竟什么叫做干货呢?它包含哪些关键点呢?

我们平常所接触的「干货」,最早指的是电子商务从业工作者发表、分享的一些关于网络推广、网络营销工作知识经验和工作方法的文章。因为这些知识和方法的实用性都比较强,既不含吹水成分,也没有虚假的成分,所以业内人士通常把这一类分享活动称之为「干货」。

到现在,「干货」这个词已经延伸到各行各业,用来表示某个人传授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比较重要或者比较实用。它包含了以下特点:「实用性比较强」「不含吹水成分」「没有虚假的成分」「知识、方法、技能」。

如此看来,我们常见的那些文章的标题显然是没毛病的,而它们究竟是「干货」还是「水货」,那就要看它们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基于所擅长的知识和技能,给大家提供了不含吹水成分、没有虚假成分的实用性强的知识方法和总结了。

当我们在追求「干货」时,我们在想些什么?

那么,我们一味在追求这些「干货」的时候,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呢?我询问了身边一些特别热衷于收藏干货的朋友们,他们给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

通过别人提供的干货,可以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更容易成功。跟着大神走,自己没准也能当个小神呢?

我就是不想那么辛苦啊,明明已经有人总结了干货出来,告诉我1234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整理学习啊,哎呀,反正就是懒呗。

有捷径还不走,这不是傻吗?付出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利益,这难道有什么需要解释的吗?

生活节奏那么快,压力那么大,谁还有时间真的每样感兴趣的东西都一点一点地去摸索学习啊,前辈们的干货妥妥地就帮我们总结好了啊。

我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呀。既然大家都在追「干货」,肯定是有值得追的道理啊,大家又不是傻的,对吧。反正无论如何都不能被时代甩在身后啊。

学了那么多「干货」,你真的成功了吗?

好吧好吧,你们长得漂亮,你们说得都对。可我就想问问,面对那么多挑花眼的干货,你具备基本的识别能力吗?你真的能辨别出它们是「干货」而不是煽动你情绪、套路你、忽悠你的软文吗?

人家辛苦几年、数十年、甚至几十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技能,你觉得凭什么就得免费给你看呢?你看了,也收藏了那么多干货文章,你真的成功了吗?你真的变得十分优秀了吗?

很多时候,我们在追求「干货」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在欺骗自己,制造一种自我麻痹的假象——假装自己很努力,假装自己在学习,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这其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知识焦虑症。

特别是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面临着各种压力,自然就容易产生各种焦虑,而缓解这些焦虑的方法是什么呢?古人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代表什么呢,代表「知识」。所以为了缓解焦虑,就只好不停地学习大量的知识,追求着一个又一个干货。

除此之外,人本性中的投机取巧、急功近利、从众心理也「功不可没」地成功助力,让大家更加如饥似渴地走在寻找干货的道路上。

想避免干货带来的焦虑?你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害怕焦虑而去寻找「干货」,却囿于「干货」让自己变得更加焦虑。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状况出现呢?你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清醒的头脑。(重要的话,说三遍)

首先,你得明白循序渐进的重要性,我们必须通过持续不断地深入学习,才能让自己的心更加踏实,更加有底气。而不是如高中回答数学题一般,答案是对的,演算过程却是错的,最后数学老师还是会残忍地给我们零分。

所有的名著,你知道里面最漂亮的句子,也了解故事的梗概,可是没有细节,它们的美与伟大你又怎么能够感受到呢?没有一本书会因为故事梗概好、句子漂亮而成为名著的。

其次,你得知道每一个个体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倘若按照所谓的「成功标准」一条条套上去,都可以成功的话,那成功的人未免太多了。

在《乌合之众》中有句话:「大凡能够成就大业的领袖人物,他最重要的品质不是博学多识,而是必须具备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这是一种:『极为罕见、极为强大的品质,它足以征服一切。没有任何事情能阻挡它,无论自然、上帝还是人,都不能』。」

所以啊,成功的关键在于「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不在于别人成功的模式,成功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还有,任何时候不要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我们与别人有了不一样的风格和特色,有了创新,有了所谓的与众不同。我们在盲目地跟从别人找「干货」时,不要忘记群体可是带着冲动、急躁、缺乏理性、没有判断力和批判精神、夸大感情等特点。

就像歌德所说的那样,「要想让别人反复思考的智慧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自己再三思考,直至它们在我们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

本文首发于拔草部落微信号,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拔草部落!

第3个回答  2019-01-20
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学以致用。知识的海洋是永远探之不尽的。只要有一点时间我们还是学多一点的好,莫不然就会被这个社会慢慢的淘汰了
第4个回答  2019-01-24
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量呈几何数增长,人类的思维能力远没达到对其接受自如的阶段。求知欲使人类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这符合人类进步的需要,但现代社会非我的知识无限浩大。
一句话去解释:世界那么大而我那么渺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