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格局,3个方法带你走出知识焦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文|弘丹

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热爱学习的人,反而越焦虑。

按理说,热爱学习、喜欢阅读的人,每天应该充实而平静,不应该那么焦虑啊。

但真实情况几乎完全相反, 越学习,越焦虑 。

昨天,写作群里就有个读者向我提问:弘丹老师,我每天下班之后,同时在学习网页前端、投资理财、英语、写作、思维导图,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好累,每天都好焦虑,怎么办?

他完全没有娱乐时间,每天学到凌晨2点,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去上班,白天哈欠连连,工作效率低下,陷在恶性循环里,无法自拔。

我还没回答他的问题,群里的小伙伴们纷纷附和:我也是啊,想学的太多,却没有一个学精;什么都想学,可时间不够用啊。

碎片化时代,很多人都陷入学习焦虑的怪圈。买书、囤课、追人,每天忙忙碌碌,钱也花了不少,最后却没什么进步。每天焦虑得不行:我到底该怎么办?他们越学越焦虑,越焦虑,买越多课,每天疲于奔命,却被困在原地。

说起来都是泪,曾经的我也是如此。但现在的我,已经走出了学习焦虑的困境,每天过着自己喜欢的日子。我有一份全职的工作,业余持续每日写作1000多天,在发布77万字,是签约作者;同时组织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带领2000多位小伙伴从零开始写作;另外,我每年阅读100多本书,写作书评50多篇。

我是怎样走出学习焦虑的?

答案就在我的新书《时间的格局: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里。今天与大家简要分享这本书的核心理念,从重构思维、投资时间、高效行动三个步骤,走出学习焦虑。

第一步,重构思维,走出自身思维的局限。

第二步,投资时间,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

第三步,成为高效行动者,唯有行动才能改变自己。

第一步,重构学习思维,用“绿灯思维”来学习。

有些人虽然买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参加了很多活动,进步却微乎其微。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些人都是用“红灯思维”在学习。他只接受自己认可的观点,遇到自己不认可或不熟悉的观点,就立马跳起来反对,并拒绝接受。如果是这样的学习方式,即使学再多,也只是巩固了自己的旧知,新的知识和观点并没有进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产生“红灯思维”是因为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习惯性防卫”。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为了减少习惯性防卫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需要建立绿灯思维。

那到底什么是“红灯思维”,什么是“绿灯思维”? 红灯思维是指,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绿灯思维是指,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运用在自己身上?

但如果你一直用“红灯思维”来学习,即使你听再多课,看再多书,你的习惯性防卫直接把这些新观点、新知识挡在了外面。你不相信,更不会去实践,那些知识对你而言,不会发生任何作用。因此,看了这么多书,听了这么多讲座,还是老样子,变化微乎其微。所以,要提升学习效能,第一步就是要觉察自己的习惯性防卫。最可怕的就是你有“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

而拥有绿灯思维的人,无论学什么,都跟自己说,这个方法一定能用在我身上。

如果想要获得成长,要先从底层打通自己的学习心态,建立“绿灯思维”。

从“红灯思维”升级为“绿灯思维”,相当于学习思维的重构。建立“绿灯思维”之后,你才会用开放的心态来看到新的知识和信息,才会用新知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能的。

第二步,投资时间,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

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耗费时间的。而时间是不可再生资源,每天24小时,过完就没有了。要用投资的眼光来看待时间,要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

时间投资法第一步:记录时间。

感知时间的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时间都用来做了些什么事。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时间是怎么消耗的,你也就无法进行自我管理。

我用印象笔记来记录每天的时间。在印象笔记中,我有一个命名为“To Do List”的文件夹,里面记录了我每天做了什么事,花了多长时间做这件事。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五年。记录的方式是参照《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

如果你现在问我,两年前的今天,我做了什么事,我只要花30秒在印象笔记中搜索,找到当天的记录,立马可以告诉你我做了什么事,每件事花了多长时间。

另外,我也用印象笔记进行每日三件事打卡,每天先完成最重要的三件事。这是根据《吃掉那只青蛙》里的理念,一大早先吃三只“青蛙”,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完。

时间投资法第二步:预留整块的时间。

想要成为高效率的人,其中的秘诀就是善于集中精力,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做,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你越想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越是需要有更长的“整块时间”,将可自由支配的零碎时间集中起来。

集中整块时间会大幅提升时间的利用效率。如果你一边看书一边看微信,你会发现,过了半小时,书还没有看几页。如果你关闭手机,集中注意力阅读,一本书用三四个小时就能看完。写作时,一边逛网页、看微信,结果过了一两个小时,文章还没有写完。如果写作时保持断网,集中注意力写,一个小时差不多可以写完一篇2000字的初稿。

另外,适当保持离线是有必要的。随时保持在线,大量信息涌入大脑,会让我们的大脑一直处在信息处理的状态,而没有时间深入思考。每天定时远离手机和网络不仅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高效,也可以让我们有时间深入思考。

时间投资法第三步:100小时定律。

说到100小时定律,很多人应该会想到1万小时定律。1万小时的刻意练习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做到。如果把时间维度缩小,把1万小时缩成100小时,就容易了很多。

当你对某件事感兴趣,你可以先花100小时去学习,说不定能够培养兴趣,并且能够初步入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喜欢。

在某一件事上投入100小时,你就能从门外汉达到初级水平。当你投入了100小时,你已经把大部分的人甩在后面了,因为在现代社会,很多人根本就不愿意行动。

掌控时间者,掌握人生。时间分配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时间和资源该怎么分配,这会决定你人生的走向。

你怎样过一天,你就怎样过一生。投资好每一天的24小时,也就是在投资人生。

第三步,高效行动,彻底改变自己的核心力量。

很多人之所以会焦虑,其实就是想得太多,实践地太少。书看了很多,但从来不去践行,课也听了不少,但从来不去练习。

唯有梦想值得让你焦虑,唯有行动才能解除焦虑。任何改变,最后都需要行动来实现。而真正的学习也是发生在行动之后。高效的行动,是改变自己的核心力量。

很多人,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也愿意投入时间,但就是一直拖延。怎样从拖延症转变为高效行动者?

给大家介绍一个行动力公式POA,是这个公式将我从重度拖延症改变成行动达人。POA是Power of Action的缩写。这个公式其实很简单:行动力=(P×A)/O=(伙伴×方法)/目标。

你的目标越聚焦,认同你的伙伴越多,你的行动就越有效,行动力就会越强。

正是源于POA行动力公式,我开启了每日写作之旅,至今已经1000多天,也因此出版了第一本书《时间的格局》,签约的第二本书也已经完成初稿。

POA行动力公式,可以帮助你走出越学越焦虑的状态。很多人就是目标太多,太不聚焦,因此行动力很弱。比如,你同时在学习写作,英语,思维导图,手绘,PPT,这5项,相当于有5个目标,而我所有的业余活动都是聚焦在磨练写作这一个目标,因此我的行动力可能是你的五倍。我经过几年,出版了一本书,而你同样努力,却没什么收获。

这个世界,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志存高远,心无旁骛,他们不妄图达成多个目标,懂得对生活中其他的机会说不,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果你想了解更多POA行动力公式,可以阅读我的新书。

《时间的格局》随书附赠POA行动力公式,助力你成为高效能的行动派。 也许,你与梦想之间,只差一个公式的距离。

《时间的格局》还随书赠送每日日课打卡卡片。 就像《了凡四训》里讲的:“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过好每一天的日子,也就过好了一生的日子。随书附赠每日日课表格,是鼓励大家每天做好当日功课,也就不会辜负当日的时光。

今天跟大家简要介绍了书中的三个核心理念:重构思维,投资时间,高效行动。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购买我的新书《时间的格局》。

这三个核心理念运用在职场,可以带你突围职场,快速走出职场的迷茫期,运用于生活,可以带你走出当前的困境,活出不可思议的人生。

书中还有 12 个追梦故事, 32 篇干货文章,用案例引发思考,用方法指导行动,用行动改变自己的生活,成为知识焦虑时代的清醒者和高效行动者。

以下是《时间的格局: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的思维导图。

愿每一个阅读此书的你,都能即刻行动起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我是弘丹,喜欢我的文章手动点个喜欢吧~

新书上市,请大家多多支持哦, 点击链接购买签名版 ,可以在当当买到签名版哦。签名版只有1000本,手慢无~~
相似回答